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54章 灵力无线传输技术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54章 灵力无线传输技术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9:35:01

第五十四章:灵力无线传输技术

“虚拟炼丹模拟器”(幻真炉)的成功,将科学派的训练与研发能力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然而,其无意间揭示的关于古丹方“九转还元丹”可能被魔道篡改的惊天秘密,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巨石,在流云宗最高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云鹤真人下令秘密彻查,初步结果证实了姜逸的推测——宗门内库存的部分关键药材和某些传承丹方,确实存在年代久远、手法高明的污染与篡改痕迹!魔道势力的渗透,远比想象的更早、更深、更隐蔽!

与此同时,“谛听”系统监控到被植入芯片的赵浒,其体内魔种活跃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并开始持续向宗门内多个不同方向发射加密灵波信号。光点在“谛听”主控玉璧上不断亮起,勾勒出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内部渗透网络草图!“蜂巢”的“幼蜂”们,似乎正在接收最后的指令,蠢蠢欲动。山雨欲来风满楼,总攻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流云宗。

在这极度紧张的氛围中,科学派自身也面临着一个日益突出的技术瓶颈——通信与能源传输的“线缆束缚”。

随着“云端丹方数据库”(知网)的扩展、“虚拟炼丹模拟器”(幻真炉)的部署、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分拣包装流水线雏形)和监测传感器网络(如护山大阵漏洞扫描节点、环境灵压监测点)的增多,连接这些设备的数据线和能源线变得错综复杂,如同缠绕在科学派躯体上的血管与神经,不仅影响美观和移动性,更带来了诸多隐患:线路易被物理破坏或窃听;远距离传输信号衰减和能量损耗严重;在应对突发危机(如敌袭、爆炸)时,脆弱的线缆极易成为攻击目标和故障点。

尤其对于姜逸寄予厚望的“丹劫预警卫星计划”(天眼),如何将高空中卫星采集的数据和能源有效传回地面,更是无法依靠有形线缆解决的终极难题。他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摆脱物理连接、实现远距离、高效率、安全可靠的灵能与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这个构想,并非凭空而来。之前的“灵磁护盾”研发中,对振荡灵场的控制;“反夺舍脑波屏障”中,对神识波动的捕捉与干预;“灵力电池”中,能量形态的转换与存储……这些技术积累,都为“灵力无线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雏形。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分散的探索,整合成一门系统性的关键技术了。

“系统,新项目立项:‘远距离灵能及信息无线传输系统’,代号‘无界’计划。目标:研发基于灵波或灵场耦合原理,实现灵能与数据非接触式传输的技术。重点攻克高效能量传输、抗干扰数据通信、定向性与安全性等核心难题。推演技术路径。”

【指令收到。项目‘无界’启动。】

【技术原理分析:无线传输可分为能量传输与信息传输两类,常结合进行。】

能量传输主要路径:

1. 灵波辐射式: 将灵能转换为特定频率的灵波(类似电磁波)向空间辐射,接收端通过灵波接收器(如灵能天线)捕获并转换回灵能。效率随距离平方衰减,易干扰,定向性差。

2. 灵场感应式(近场): 利用交变灵场在近距离内通过感应耦合传输能量(类似变压器)。效率高,定向性好,但传输距离极短(通常数米内)。

3. 灵场共振式: 使发射端与接收端灵路系统调谐至相同共振频率,通过强耦合实现中距离较高效能量传输。平衡了效率与距离,技术难度高。

信息传输主要路径:

1. 灵波调制: 将信息编码(调幅、调频、调相)到载波灵波上发射。技术相对成熟(如简单传讯符),但带宽、抗干扰能力有限。

2. 灵场编码: 通过改变灵场的特定参数(如极化方向、模态)来编码信息。更隐蔽,抗截获能力强,但编解码复杂。

【关键挑战:1. 能量传输效率与距离的矛盾。2. 复杂灵气环境下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3. 信息传输的带宽与实时性。4. 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与防窃听。5. 对人体及环境的安全性(避免灵波污染)。】

【推荐路径:分阶段推进,先实现短距离、低功率的感应式能量传输和简单灵波通信,再逐步攻关中远距离共振式能量传输和高速灵场编码通信。】

蓝图清晰,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姜逸决定双线并进,一方面优先解决当前最迫切的短距离设备供电和数据同步问题;另一方面,为未来的“天眼”卫星和远程监控网络预研中远距离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传输的攻关率先展开。目标是为实验室内的移动设备(如手持检测仪、便携式终端)和小型自动化装置提供无需插线的供电和数据连接。

姜逸首先选择了技术相对成熟、效率较高的灵场感应式能量传输作为突破口。他设计了一对“灵能耦合线圈”:发射线圈嵌入工作台面或特定区域下方,通入高频交变灵流,产生交变灵场;接收线圈集成在设备底部,当进入灵场范围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此界为灵磁感应)产生感应灵流,为设备供电。关键在于提高耦合效率(减小漏感)和实现一定程度的定位自由度(允许设备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仍能有效充电)。

经过反复试验,姜逸优化了线圈的灵导材料(采用高纯度“软灵金”)、绕制方式(利兹线结构减少高频损耗)和驱动符阵(采用谐振式驱动提升效率),成功研制出第一代“灵能无线充电板”。测试表明,在十厘米距离内,传输效率可达70%以上,足以满足小型设备的待机和中低功耗运行需求。科学派的实验室里,首次出现了可以随意拿起、放下即充电的便携终端,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紧接着是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姜逸在“灵波传讯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他采用了更复杂的灵波调制方式(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灵能版雏形),提升了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设计了小型的、定向性更好的微带灵波天线,减少了信号泄露和相互干扰;并引入了简单的加密协议(基于“灵钥”计划中的基础算法),确保通信安全。很快,实验室内部的传感器网络、显示终端、甚至弟子间的便携通讯器,都实现了无线数据互联,大大提升了协作效率。

短距离“无界”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但姜逸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方。中远距离无线传输才是真正的挑战,也是“天眼”计划和未来全局监控网络的核心。

能量传输方面,灵波辐射式效率太低,且难以定向,首先被排除。姜逸将重点放在了更有潜力的灵场共振式传输上。其原理是让能量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灵路系统具有相同的固有共振频率,当发射端以其共振频率振动时,能量会通过空间灵场,被远方的、同频的接收端高效吸收,而非散失到空间中。

这需要极其精确的频率控制和高效的灵能耦合器。姜逸设计了一种“可调谐灵路共振腔”作为核心部件。共振腔由特殊灵材制成,内部结构精密,可通过微调其物理尺寸或施加偏置灵场来改变其共振频率。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严格调谐到完全一致的频率,才能实现高效传输。

调谐过程极其精细,受温度、材料稳定性、环境灵气波动影响极大。最初的实验,传输距离仅能达到数十米,效率波动巨大,且极易失谐。姜逸引入了“自适应频率跟踪算法”,让系统能实时监测接收端功率,并微调发射频率以保持最佳共振状态,才勉强实现了百米距离上相对稳定的50%传输效率。这对于卫星计划所需的数千米乃至更远距离传输,仍是杯水车薪。

数据通信方面,为满足“天眼”卫星高清灵谱成像数据等大带宽需求,姜逸开始探索更先进的灵场编码技术。他尝试 beyond 简单的灵波调制,研究如何利用灵场的更多维度(如偏振态、轨道角动量)来编码信息,以期在有限带宽内传输更多数据。这项研究涉及深奥的灵场理论,进展缓慢,但为未来高速灵能通信奠定了基础。

就在“无界”计划艰难推进,中距离传输技术取得初步突破,已能在数公里内实现低带宽指令传输和微弱能量补给(用于远程传感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这项技术推向了实战检验的前台。

“谛听”系统的监控显示,赵浒体内魔种的信号发射频率骤然加剧,且信号强度显着提升!同时,护山大阵后门处检测到一次异常强大的能量波动,疑似在强行开启某种通道!几乎在同一时间,宗门边缘多处区域报告发现不明身份修士活动的踪迹!

“他们开始总攻了!”云鹤真人接到密报,立刻启动最高警戒!护山大阵全面激发,各堂口进入战备状态!

然而,敌人显然有备而来。他们并未强攻山门,而是利用内部“幼蜂”的接应和护山大阵后门的漏洞,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地渗透了进来!更棘手的是,敌人似乎拥有某种强大的灵波干扰手段,宗门内传统的传讯符和部分依靠线缆的通信系统,受到了严重干扰,甚至中断!指挥系统面临瘫痪的危险!

危急关头,姜逸临危受命!

“启动应急通信网络!启用‘无界’无线通信系统!”姜逸向科学派弟子下令。

早已预备好的、基于“无界”短距离通信技术构建的应急灵波通信网迅速启动!一个个小型、低功耗的灵波中继节点被部署到关键位置,它们采用抗干扰的跳频技术和低功率运行,避开了敌人的主要干扰频段。科学派弟子配备的便携式无线通讯器成为了战场上的“顺风耳”,虽然带宽有限,只能传递简短的指令和位置信息,但在传统通信几乎失效的情况下,这套简陋的无线网络成为了维持指挥、协调防御的生命线!

同时,姜逸果断下令,启动尚在试验阶段的中距离灵场共振能量传输系统!目标:为几个位于前沿、因线路被破坏而失去能源的关键防御符阵节点(如预警探针、小型防御塔)进行远程无线能量补给!

在后方临时搭建的能量发射站内,巨大的共振腔发出低沉的嗡鸣,强大的灵能被聚焦成无形的场能,跨越数千米的距离,精准地注入到前沿节点的接收共振器中!虽然效率不高,传输的功率有限,但足以让这几个濒临熄灭的防御节点重新亮起,为前线弟子提供了宝贵的预警和火力支援!

“无线传输……真的成功了!”一名坚守在前沿阵地的护法堂弟子,看着因无线充能而重新激活的探照灵光阵,难以置信地惊呼。

这次仓促的实战应用,虽然暴露了“无界”技术尚不成熟(传输效率低、带宽窄、设备笨重),但它确确实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证明了无线技术的巨大潜力和战略价值!

战斗在持续,渗透进来的魔修和“幼蜂”在负隅顽抗。科学派的无线网络在干扰与反干扰的较量中顽强运行。姜逸站在“谛听”主控室,通过无线链路接收着各方信息,紧张地分析着战局。

突然,一条通过无线网络传来的、来自某个秘密监控点的加密信息,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信息内容很短,是某个“幼蜂”在混乱中试图向外传递的片段:“……‘蜂后’……阵眼……子时……里应外合……”

“蜂后”?阵眼?子时?里应外合?

姜逸瞳孔骤缩!敌人真正的目标,恐怕不仅仅是制造混乱,而是要在子时,内外夹击,直指护山大阵的核心阵眼!而那个“蜂后”,极有可能就是玄骨上人!他要从内部瘫痪大阵!

“必须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掌门和护法堂首座!”姜逸心急如焚。但此时,传统的通信渠道几乎完全中断,而无线网络带宽有限,无法传递如此复杂的信息。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旁边正在测试的、用于“天眼”卫星预研的灵场编码通信原型机。虽然极不稳定,但它是目前唯一可能传输大量数据的希望!

“启动灵场编码机!将这条信息连同我们的分析,以最高优先级编码发送!目标,主峰指挥室接收点!”姜逸下令,这是一场赌博!

原型机剧烈波动,编码过程充满错误。但最终,一段承载着致命警告的、利用灵场偏振态编码的信息,还是成功地穿越了干扰,射向了主峰!

十几息后,主峰方向传来了代表最高警戒等级的、急促而洪亮的钟鸣!云鹤真人收到了信息!护山大阵的核心阵眼被立刻加强守卫,并开始秘密调整阵法参数!

“无界”无线传输技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成功传递了最关键的情报,挽救了可能发生的致命一击!

然而,姜逸还来不及喘息,“谛听”系统再次警报大作——监控显示,玄骨上人闭关的洞府,灵力波动突然变得极其狂暴和混乱,一股令人心悸的、远超金丹期的恐怖威压,正冲天而起!

“蜂后”……要亲自出手了!真正的决战,即将到来!而刚刚初显锋芒的“灵力无线传输技术”,必将在这场决定流云宗命运的战斗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