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570章 七国之乱

康熙正史 第570章 七国之乱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当发现浙江地区存在大量荒芜田地以及因洪水冲击而受损的农田时,范承谟果断上书朝廷,请求免除这些土地的赋税。

经过一番努力争取,最终共计有三十一万五千余亩田地获得免税待遇,此举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与赞誉。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考验那些心怀苍生之人。

康熙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席卷了杭州、嘉兴、湖州和绍兴这四座繁华的府城,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范承谟心急如焚。

来不及等待朝廷批复,他当机立断,从布政使的库房中紧急调拨出八万两白银,迅速购置周边地区的粮食以充实市场供应。

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浙江地区的粮价,拯救了数以万计濒临绝境的灾民生命。

范承谟担任浙江巡抚三年,开仓放粮、购买外省粮米稳定浙江粮价,爱民如子,反查冤案,查办贪墨,革除弊政,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康熙十年范承谟离职回京,不过浙江百姓上万民书请求留任。

康熙看到万民书后,非常的感动,又命范承谟留任浙江巡抚。

范承谟清廉,且又铁面无私,手腕强硬,这一点耿精忠可是知道的。

康熙将这样的人物,派到了福建,让耿精忠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了。

康熙十一年春节北京城,乾清宫内。

“皇上,如今咱们成功地收回了云南、贵州、广东以及福建这四位藩王手中的政权,如此一来,这削弱藩王之权的事宜已然初现成效啦!”明珠面带喜色,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一拱手,然后朗声道来。

康熙闻言,不禁呵呵一笑,他那双睿智深邃的眼眸缓缓扫过面前在座的诸位朝廷重臣。

只见朝堂之上,依次坐着明珠、索额图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宰相;还有陈廷敬与熊赐履这两位德高望重、伴随康熙多年的帝师;再有便是张英和高士奇这两位足智多谋的谋士。

这套核心领导班子,可谓是康熙治理天下所仰仗依靠的肱股之臣呐!

其中,位居首位的明珠和索额图二人不仅同为满族人,而且还是深得康熙信任的近臣,更重要的是,他俩皆属皇亲国戚之列。

至于那两位老师,则是自康熙登基伊始便忠心耿耿地追随左右,为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虽说张英和高士奇这两位谋臣在朝中并未掌握太多实质性的大权,但因其才华出众,谋略过人,故而同样深受康熙的器重与赏识。

然而此刻,王辅臣并不在此行列之中,这多少使得明珠和索额图心中原本存在的危机感稍稍减轻了些许。

毕竟,少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他们而言总归是件好事。

“嗯,确实如爱卿所言,如今顺利地将这几位藩王的政权收归中央,那么接下来的削藩大计便可稳步推进,步入正轨喽!”康熙微微颔首,脸上流露出满意之色。

康熙这一年非常的高兴,通过各种手段,收回了吴三桂的大将军印,又强行换掉了云贵总督卞三元,以及武将王辅臣从吴三桂的军营中调了回来。

广东、福建的总督也换了人,收回了两地的政权。

留给三藩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兵权了。

今日康熙主持的班子会议,目的就是商量,后续如何处理三藩。

陈廷敬首先说道:“皇上,吴三桂每个月都会催户部,要今年的军饷,而广东和福建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的钱是越来越多啊,如此下去,朝廷负荷不堪,无力承担他们的军饷。”

明珠也站了出来:“吴三桂一直以云贵有匪徒叛乱为由,不裁军,反而需要朝廷拨款平叛,而且往往是大军抵达战场后,才会给兵部发来消息。”

索额图也上来汇报:“朝廷虽然收回了吴三桂任命官员的权利,但吴三桂的举荐权依然是个问题,往往朝廷派出的官员还未抵达云贵,吴三桂就派人已经坐到了该官员的位置,这云贵两省的吏治官员,依然由吴三桂把控。”

康熙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听着大臣们的汇报,当他听到关于三藩的种种情况时,不禁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唉,这三藩、三藩,为何就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呢?”

自从那权倾朝野的鳌拜被成功剿灭之后,这三藩问题便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康熙的心头上,成了他最为忧心忡忡之事。

如今,三藩势力已然严重拖累着朝廷的根基,犹如一只贪婪的巨兽,不断吞噬着国家的财富和资源。

长此以往,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那么朝廷恐怕迟早都会被这三藩给活生生地拖垮。

站在一旁的高士奇见状,微微一笑,拱手说道:“皇上,依臣之见,为今之计,唯有果断削藩方才是上上之策啊!”

康熙微微颔首,叹息道:“朕又何尝不知应当削藩,但此事谈何容易啊!削藩可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

康熙眉头紧蹙,心中暗自思忖着其中的艰难险阻。

作为一国之君,康熙自幼熟读史书,对于历代王朝的兴衰荣辱皆了然于胸。

他深知削藩之举的至关重要性,同时也明白其背后所潜藏的巨大风险与危机。

遥想当年汉朝之时,汉景帝因推行削藩政策,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致使天下动荡不安。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同举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叛乱,故又称七王之乱。

话说那汉景帝得知七国之乱爆发后,心中惶恐不安,竟被吓破了胆,一怒之下便将忠心耿耿的大臣晁错给杀了。

然而,他这般举动却未能如愿以偿地阻止叛军大军向着长安城汹涌挺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亏有智勇双全的周亚夫挺身而出,亲率大军前去平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