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792章 《讨清檄文》

康熙正史 第792章 《讨清檄文》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发布《讨清檄文》: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计虏大将军吴(三桂),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

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

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

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

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千有血,心痛无声。

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

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天,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

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

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逐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

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

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迎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竟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

君昏臣暗,吏酷官贪,山惨水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

鬻官卖爵,士怨于朝;苟政横征,民怒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途;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式臣工,共襄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刻期进发。

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

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下之愤。

振我神武,剪彼器氛。

宏启中兴之路,踊跃风雷;建划万全之策,啸歌雨露。

倘能洞察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大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

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岩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星材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称者,仍单仕:

所催征粮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这吴三桂的讨清檄文,是出自刘玄初之手!

刘玄初可是为吴三桂出谋划策之人,只可惜吴三桂并未采纳他立朱三太子为皇帝、讨伐清朝的计策。

不过,这讨清檄文倒是用了刘玄初所写的版本。

这篇檄文,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称得上是第一檄文。

当然啦,还有一篇檄文也相当有名,那就是当年陈琳在袁绍帐下,讨伐曹操时所写的檄文。

那篇檄文,可是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什么头疼腿麻的毛病都给骂没了。

然而,这道由刘玄初撰写的檄文,其观点却与众不同。

它极力地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行为开脱罪责,将吴三桂描绘成一个在李自成叛乱时,天下竟无仗义之师入京勤王讨伐李自成的受害者。

檄文还强调,吴三桂当时处于矢尽兵穷的困境,北边有满清如饿虎般虎视眈眈,南边则有李自成占据京师,形势可谓万分危急。

在这篇檄文中,完全没有提及吴三桂最初接受了李自成的招安,并且还得到了李自成赏赐的二十万两的白银这一事实。

同时,也丝毫没有提到李自成的属下,竟然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最终导致吴三桂怒发冲冠,为了红颜而奋起反抗。

然而,在这篇檄文中,吴三桂却被描绘成了一个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大明国君崇祯皇帝报仇雪恨的英勇人物。

为了消灭那些贼寇,吴三桂才不得不向多尔衮借兵十万。

当时,吴三桂与多尔衮签订了一份契约,约定在灭掉贼寇之后,要割让土地来酬谢这些夷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满清并没有信守承诺。

他们在入关之后,竟然趁虚而入,窃取了燕都。

这充分地证明了满清就是一群窃国大盗,而吴三桂只不过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迫不得已才向他们借兵罢了。

此外,刘玄初所写的这篇檄文还胡编乱造地宣称要“推奉先皇三太子恭登大位”,并建立年号为“周启”,决心以“剪彼辣氛”和“宏启中兴”为宗旨,妄图借此来骗取广大汉族人民的信任。

事实上,这完全出乎吴三桂的意料之外,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拥立朱三太子当皇帝。

他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煽动民众对清朝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那篇檄文中,他极尽所能地夸大清朝的统治是如何残暴无道,导致天怒人怨,无论是士绅、百姓、商人还是工匠,都对其怨声载道。

通过这种方式,他将自己的反清行为包装成了一场“伐暴救民”“顺天应人”的正义之战。

这篇檄文一经发布,便在南方各省引起了轩然大波,对当地百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至于当吴三桂起兵之后,南方各省的人们都殷切地盼望着他能够渡过长江,这样他们就可以剪掉辫子,重新穿上明朝的服饰。

吴三桂迅速集结了大批军队,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发动了起义,率领大军北伐。

他不仅向远近各地发布檄文,还分别致信给平南王、靖南王以及台湾的郑氏政权,同时也给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将领和官员以及他所认识的人都送去了书信。

接着,他派遣马宝作为前锋,径直奔向贵阳,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起兵东进。

云南吴三桂起兵之事虽然保密工作做得极好,云南的消息也被封锁得水泄不通,但还是有一些人,趁着夜色,悄悄地逃出了云南,马不停蹄地赶往贵阳,向云贵总督甘文焜报告这个惊人的消息。

“你说什么?吴三桂反了?”

甘文焜听到眼线的报告,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站起身来,难以置信地瞪着眼前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