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246章 跨位面学术星际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246章 跨位面学术星际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9:35:01

第二百四十六章 跨位面学术星际

“铸魂”虚拟现实实训平台中出现的诡异“规则结构体”,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联盟最高技术层和安全委员会内部炸响。虽然事件被严格封锁,未引起社会恐慌,但林枫、苏晓等核心领袖心中的危机感已升至顶点。敌人——或者说那个难以名状的“存在”——展现出的渗透方式,已经超越了常规的网络攻击或军事威胁,触及到了信息、规则乃至认知的底层。被动防御和内部练兵,显然不足以应对这种维度不清、意图不明的挑战。

“我们不能只待在自家院子里练把式,等着别人打上门。”在一次绝密级的高级战略研讨会上,林枫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目光扫过苏晓、南宫烈等重臣,“对方能通过我们接触深空数据、进行高维推演的机会渗透进来,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这片星海,尤其是对那些未知的规则和存在,了解得还远远不够!闭门造车,只会让我们变成井底之蛙,甚至可能在无知中触碰致命的禁忌。”

苏晓立刻领会了林枫的意图,她调出星图,指向那些被标记为“未知”、“高危”但同时又可能存在高等文明的遥远星域:“领袖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主动走出去?不再局限于贸易和外交,而是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与研究层面的星际交流?通过共享知识、碰撞思想,来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从而识别风险,甚至化险为夷?”

“正是!”林枫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星图上,“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读那些深空异常信号、理解那些诡异的规则结构,效率太低,风险太高。我们需要盟友,需要更多来自不同角度、基于不同文明根基的智慧。我们要建立一个跨越位面壁垒的学术共享与合作网络,将联盟的‘科学修仙’理念,与宇宙中其他智慧种族的科技、知识体系连接起来!这不仅是学习,更是借力,是构建一个更广阔的认知安全网!”

一项代号为“星海学城”的宏大计划,被迅速提上日程。其目标,是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跨文明、跨位面、实时交互的超级学术共享与研究平台。这比单纯的贸易联盟或军事同盟更加深入,直指文明的核心——知识与思想。

基石:构建“跨位面学术灵网”。

联盟动用了最新的“超空间量子纠缠通讯阵列”和“规则自适应信号调制技术”,试图建立一条不受距离和常规空间阻隔、能够稳定传输海量复杂学术信息的“知识高速公路”。这条网络不再仅仅传输商业合同或舰队指令,而是专门用于交换论文、实验数据、理论模型乃至部分核心的规则感悟。其加密等级和稳定性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核心:设立“虚拟学术枢纽”——“星海学城”。

在“铸魂”平台的基础上,苏晓团队着手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专用于学术交流的虚拟世界。这个“星海学城”没有固定形态,其环境可以根据交流主题动态生成:可以是漂浮在星云中的辩论广场,可以是模拟黑洞视界边的理论实验室,也可以是还原远古战场的数据分析中心。不同文明的学者,可以以其种族形态(或选择的虚拟形象)在此会面、研讨、合作攻关。

规则:制定“学术交互公约”。

林枫亲自牵头,与玄玑真人等元老,以及最早建立信任的“晶簇族”、“流风族”等盟友,共同起草了一份《跨位面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公约》。公约核心原则包括:自愿共享、对等互利、用途限制(禁止用于恶意攻击)、来源标注、争议仲裁等。旨在建立一个基本的信任框架,确保交流能在有序和相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计划的推行,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信任的建立艰难无比。 向陌生文明开放部分学术前沿,无异于将软肋示人。联盟内部保守派强烈反对,担心核心技术泄露,养虎为患。盟友文明也心存疑虑,谈判桌上锱铢必较,对共享知识的范围和深度设置了重重限制。最初的交流,仅限于一些基础的、非核心的宇宙学观测数据共享和通用语言翻译算法的合作开发。

技术与认知的鸿沟难以逾越。 不同文明对能量、物质、信息的理解方式天差地别。一次关于“暗物质衰变对灵能场影响”的联合研讨会上,联盟科学家基于灵子理论的模型,让碳基的“晶簇族”学者如听天书;而“晶簇族”基于晶体共振的能量描述,也让联盟专家摸不着头脑。交流常常陷入“鸡同鸭讲”的尴尬。

然而,林枫和苏晓展现出极大的战略耐心和远见。他们不惜投入重金,组织最顶尖的团队,充当“学术翻译官”和“理论桥梁”,耐心梳理不同体系间的对应关系。联盟主动共享了部分关于“规则结构体”的非核心观测数据(隐去了来源的敏感性),以“深空未知现象研究”的名义,向“星海学城”的初期成员发出合作研究邀请。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突破。

一位联盟的年轻规则数学家,在尝试用新发展的“非欧几何拓扑流形”理论,描述那个诡异结构体时,发现其某个扭曲特征的数学表达,与“流风族”共享的一种描述其种族“意识云”在特定情绪下波动模式的古老诗歌的韵律结构,存在惊人的数学同构性!这个发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为理解那种“非逻辑”的存在形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模式共鸣”而非“因果逻辑”的视角。

消息在“星海学城”小范围传开,引起了轰动。不同文明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超越语言和知识体系的、更深层的“结构共性”或“模式语言”,可能是沟通的关键。交流的重点,逐渐从具体的知识交换,转向了方法论、思维模式乃至宇宙观的碰撞。

就在这时,“星海学城”迎来了第一位重量级的“访客”——来自一个极其古老、以纯粹能量形态存在、被称为“星灵族”的文明学者。这位学者对联盟共享的关于“规则结构体”的数据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用一种联盟从未接触过的、基于“能弦振动谱”的理论,对结构体的稳定性做出了一个大胆预测。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星灵族”学者在交流中,无意间提及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其文明的上古记载中,宇宙深处存在一些“规则的伤疤”或“信息的墓碑”,是更古老纪元文明冲突或实验失败留下的“遗迹”,它们有时会“活化”,干扰现世的规则,甚至……吸引某些存在。

“吸引?”苏晓捕捉到这个关键词,立刻通过加密信道与林枫沟通。

“这说明,那些结构体可能不是主动攻击,而更像是一种……‘灯塔’?或者‘陷阱’?”林枫陷入沉思,“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之前的被动防御思路,可能完全错了。”

正当联盟试图与“星灵族”学者进行更深入交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断了进程。

“星海学城”的核心服务器群,遭到了一波极其精密、前所未见的“逻辑炸弹”攻击。攻击并非直接破坏数据,而是试图在学术交流的数据流中,植入极微小的、会导致后续理论推导出现系统性偏差的“认知病毒”。攻击的手法,带着一种冰冷的、非生物的、纯粹基于数学美感的高度精确性,与之前遇到的任何威胁都不同。

“太初”AI和联盟网络安全部队经过惊心动魄的72小时围剿,才勉强清除了病毒,但攻击源如同鬼魅,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指向某个早已废弃的、被称为“机械境”的远古硅基文明遗迹的模糊线索。

“看来,有人不希望我们交流得太深入。”南宫烈面色冷峻。

“恰恰说明我们走对了路!”林枫的眼神反而更加坚定,“这证明,‘跨位面学术’这条路,触碰到了某些存在的敏感神经。通知下去,‘星海学城’计划不仅不能停,还要加大投入!我们要邀请更多文明加入,要把这个学术网络织得更大、更密!同时,成立‘学术安全特勤队’,由你亲自负责,专门应对这类新型威胁。”

“星海学城”在风波中继续运行。虽然危机四伏,但不同文明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已经开始照亮一些曾经黑暗的认知角落。联盟对“规则结构体”的理解,在吸收了“星灵族”的能弦理论和“晶簇族”的共晶感知后,有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判断其并非主动恶意,更像是一种复杂的“规则信息沉淀物”,但其“活化”机制和“吸引”效应,依然成谜。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交流,联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赢得了一批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那些真正致力于探索宇宙真理的文明,对联盟开放、共享的态度表示赞赏,关系进一步深化。

“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但也感受到了更凛冽的寒风。”苏晓站在虚拟的“星海学城”了望台上,对身边的林枫说。

“但只有打开窗,我们才知道要穿多厚的衣服,要造多坚固的墙。”林枫望着“学城”中那些形态各异的、代表着不同文明智慧的“光点”,缓缓说道,“知识的壁垒,才是文明最大的囚笼。跨位面学术这条路,纵然危险,我们也必须走下去。因为我们的对手,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未知的知识背后。”

联盟的视野,通过“星海学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投向了星海深处那无穷的未知。而未知,既意味着无尽的危险,也蕴含着超越想象的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