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673章 吴三桂请求撤藩的奏折

康熙正史 第673章 吴三桂请求撤藩的奏折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那笑容看似轻松,但其中却又似乎隐藏着深深的思考与谋略。

听到明珠的问话,康熙轻轻地摆了摆手,然后呵呵一笑说道:

“查如龙此人嘛,不过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罢了。明珠啊,你且过来瞧瞧这道奏折吧。”

说罢,康熙将手中拿着的那份奏折朝着明珠递了过去。

明珠闻言,连忙快步走上前去。

他恭恭敬敬地从康熙手中接过那份奏折,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开来。

只见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地端详着上面所书写的每一行字、每一句话。

“臣吴三桂拜上,臣驻镇滇省、臣下官兵家口、于康熙元年迁移、至康熙三年迁完。虽家口到滇九载、而臣身在岩疆、已十六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情之疏、已蒙恩鉴、准撤全藩。仰恃鸿慈、冒干天听。请撤安插。”

明珠匆匆翻阅完手中的奏折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上方龙椅上的康熙皇帝,声音颤抖着问道:“皇上,吴三桂他……他竟然真的请求撤藩了吗?”

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没错,明珠,你并没有看错,吴三桂的确向朕递上了这份请求撤藩的奏折。”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索额图突然站起身来,他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大殿中央,然后拱手对康熙说道:

“启奏皇上,依微臣之见,如今三藩同时上书请求撤藩,此事非同小可!

这足以表明他们已然暗中勾结,联起手来了。

此时此刻,对于朝廷来说,最为妥当的办法便是好言安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打消疑虑,安心驻守各自的藩地才是啊。”

然而,索额图话音刚落,一旁的高士奇却霍然起身,高声反驳道:

“索相此言大谬!此乃上天赐予我朝的绝佳机会,怎可轻易错过呢?”

说罢,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康熙皇帝,似乎在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紧接着,陈廷敬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高士奇的看法,他上前一步,朗声道:

“回禀皇上,正如高大人所言,此次吴三桂主动请求撤藩,实乃难得之机。

倘若我们能够借此奏折果断撤藩,那么每年朝廷便可省下高达两千万两白银的巨额军饷开销!

有了这笔资金,朝廷便能够着手修缮漕运河道,彻底整治那泛滥成灾的黄河水患......如此一来,不仅国家财政压力得以缓解,百姓亦可免受水灾之苦,实乃一举多得之举啊!”

“哼……”熊赐履冷哼一声,眉头紧蹙,一脸怒容地说道,“你们啊,满心满眼都只想着那黄白之物!这吴三桂可是手握重兵之人,如果朝廷在处理此事时稍有不慎,将其逼迫反叛,到时候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呐!”

说着,他用力地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对此事的担忧与不满。

此时,站在一旁的明珠终于弄明白了刚才他们激烈争论的缘由。

原来,众人正在就吴三桂是否应该被撤藩一事各抒己见。

只见高士奇和陈廷敬二人态度坚决地表示应当支持撤藩;而熊赐履和索额图则持相反观点,极力反对撤藩。

这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然而,一直坐在上方静静倾听的康熙皇帝却始终未发一言,既不表态支持哪一方,也不出言制止这场激烈的争执。

他神情凝重,似乎在心中暗自思考权衡着各种利弊得失。

就在这时,明珠忽然呵呵一笑,打破了现场短暂的沉默。

他上前一步,拱手向康熙奏道:“皇上,微臣以为,如今吴三桂主动请求撤藩,对于朝廷来说实乃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万不可错过此等良机啊!再者,就算最终撤藩之事未能成功,至少也能给吴三桂一点颜色瞧瞧,从他身上狠狠地扒下一层皮来。”

听闻此言,索额图连忙点头附和,并补充说道:

“明相所言极是。此事实属重大,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理应将耿精忠和吴三桂的奏折呈至朝堂之上,交由诸位大臣共同商议定夺。”

话毕,他还特意看了一眼明珠,眼神交汇之间,两人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

不得不说,这索额图确实相当精明。

他心里很清楚,明珠以及高士奇、陈廷敬等人在撤藩这件事上的看法是一致的,都是坚定的支持者。

但此刻他并未直接反驳对方,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试图以更为稳妥的方式影响康熙皇帝的决策。

这件事非同小可,其影响之大足以震动朝野。

首先,如此重大之事必然要拿到朝议之上郑重讨论;其次,这朝堂之中的大臣们,许多人皆收受了吴三桂的贿赂,定会偏袒于他并替其说话。

只要朝中诸位大臣皆表示反对吴三桂等人撤藩之举,那么此事便能被压制下去,也算是万事顺遂了。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的确如此啊,此事实在太过重大了。即刻传朕旨意,明日暂且加开一场大朝会。凡是在京城内官居四品及以上之官员、贝勒贝子以及王公贵族等等,皆需入朝议事。”

“嗻……”随着一声应答,众臣纷纷告退离去。

而康熙则独自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脸上满是忧愁之色。

想当初,康熙初获这份奏折之时,阅后不禁喜出望外。

只因他觉得此时正是撤藩的绝佳契机,毕竟三藩已然主动上书恳请撤藩,那朝廷理应顺应形势,借此机会一举完成撤藩大业。

然而如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使得这原本看似简单明了的撤藩之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康熙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但又不甘心轻易放弃这难得的机会,故而心中烦闷不堪,忧虑重重。

且说那索额图、高士奇等一众大臣,于乾清宫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唇枪舌剑之间,各抒己见,直把个偌大的宫殿吵得沸反盈天。

然而,任凭他们如何争执不休,最终的结果却是令康熙皇帝垂头丧气,满脸愁容。

如此重大之事件,康熙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决断。

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前往太皇太后所居之慈宁宫,寻求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指点迷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