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47章 丹劫预警卫星计划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47章 丹劫预警卫星计划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9:35:01

第四十七章:丹劫预警卫星计划

废弃山谷中的爆炸当量测算实验,因突如其来的敌袭而戛然而止。五名身份不明、修为至少筑基期的黑衣人,利用远程通讯被干扰的短暂窗口,从不同方向急速逼近试验场,意图不言而喻。危急关头,姜逸临危不乱,指挥科习弟子们依托预先布置的简易防御符阵和最新配备的灵力绝缘防护服进行抵抗,同时成功发射了数枚特制的、难以被干扰的灵光信号弹。

信号弹划破长空,耀眼的光芒和独特的灵力波动立刻引起了流云宗巡山弟子的注意。援军很快赶到,那五名黑衣袭击者见事不可为,果断施展诡异遁术,迅速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未能留下任何活口或明显线索。经事后勘察,袭击者手法专业,装备精良,且对试验场布局和实验进程似乎有一定了解,其背后主使,虽无直接证据,但玄骨上人一系乃至外部魔修势力的嫌疑最大。

这次未遂的袭击,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技术突破喜悦中的科学派众人。它**裸地揭示了一个事实:科学的道路并非坦途,其带来的力量与变革,必然触动旧有利益格局,引来明枪暗箭。仅仅拥有先进的技术还不够,必须拥有守护这些技术、预警并抵御威胁的能力!

姜逸的危机感空前强烈。敌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规则内的打压和经济封锁,开始动用武力手段。这次袭击目标明确,直指刚刚完成的魔气爆炸试验数据,说明对方对科学派的动向极为关注,且对魔气相关技术抱有极大的警惕或觊觎之心。更让他担忧的是,袭击者能精准把握实验时机并实施通讯干扰,表明科学派内部或周边可能存在未被察觉的监视。

“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挨打!”在事后的紧急会议上,姜逸对丹霞长老和陈铭等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覆盖范围更广、预警能力更强的安全监控体系!不仅要防内部的渗透,更要能提前发现外部的威胁!”

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在前世,卫星技术是实现全球监控、通信、导航的关键。在这个拥有灵力、浮空法术和诸多奇异材料的修仙世界,是否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天眼”系统,用于监控宗门周边异常灵力活动,尤其是魔气波动、大规模能量聚集(如敌袭前兆)以及可能的空间裂隙等威胁?

一个宏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丹劫预警卫星计划”!他要打造一批能够悬浮于高空、搭载各种灵能探测传感器、并通过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组网的“预警卫星”,构建一张覆盖流云宗及其周边区域的“天网”!

“系统,超大型项目预研:‘近地轨道灵能预警卫星网络系统’,代号‘天眼’计划。目标:设计并部署可长期驻留高空、具备广域灵能环境监测、威胁预警、信息中继功能的无人平台。推演技术可行性、系统架构及关键子系统实现方案。”

【指令收到。超大型项目‘天眼’预研启动。】

【系统架构推演:】

1. 平台系统: 需解决长期高空悬浮(抗风力、灵力消耗)、姿态稳定、能源供应(太阳能\/灵能电池)、轨道维持\/变轨能力。

2. 载荷系统: 核心为高灵敏度灵能探测载荷:

? 广域灵波扫描阵: 监测大范围灵力波动异常,识别大规模修士聚集、阵法启动、高强度战斗等。

? 高分辨率灵谱成像仪: 精确定位并分析特定区域灵能成分,识别魔气、丹劫云、异常空间扭曲等。

? 微灵变监测器: 探测极其微弱或隐匿的灵能活动(如潜伏、小型传送阵)。

3. 数传与组网系统: 卫星与地面站、卫星之间的高速灵波通信链路,需高带宽、抗干扰、低延迟。

4. 地面应用系统: 数据接收、处理、分析、分发中心,与现有“谛听”系统整合。

【关键技术挑战:】

1. 平台: 高空长期悬浮阵法(需极高效率)、轻质高强度材料、自主导航与避障。

2. 载荷: 超高灵敏度传感器(接近背景噪声极限)、灵谱分辨率与覆盖范围平衡、数据处理能力。

3. 数传: 远距离灵波通信的功率与精度、数据加密与抗截获。

4. 系统集成: 多星协同工作、数据融合算法、巨大能耗与成本。

【结论:理论可行,但技术跨度极大,涉及材料、能源、通信、探测、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前沿,需分阶段长期攻关。推荐先行研制技术验证星,攻克核心单项技术。】

预研结果既令人振奋,又倍感压力。“天眼”计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远超之前任何一项单点技术突破。但它的战略价值无可估量!一旦建成,科学派乃至流云宗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态势感知能力,足以改变攻防格局。

姜逸决定,即便前路漫漫,也要立即启动!他将计划分为多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制一颗技术验证星(“天眼-1号”),重点解决平台稳定悬浮、基础能源供应和简易灵波通信问题;第二阶段,研制初步具备探测能力的试验星(“天眼-2号”),搭载基础传感器;第三阶段,才是组网和应用。

当前最紧迫的,是“天眼-1号”的平台技术。如何让一个物体长期稳定悬浮在数千米甚至更高的空中?传统的浮空术或飞行法器,要么消耗巨大,要么无法持久。姜逸需要一种高效的“长期驻空”技术。

他联想到了前世的热气球、飞艇,以及近地轨道卫星的平衡原理。在这个世界,或许可以结合浮空阵法与某种“灵压平衡”或“轨道力学”原理。

“系统,重点推演高空长期悬浮平台的技术路径。”

【推演中……】

路径一:浮空阵法强化版。 优化现有浮空阵,采用超导灵材降低能耗,结合聚灵阵自动吸纳周围灵气维持运转。难点:高空灵气稀薄,聚能效率低;抗风扰能力差。

路径二:灵能飞艇构型。 制造大型气囊,填充密度低于空气的灵性气体(如提炼的“轻灵之气”),提供主要浮力;辅以小型浮空阵和推进阵进行姿态控制和位置保持。难点:气囊材料(需轻、韧、密封)、轻灵之气制备与安全储存。

路径三:模拟近地轨道。 利用高速水平运动产生的“离心力”抵消部分重力,实现“悬浮”。需达到极高速度(第一宇宙速度量级),此界目前技术难以实现。暂不可行。

路径四:灵压差悬浮。 制造上下表面的灵压差(如下方持续喷射灵流产生反冲),类似直升机原理。能耗巨大,难以长期维持。

【综合评估:路径二(灵能飞艇)结合路径一(高效浮空阵)为现阶段最可行方案。推荐以小型化验证平台为目标。】

方向确定,姜逸立即组织人手,成立了“天眼”项目组,抽调了部分在材料、符阵、能源方面有特长的科习弟子参与。首先攻关的是“轻灵之气”和气囊材料。

“轻灵之气”是一种比空气轻得多、且性质稳定的灵性气体,通常从某些特殊灵矿或天地灵脉中微量析出,收集困难。姜逸尝试利用高压反应釜和特定催化剂,模拟自然条件合成这种气体,但效率极低。与此同时,气囊材料需要极轻、极韧、能长期保持气体不泄漏、并能耐受高空紫外线(灵光辐射)和温差变化。他们测试了多种灵植薄膜、特制灵胶涂层,但效果都不理想。

就在平台技术攻关遭遇瓶颈时,姜逸的思绪再次跳出了框框。他想到了之前研发“灵力电池”时接触到的“灵子”概念,以及“灵磁护盾”中涉及的场效应。能否不依赖实体气体浮力,而是利用某种特殊的灵场与天地间的灵力场或引力场相互作用,产生“场悬浮”效应?这更像是一种“反重力”技术,虽然听起来更玄奥,但在此界未必没有可能。

他尝试设计一种复杂的“灵场生成阵列”,通过精确调控多个灵场发生器的频率和相位,试图在平台下方形成一个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的“斥力场”。实验初期,斥力场极不稳定,能耗惊人,且作用范围有限。但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参数调整后,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片在激活阵列后,竟然晃晃悠悠地脱离桌面,悬浮了起来!虽然仅持续了数息,且极不稳定,但证明了“场悬浮”原理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尽管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为平台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更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姜逸决定双线并进:一方面继续优化灵能飞艇方案作为近期备选;另一方面,集中精锐力量,全力攻关“灵场悬浮”技术。

与此同时,其他子系统的研究也在同步推进。能源方面,高功率、轻量化的“灵光聚能板”(将日光转化为灵能)和高效灵能电池的组合是首选。通信方面,远距离、抗干扰的灵波传输技术,可以借鉴“灵力无线传输技术”的预研成果。探测载荷方面,则与“魔气污染检测警报”技术和“灵力波动频谱分析”技术的升级紧密相关。

“天眼”计划的启动,虽然高度保密,但其庞大的资源需求和跨领域的技术挑战,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宗门内部的关注。玄骨上人一系很快察觉到丹霞峰在材料、能源、高级符阵等方面的异常调动,虽不明具体目的,但本能地加强了阻挠。庶务堂在相关资源的审批上更加刁难,一些关键材料的采购再次遇到“意外”延误。

然而,这一次,科学派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凭借已经建立的药渣回收、余热发电等内部循环体系,以及通过技术授权获得的部分外部资源,他们艰难地维持着“天眼”计划最低限度的推进。初代弟子们在姜逸的带领下,迸发出了惊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点通宵达旦地讨论和试验。

就在“天眼-1号”平台技术取得初步进展,灵场悬浮的稳定性有所提升之际,“谛听”系统监控到的那个源自废弃祭坛的异常灵力波动,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前所未有的增强!其强度在短时间内飙升了数倍,波动特征也更加清晰,散发出令人不安的阴冷、混乱气息,并且,出现了微弱的空间扭曲迹象!

“警告!异常灵源强度急剧攀升!波动模式与记载中的低强度‘魔域裂隙’开启前兆相似度达到78%!风险等级提升至‘高’!”系统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姜逸看着“谛听”系统主控玉璧上那刺目的红色警报和不断跳动的危险数据,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之前的袭击或许只是试探和干扰,而这次,真正的威胁,似乎正在酝酿!

“天眼计划……必须加速!”姜逸深吸一口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果那真是魔域裂隙开启的征兆,流云宗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而能够提前预警、监控全局的“天眼”系统,将成为拯救宗门的关键!

他立刻调整了研发优先级,将资源向“天眼”计划倾斜,并亲自督战核心技术的攻关。同时,他将这一紧急情况秘密禀报了丹霞长老和掌门云鹤真人。高层震动,立刻秘密加强了宗门戒备和对祭坛区域的监控,但为避免引起恐慌,消息被严格封锁。

科学派的研究基地,气氛空前紧张。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实验室的灯火彻夜长明,符阵的嗡鸣声、材料的切割声、弟子们激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一项原本着眼于长远战略的“丹劫预警卫星计划”,因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赋予了关乎存亡的现实意义。

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天眼-1号”的雏形,正在巨大的压力下,一点点地从图纸走向现实。它的成败,或许将决定不久之后,流云宗是能在魔云压城前获得预警之机,还是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科学的探索,再次与宗门的命运紧密相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