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32章 反派卧底的渗透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32章 反派卧底的渗透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9:35:01

暗巷袭杀事件,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流云宗高层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名筑基后期的专业刺客,竟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宗门腹地,精准伏击备受瞩目的新晋“研习主事”姜逸,这无疑是对流云宗威严的严重挑衅,也暴露了宗门在安全防卫上的巨大漏洞。

丹霞长老震怒,第一时间将此事禀报掌门云鹤真人。云鹤真人当即下令,戒律堂全堂出动,彻查此事!一时间,宗门内风声鹤唳,气氛紧张。所有近期出入宗门的人员记录被反复核查,与姜逸有过节或利益冲突的势力被重点排查,尤其是玄骨上人一系,更是受到了严密的审视。

然而,调查进展却极其缓慢。那名黑衣刺客如同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线索。其使用的“蚀灵幽矢”和“幽影遁”虽是杀手常用手段,但来源难以追溯。宗门内部的排查也陷入了僵局,虽有几人因言行可疑被暂时拘禁审查,但均未找到直接证据。

玄骨上人对此极为不满,公开斥责丹霞长老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打压异己,声称这是对其一系的污蔑。两派长老在议事殿上再次爆发激烈争吵,掌门云鹤真人虽极力调和,但裂痕已然加深。

面对外界的纷扰和暗流,身处漩涡中心的姜逸,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遇袭后的最初几日,他在丹霞长老的安排下,加强了自身护卫,出行更加谨慎。但他并未被恐惧压倒,反而将这次生死危机转化为强大的动力。

他深知,指望别人的保护永远是被动的,唯有自身强大,掌握更强的力量和更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应对未来的危机。遇袭时仓促激发成功的“振荡灵盾”(他更倾向于称之为“灵磁护盾”),为他指明了一条全新的研究方向——基于科学原理的个人防护与侦查技术。

在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同时,他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完善“灵磁护盾”系统。他改进了振荡符阵的稳定性,设计了多频段复合振荡模式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攻击,并开始着手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灵力电池”作为持久能源。同时,他受此启发,开始构思其他基于物理原理的防御或反制手段,比如利用灵波干涉实现“光学迷彩”效果的隐形技术,或者高能灵波聚焦的“冲击”装置等。系统的推演和模拟能力,为他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

然而,就在姜逸沉浸于技术研发,宗门高层忙于内斗和调查之际,一场更加隐蔽、更加危险的渗透,正在悄然进行。

这一日,姜逸正在实验室测试新一代灵磁护盾原型机的能耗数据,陈铭再次来访,这次他的脸色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姜师弟,屏退左右,有绝密之事!”陈铭布下层层隔音结界,声音压得极低。

姜逸心中一凛,立刻让两名科习弟子退出实验室。

陈铭确认四周无误后,才颤声道:“姜师弟,戒律堂的深入调查……有了惊人发现!但……但这发现太过骇人,师尊命我秘密告知于你,让你务必提高警惕,但绝不可外传!”

“陈师兄请讲。”姜逸沉声道。

“根据对那名刺客潜入路线的反向追踪和残留气息的溯源分析,”陈铭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种种迹象表明,那刺客并非从宗门外潜入,而是……而是长期潜伏在宗门内部的人员接应,才能如此精准地掌握你的行踪,并利用了一条极其隐秘的、连护山大阵监控都有所疏漏的路径进行行动和撤离!”

“内部接应?”姜逸瞳孔微缩,“是谁?”

“线索指向……指向百草堂的一位资深执事,李牧!”陈铭艰难地说道。

“李牧执事?”姜逸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百草堂中一位负责药材鉴定的老执事,平时看起来颇为和善,在之前的“丹毒净化装置”争议中,他也属于质疑声音较大的一派。但若说他是刺客内应……

“有确凿证据吗?”姜逸追问。

“直接证据尚无,但有重大嫌疑。”陈铭解释道,“第一,事发当日,李牧执事恰巧在西南矿区附近‘巡查药田’,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其巡查路线恰好避开了几个关键的阵法监控点。第二,在其居所隐秘处,发现了极微量与‘蚀灵幽矢’箭杆材质相近的特殊木屑残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暗桩回报,近半年来,李牧与宗门外一个名为‘暗影阁’的灰色情报组织有过数次秘密接触!”

“暗影阁?”姜逸眉头紧锁,这个名字他听说过,是一个游走于正邪之间、以贩卖情报和承接各种隐秘任务着称的组织,背景复杂。

“若李牧真是内应,其动机是什么?仅仅是因为丹毒净化装置触犯了百草堂的利益?”姜逸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一个资深执事,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勾结外部杀手,刺杀一个弟子?这背后必然有更深的缘由。

“师尊和戒律堂的几位核心长老也认为此事绝不简单。”陈铭点头,“李牧在宗门已超三十年,根基不浅。若他真是卧底,其潜伏时间之长、隐藏之深,令人心惊!其背后,很可能牵扯到某个针对我流云宗的庞大势力!此次刺杀,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打压你和新法,更可能是想掐断宗门丹道革新的希望,或者……另有更可怕的图谋!”

姜逸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如果陈铭所言属实,那么他所面临的危险,远不止宗门内部的理念之争和利益冲突,而是涉及到了外部势力的渗透和阴谋!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某些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宗门打算如何处置?”姜逸冷静地问道。

“目前仅是高度嫌疑,缺乏铁证。”陈铭无奈道,“而且李牧身份敏感,若无确凿证据贸然动手,恐打草惊蛇,甚至引发宗门内乱。师尊的意思是,外松内紧,秘密监控,放长线钓大鱼,希望能挖出其背后的整个网络。但如此一来,你的危险并未解除,反而可能更大!因为对方一次失手,很可能会有第二次,而且手段会更隐蔽、更狠毒!”

姜逸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被动防御,等待对方出手,绝非他的风格。科学的精神在于主动探索、积极干预。

“陈师兄,请回复师尊,”姜逸缓缓开口,“弟子明白了。我会加倍小心。同时,或许……弟子可以尝试从技术层面,为揪出这些‘卧底’提供一些帮助。”

“技术层面?”陈铭一愣。

“嗯。”姜逸点头,“既然他们善于隐藏,那么我们就需要更锐利的‘眼睛’。或许,我可以研发一种能够识破伪装、探测异常灵力波动或精神印记的装置。”

他想到了之前研发的魔气检测仪和丹毒检测仪的原理。万物皆有特征。一个长期潜伏的卧底,即便伪装得再好,其灵力属性、精神波动、乃至日常行为中,总会留下与普通弟子不同的“特征信号”。如果能建立一套“人员安全检测系统”,或许能发现蛛丝马迹。

“这……能办到吗?”陈铭将信将疑,这听起来比检测魔气、丹毒还要困难得多。

“可以尝试。”姜逸没有把话说满,“需要宗门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信的核心弟子的灵力波谱、行为数据等作为正常样本数据库,同时,也需要李牧等嫌疑人的一些非敏感信息作为对比参考。我需要数据来建立模型。”

陈铭思索片刻,重重点头:“好!我会禀明师尊,尽力为你争取权限和数据支持!此事若成,功莫大焉!”

送走陈铭后,姜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反派卧底的渗透,将斗争的层级和危险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不再仅仅是学术争论或资源争夺,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的暗战。

他立刻调整了研发优先级。个人防护系统的开发依旧重要,但“反渗透侦查技术”的预研也被提上了日程。

“系统,新项目立项:‘人员身份认证与异常行为检测系统’预研。目标:基于灵力特征分析、行为模式识别、微表情(神识波动)监测等技术,构建一套能够识别伪装、发现潜伏威胁的辅助系统。分析技术可行性及所需基础数据。”

【指令收到。项目立项:‘谛听’计划。】

【可行性分析:理论可行。技术基础:高精度灵力波谱分析技术(已有)、神识波动监测技术(需开发)、大数据行为模式分析算法(需构建)。】

【关键难点:1. 个体灵力特征易受功法、情绪、状态影响,存在波动,需动态模型。2. 行为模式受环境影响大,需海量正常数据建立基准。3. 高阶修士具备反侦察能力。4. 伦理及**问题突出。】

【所需数据:大量不同修为、功法弟子的灵力波谱样本;日常行为日志(任务、交际、消费等);自愿条件下的基础神识波动样本(需极其谨慎)。】

看着系统列出的漫长需求和难点,姜逸知道这是一个庞大而长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方向是明确的。科学的力量,不仅在于创造,也在于洞察和防御。

他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做起:利用现有技术,升级他的实验室安全系统。他改进了门禁,集成了灵力波谱识别功能,只有记录在案的、波谱特征匹配的人员才能进入。他设置了更隐蔽的监控符阵,不仅记录影像,还尝试记录区域内的灵力流动轨迹。他甚至开始设计一种微型的、可佩戴的“护身符”,能够持续监测佩戴者周围的异常灵力聚集或神识窥探,并发出预警。

这些措施短期内可能效果有限,但这是一个开始。他要在自己的小环境内,构建起一道基于科学技术的“数字防线”。

与此同时,宗门高层的暗战仍在继续。李牧执事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行为愈发谨慎,几乎抓不到任何把柄。玄骨上人一系对调查的阻挠也愈发明显,声称这是丹霞峰排除异己的阴谋。流云宗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汹涌,信任危机悄然蔓延。

姜逸深知,自己已然成为这场暗战的风暴眼。他必须更快地成长,不仅要在丹道上持续突破,更要在自保和反击的能力上,走在敌人的前面。

科学修仙之路,从来就不只是风和日丽的实验室研究。当阴谋的触角伸来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照亮黑暗、斩断荆棘的利剑。

“卧底……”姜逸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眼中闪烁着冷静而坚定的光芒,“既然你们选择了阴影,那我就用科学的光,把你们照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