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舟”号的指挥中心里,气氛比平时还要沉几分。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两段战斗录像:一段是荧光平原上,霍塔伦加那扭曲的身姿在诡异歌声中肆虐;另一段是熊本的夜晚,泰莱斯通喷吐着熔岩火海,巨大的身躯碾压一切。画面最后都定格在光之巨人艾斯出现并苦战的场景,虽然最终胜利,但那过程的艰难谁都看得清清楚楚。
藤宫笃队长站在屏幕前,背影挺直,但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控制台边缘,发出轻微的哒哒声。下面坐着核心队员:雾山副队长表情凝重;本山拓扶了扶眼镜,镜片反着光,看不清眼神;三浦海斗有点坐立不安,手指在膝盖上悄悄敲着代码似的;城岛七濑咬着嘴唇,盯着屏幕上自己那架冒着黑烟下坠的“鸣神”号;望川坐在角落,右胳膊还吊着绷带,脸色有点白;连伤还没好利索的岸田胜人也拄着拐杖来了,靠在门口,眉头拧得死紧。
“都看完了。”藤宫的声音打破沉默,不高,但每个字都砸在人心里,“霍塔伦加,泰莱斯通。我们现有的武器,对付它们,效果如何?”
没人吭声。效果如何?效果就是挠痒痒!除了激怒它们,几乎没啥大用。最后要不是望川变成艾斯,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的战机,我们的装甲车,我们的步枪,”藤宫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对付常规威胁足够。但面对这种体型巨大、防御超常、能力诡异的生物……我们缺乏一击制敌,或者至少能有效重创它的手段。我们不能每次都把希望寄托在……”他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望川,“……寄托在不确定的因素上。UDF需要属于自己的、能对抗巨型生物的‘王牌’武器。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只有设备运转的微弱嗡嗡声。
“那个……”三浦海斗第一个憋不住,猛地举起手,几乎要站起来,“队长!我觉得我们可以搞个大的!就像资料库里‘那个’一样!”他眼睛放光,语速快得像开枪,“阳电子炮!能量聚焦,一发就能把它轰成渣!或者超高脉冲集束射线!持续照射,烧穿它的乌龟壳!再不行,我们试试相位波动弹头,从分子层面……”
“驳回。”他话还没说完,旁边就传来冷静的声音。是本山拓。他头都没抬,看着自己数据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阳电子炮能耗巨大,以‘天之舟’现有能源系统,一炮之后全舰可能瘫痪半小时。集束射线需要长时间锁定照射,以怪兽的运动能力和攻击性,等于活靶子。相位波动技术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不稳定因素太多。你的提案,不切实际。”
三浦的脸一下子垮了,嘟囔着:“想想嘛……说不定能改进能源系统呢……”
“改进需要时间,我们缺的就是时间。”本山推了推眼镜,转向藤宫,“队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基于现有技术框架,追求极限威力和实战可行性。这是我的初步分析报告。”
他把数据板接上主屏幕。上面出现了霍塔伦加和泰莱斯通的3D模型,标注着能量读数、甲壳密度估算、受损情况分析。
“根据两次战斗数据,这类生物虽然外表防御极高,但内部通常存在一个高能量反应的核心,可能是它们的力量来源,也可能是弱点。我们现有的武器,无法有效穿透外部防御层对这个核心造成足够伤害。”
他切换画面,出现几种武器构型草图。
“所以,新武器的设计思路应该是:极致的点穿透力和内部爆破效应。我们需要一种能瞬间贯穿最厚外部防御,将毁灭性能量直接送入目标体内并释放的武器。”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我提议,开发 ‘赫利俄斯’式定向冲击能量炮。”
屏幕上出现一个复杂的武器结构图。
“它的原理不是持续能量照射,而是将庞大的能量在极短时间内进行超压缩,形成一颗具有实体弹道特性的高密度能量冲击体,瞬间发射出去。就像……一颗用能量构成的穿甲爆破弹。优点是:穿透力极强,对点破坏力惊人,理论上能有效破坏能量核心。而且发射时间极短,难以拦截。”
然后他话锋一转:“缺点同样明显:第一,充能时间很长,每次射击后需要大量时间冷却炮管和能源系统。第二,对搭载平台的能源系统是巨大负担,尤其是战机和小型地面载具,可能一炮就会耗尽全部能源,甚至导致系统过载瘫痪。第三,弹道相对平直,对射击精度要求极高。”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消化本山的话。
藤宫队长沉吟片刻:“模块化。它能适配多少平台?”
“理论上,”本山回答,“可以设计成三种主要模块。最大功率版本作为‘天之舟’的主炮之一,利用母舰的强大能源。中型版本可供‘鸣神’或‘晓狼’挂载,但可能需要牺牲其他武器系统和部分机动性,且大概率只能携带一发弹药。小型化版本可以安装在‘坚阵’号这样的地面载具上,作为固定炮台使用,但威力和射程会相应削减,同样有严重的能源和冷却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