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94章 康熙要学刘病已

康熙正史 第94章 康熙要学刘病已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康熙气呼呼的说道:“做朕的侍卫,要带上刀!若是遇到坏人行刺,你没刀剑怎么保护朕!”

康熙说罢,也不搭理曹寅,径直走回课堂。

到了课堂,只见师傅陈廷敬已经在此等候。

“皇上,今日为何耽搁这么长的时间?”陈廷敬似乎有些不满。

“师傅,朕遇到了一条恶鱼,先是令曹寅打了它五十大板,然后又要砍他的头,却不料曹寅竟然没刀!”康熙有些懊恼的说道。

陈廷敬憋不住笑出声来。

“师傅,你笑什么?”

“这恶鱼有多么的恶?犯的什么罪又要打板子,又要砍头的!”陈廷敬自知康熙帝为何发泄。

康熙走出课堂向外看看,只见曹寅在门口站立,并无其他的人,于是又回到课堂。

对着陈廷敬小声的说道:“朕要杀那圈换土地的恶鱼!”

陈廷敬伸出手指放在嘴边“嘘”

“皇上,心中有数即可,千万不要说出来!如今大权尽归鳌拜之手,皇上不要轻举妄动!”陈廷敬小声的说道。

康熙叹了口气,喃喃的说道:“朕已经不小了,什么时候才能亲自处理政事呢?”

陈廷敬见康熙帝着急亲政,于是又想通过典故来给康熙讲讲历史故事,便说道:“皇上,今日微臣就讲一讲这周公旦的故事。”

康熙问道:“周公旦?可是历史名人?”

陈廷敬道皇上且仔细听来:“昔日周武王伐商,最终建立了立朝八百年的周国,然而周武王当上天子后,三年就得病而死。他留下了儿子成王年纪幼小,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

康熙插嘴问道:“那岂不是多尔衮与先帝乎?”

陈廷敬没有回答,继续说道:“周公旦摄政监国以来,先是平定了三监叛乱、然后制作礼乐、迁都洛邑,可谓是周武王立国,周公旦治国。”

“那后来呢?他可还政于侄子?”

“周公旦摄政七年,待成王长大成人,便举行了隆重礼仪,将朝政还于成王。”陈廷敬双手一拱说道:“自古能还政于皇帝的,也不过周公旦、汉霍光、明张居正而已。”

康熙听完,细细品了一番,随后问道:“历史上可有未还政的典故?”

陈廷敬站起来说道:“这可太多了,秦昭襄王继位初,大权由其母亲芈贵妃和舅舅魏冉掌控,昭襄王长大之后,借丞相等人的计谋,才拿到了政权。秦始皇也是如此,大权由其母亲和吕不韦执掌,最终秦始皇发动政变,才拿到了实权。”

康熙一摇头:“这政变可是风险极大,那可有未还政,还未政变的?”

陈廷敬摇摇头说道:“皇上听了,可不要害怕。”

康熙哈哈大笑:“朕乃天子,何惧之也!”

陈廷敬坐下说道:“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汉朝末年的王莽篡权、董卓乱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赵匡胤黄袍加身!”

康熙两只眼睛咕噜咕噜的,随后说道:“且说一说赵匡胤黄袍加身吧。”

陈廷敬说道:“也好,当年赵匡胤是大周朝的大司马,掌握整个大周朝的兵权。周世宗柴荣去世后,留下了年仅7岁的周恭帝。当时朝廷防着赵匡胤,不让他进京辅佐,但是赵匡胤放出消息称有契丹联合北汉要进攻大周。此时朝廷的太后着急,他召回赵匡胤让他率军御敌,不料赵匡胤走到陈桥驿便停了下来。当夜赵匡胤酒醉,醒来时只见身披龙袍,众属下跪下喊天子。此时的周恭帝只能退位,赵匡胤黄袍加身。”

康熙听的心里直扑腾,这鳌拜不仅是控制了朝廷大权,而且属下亲信党羽众多,并且战功卓着,若他有不臣之心,恐怕自己连小命都丢了。

“师傅,历史悲剧万万不能重演,朕该如何做,才能度过这个难关?”康熙一脸的真诚,他知道陈廷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他心中可是有谋略的。

陈廷敬小声的说道:“皇上切不可操之过急,您再长大点,再成熟点,让鳌拜再老一些,方可拿到政权啊!”

康熙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我若长大了,他还不老、不死的,我又怎么才能拿到政权呢?

陈廷敬看得出来康熙的心思,于是说道:“皇上可效仿汉宣帝乎?”

康熙眼前一亮:“汉宣帝?”

“没错,便是霍光还政。”陈廷敬笑了笑说道。

康熙说道:“师傅说来听听。”

“汉武帝去世后,霍光辅佐汉昭帝,但汉昭帝七岁登基,只当了十三年皇帝就死了,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残暴无度,被霍光废黜。”陈廷敬说到这里,便知道康熙帝会有疑问。

“那霍光想立谁就立谁,想废谁就废谁,岂不是董卓?”

陈廷敬没有回答,继续说道:“霍光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他认为汉武帝的孙子刘病已在掖幽庭长大,不仅没有实力和势力,而且人还特别老实,霍光认为自己完全能控制刘病已,便立他为帝。”

“刘病已当了皇帝之后,心甘情愿的做傀儡,自己的皇后被霍光夫人毒死,他权当不知,又立了霍光的女儿为皇后。当刘病已成年后,霍光与他二人互相猜忌,霍光便声称要还政于皇上,可刘病已就是不接受,最终霍光一直执掌大权。就这样刘病已卧薪尝胆,一直用麻痹霍光的态度,将霍光熬死。霍光死后,刘病已发动政变,将霍光全家诛灭。”

康熙听到此处,叹了口气说道:“自古帝王难做啊!师傅,这刘病已麻痹霍光之举,朕倒是可以借鉴!朕也要学一学,忍一忍,不能将鳌拜逼急了。”

陈廷敬一拱手说道:“皇上天资聪颖,可在韬光养晦之际,寻得一丝生机,一旦机遇来到,便要抓住啊。”

“师傅,朕记下了!卧薪尝胆、韬光养晦、麻痹鳌拜,方是上上策,至于那换地之事,且由着他来!”康熙今日收获颇多,每天跟着陈廷敬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还听了不少历史典故,皇家政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