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3章 自动化控火符阵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第13章 自动化控火符阵

作者:调皮的胡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9:35:01

丹霞峰释放的善意和提供的珍贵材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姜逸的名字,在流云宗外门乃至部分内门弟子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笑柄”或“黑马”,而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有人暗中窥伺。

姜逸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自己展现出的“洞察灵材本源”的能力,以及那虚无缥缈的“数据量化”之法,足以引起许多人的觊觎。提升自身实力和加快“科技”转化速度,是应对一切风险的根本。

他更加深居简出,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丙字七号丹房之中。利用丹霞峰赠送的冰心草、地火莲芯和虹光花,他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材料学实验,不断丰富着系统的“灵材分子结构数据库”。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炼制更高难度的丹药,如对控火要求更苛刻的“冰心丹”(主药冰心草)和需要精确引导药性融合的“融灵散”(需处理地火莲芯的狂暴药性)。

这些尝试,成功率远不如炼制聚气丹,甚至数次濒临炸炉边缘。但每一次失败,都为他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尤其是关于复杂药材在高温高压下的反应动力学数据。系统日志中记录的失败案例和分析报告,堆叠起来,比成功的记录还要厚实。

然而,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限制了他的效率和精神状态——精力消耗。

无论是精细入微的pId控温,还是处理高难度药材时需要的瞬间反应和精准灵力微操,都极度耗费心神。连续炼制两炉丹药后,他便感到精神力透支,头痛欲裂,必须长时间打坐恢复。这严重制约了他的实验进度和成丹率。

“必须将人力从重复、高精度的控火操作中解放出来!”姜逸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下定决心。实现“自动化控火”,已从长远规划变成了迫在眉睫的需求。

他的思路很明确:将pId控制算法,从依靠自身精神力实时计算和灵力输出,转移到一种可自动运行的载体上——符阵。

这个世界的符箓和阵法,本质上是将特定规则(法术效果)固化在载体(符纸、阵盘、法器)上的技术。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将pId控制逻辑,“编译”成一种特殊的、用于调控火候的符阵系统。

难点在于如何实现。

首先,需要“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丹炉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符阵能够识别的“信息流”。他之前制作的简陋波动传感器是一个方向,但那是用于监测灵力波动频谱的,用于测温精度和响应速度都不够。

“需要一种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并能产生对应灵力反馈的材料或结构。”姜逸在系统的材料数据库中飞速检索,结合这个世界已知的灵材特性。

很快,他锁定了一种名为“热敏晶”的低阶材料。这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其内部灵力传导速率会发生显着且规律的变化。若将其制成特定结构的回路,温度变化就能转化为回路阻抗的变化,进而影响流经回路的灵力大小——这正是一种模拟式的温度传感器原理!

其次,需要“控制器”:能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代表实际温度pV),与预设的“设定温度(Sp)”进行比较,计算出所需的控制量(oUtpUt),并输出指令。这在电子世界由芯片完成,在这里,则需要设计一个能执行pId运算的“灵逻辑符阵”。

这是最大的挑战。pId算法涉及加减乘除、积分、微分等数学运算,如何用符纹和阵法来实现?姜逸苦思冥想,翻阅着系统知识库中关于基础符阵原理和这个世界简单机关术(如计算八卦盘)的资料。

灵感来自于一种用于测算吉凶的简易“灵算盘”阵盘。它通过不同属性的灵石和引导符纹,能进行基础的灵力流叠加和衰减计算(类似加减法)。姜逸设想,是否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复合符阵,通过多层符纹交织,构成一个能够处理连续信号(模拟温度变化)并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的网络?

他将pId算法的微分方程,尝试“翻译”成灵力在特定符纹回路中流动的微分方程(尽管这个世界没有明确的微积分概念,但灵力的流动和积累本身符合类似的物理规律)。比例环节(p)对应直接的灵力放大\/衰减;积分环节(I)对应灵力的累积效应(类似电容充电);微分环节(d)对应灵力变化的速率感应。

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符纹设计和大量的计算推演。姜逸几乎不眠不休,在地上、在兽皮纸上画满了各种复杂的符纹回路和灵力流向图,不断模拟、修正。系统也全力辅助,进行虚拟符阵的构建和稳定性模拟。

最后,需要“执行器”:接收控制器的指令,实际调节丹炉的火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控制一个能调节火焰大小的法阵的灵力输入。姜逸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控火符”,其激发出的火焰大小,与输入符箓的灵力强度成正比。将这个控火符作为执行终端即可。

经过近十天的疯狂钻研和无数次虚拟模拟失败后,一个理论上可行的“自动化控火符阵”系统设计图,终于在他脑海中成型。系统将其命名为“mK-I型灵能pId温控系统”。

设计图分为三个核心模块:

1. 热敏传感符环:由热敏晶镶嵌而成的环形符阵,紧贴丹炉外壁,实时将温度转化为阻抗变化,输出代表实际温度(pV)的灵力信号。

2. pId灵算阵盘:核心处理器。一个巴掌大小、布满了层层叠叠、极其复杂精密符纹的玉质阵盘。它接收传感符环的信号,与内部预设的设定温度(通过调整阵盘中心几颗可移动的“设定灵石”的位置来设定Sp)进行比较,经过符纹网络进行p、I、d运算,输出控制信号。

3. 控火执行符:标准的低阶控火符,贴在丹炉底部,接收pId阵盘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火焰强度。

三个模块之间,通过用“导灵银丝”编织的灵缆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理论设计完成,接下来是制作和测试。这需要精细的符箓绘制和阵法铭刻手艺,以及相应的材料。姜逸的灵石再次告急,他不得不忍痛出售了两枚自己炼制的、品质上乘的融灵散,换取了必要的材料:品质上佳的热敏晶、空白阵盘玉、导灵银丝、高级符纸和灵墨。

制作过程更是艰辛。铭刻pId灵算阵盘上的微缩符纹,要求极高的稳定性和精度,稍有差错,整个逻辑就会混乱。姜逸失败了数次,浪费了不少珍贵材料,心疼不已。但他没有气馁,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手法更熟练,对符纹的理解更深。

终于,在考核过去将近一个月后,一套看起来颇为怪异、由晶环、玉盘、符箓和银丝组成的“mK-I型灵能pId温控系统”原型机,摆放在了姜逸的丹炉旁。

能否成功,在此一举。

姜逸深吸一口气,将系统安装就位。热敏传感符环紧贴炉壁,pId灵算阵盘放在一旁,控火执行符贴在炉底,银丝连接无误。他小心翼翼地向阵盘中心嵌入灵石,设定了第一个目标温度:150c(炼制聚气丹的初始投料温度)。

然后,他点燃了丹炉底部的一小簇引火草。

火焰升起的一刹那,热敏晶环微微发光,pId阵盘上的符纹依次亮起,如同电路板通电,发出微弱但稳定的灵光。阵盘中心的几颗灵石位置微调,代表设定值。紧接着,贴在炉底的控火符泛起红光,一股灵力波动传出,那簇小小的火焰仿佛被无形的手操控,开始稳定地燃烧,并缓缓增大。

姜逸屏住呼吸,紧盯着系统界面(他让系统实时显示传感符环传回的温度数据)。

实际温度曲线,开始沿着设定温度曲线,平稳上升!速度均匀,几乎没有波动!

当温度接近150c时,火焰自动减弱,最终稳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将炉温精准地维持在150c附近!整个过程,姜逸没有输出一丝一毫的灵力进行干预!

“成功了!闭环自动控制实现了!”姜逸心中涌起巨大的狂喜和成就感。这是里程碑式的一步!意味着从此以后,基础的、耗神费力的控火工作,可以交给这套符阵系统来完成!他可以解放出大部分精力,专注于更复杂的药性分析、投料时机判断和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测试系统的鲁棒性(抗干扰能力),他故意向炉火附近吹了一口气,造成气流扰动。温度曲线刚刚产生一个微小的下跌,pId阵盘立刻发出指令,控火符输出增强,火焰稍稍变大,迅速将温度拉回设定值!

响应迅速,调节精准!

姜逸压抑住激动,开始进行真正的炼丹测试。他投入一份聚气丹的材料,设定了完整的温度曲线(包括升温、保温、降温各个阶段)。

接下来的一幕,若是被传统丹修看到,必定会惊掉下巴。只见姜逸不再全神贯注地盯着炉火,而是悠闲地坐在一旁,偶尔查看一下系统显示的温度数据,或是记录药材的变化。丹炉下的火焰,如同拥有生命和智慧般,随着时间推移,自动地变大、变小、稳定燃烧,完美地复现了预设的温度曲线!

几个时辰后,丹成。

姜逸打开炉盖,炉底躺着七枚圆润的聚气丹,虽然因为这次他未进行精细的药性微操,品质只是中上,但成丹率百分之百!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他的精神力消耗微乎其微!

自动化控火符阵,首战告捷!

姜逸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块承载了pId算法的玉质阵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证明——证明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能够与修仙文明的技术体系成功嫁接并结出硕果!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mK-I型还很粗糙,只能处理预设的、固定的温度曲线,无法应对炼丹过程中因药材状态变化而需要动态调整设定值的情况。下一步,是让系统具备感知炉内药性状态(结合灵力波动频谱分析)并动态调整设定值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智能自适应控制。

但无论如何,自动化的大门,已经被他推开了一条缝隙。从此,他的科学修仙之路,将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手动操作,迈向半自动化、乃至全自动化的时代!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一座座由符阵控制的自动化丹房拔地而起,丹药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般被高效、高品质地生产出来。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眼前这个由晶环、玉盘和银丝构成的,看似简陋却意义非凡的——自动化控火符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