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391章 朝堂弹劾魏裔介

康熙正史 第391章 朝堂弹劾魏裔介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每当想到此处,康熙便不禁心潮澎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要知道,这庶吉士可是朝廷的希望之星,代表着未来的中坚力量,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朝廷未来数十载的兴衰荣辱和国运走向。

能够保持这份名单的公正与纯粹,对于康熙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那尖锐而高亢的嗓音响起,犹如一道惊雷划破朝堂之上原本凝重肃穆的氛围。

群臣们闻得此声,皆如触电般迅速跪地,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无数次演练一般。

他们低着头,不敢直视上方那即将到来的身影,心中暗自揣测着今日朝会将会有何事发生。

不多时,康熙皇帝稳步踏入殿内。

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皇冠,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与气度。

当他走到龙案前时,缓缓转身坐下,稳稳地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下方的官员们见状,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整个宫殿,震耳欲聋。

这呼声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表达着臣子们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之情。

康熙皇帝面带微笑,目光扫视全场,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轻轻抬手,示意众爱卿平身。

待众朝臣站起身来后,康亲王率先上前一步,向康熙皇帝行礼并开始上奏一些琐碎之事。

康熙皇帝专注地倾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待康亲王将事情禀报完毕,只见一旁的安亲王稍稍扭过头去,眼神飞快地与身后的李之芳交汇一下,并向其使了一个眼色。

李之芳心领神会,当即冲着安亲王微微一笑,然后毫不犹豫地迈步而出。

“启禀皇上,臣李之芳有事要奏!”李之芳双手紧紧捧着一本厚厚的奏折,神情庄重且充满敬畏之意。

他小心翼翼地将奏折高举过头顶,以显示自己对这份奏章的重视以及对皇帝陛下的尊敬。

康熙皇帝见状,微微颔首示意。

一名机灵的小太监立刻会意,快步走上前去,从李之芳手中接过奏折。

小太监迈着轻盈的步子,如同一只灵巧的飞燕,缓缓走向康熙皇帝所在之处。

最后,他恭恭敬敬地将奏折呈递给康熙皇帝。

就在此时,只见李之芳向前一步,义正言辞地开口说道:“微臣李之芳,今日在此郑重弹劾大学士魏裔介所犯之罪行!其罪之一,便是私自将朝廷精心挑选而出的庶吉士名单予以泄露,此等行为严重违背了朝廷选才之公正与机密原则!”

紧接着,李之芳目光如炬,继续道来:“其二,魏裔介之兄魏裔鲁担任山东运使之职时,魏裔介竟敢胆大妄为,擅自篡改敕书内容,致使魏裔鲁得以越权节制知府,如此行径简直是目无王法!”

说到此处,李之芳声音愈发激昂:“其三,于顺治十八年间,魏裔介竟然指使自己之子进入国子监读书。须知,魏裔介本人不过是一介候补官员,根本不具备让子嗣成为官荫监生的资格。这般作为,实乃公然违反朝廷规制!”

李之芳顿了顿,语气沉重地道出更为惊人之事:“其四,魏裔介之弟魏裔讷在江南淮安府桃源县任知县一职。

然而,那桃源县不仅荒芜破败不堪,更是常年遭受水灾肆虐,以至于历任官员皆难以升迁。

而魏裔介却借机宣称其族叔魏槐祥将要出任江宁府同知,并借此机会将其弟魏裔讷调离桃源县,前往江宁补缺。

此种行径,无疑是魏裔介身为吏部汉尚书却知法犯法、以权谋私之举!”

李之芳接着说道:“其五:话说当年魏裔介负责修编世祖爷张皇帝的实录之时,正值挑选官员参与编纂之际,魏裔介竟与那班布尔善沆瀣一气!

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时常勾肩搭背,宛如亲兄弟一般。

更令人愤慨的是,他们相互勾结,大肆任用亲信之人,全然不顾及对方是否具备真才实学。

就这样,名不见经传且毫无才华可言的刑部主事杜镇,居然也被堂而皇之地选入了编纂队伍之中。”

李之芳说到这里,群臣鸦雀无声。

李之芳见状,顿了顿说道:“微臣斗胆恳请吾皇圣明裁决,务必对这等徇私舞弊、结党营私之徒予以严惩,以正朝纲,也好让那些妄图专权乱政者从此有所忌惮,长点记性!”

要知道,这李之芳身为御史,本就拥有闻风奏报、直陈上奏之权。

哪怕仅仅是道听途说之事,即便尚无确凿证据在手,他亦可凭借此权直接发起弹劾并呈上奏章。

关于这一点,李之芳无疑是在依法行使御史应有的职权。

想这李之芳能在御史一职上稳坐多年,可绝非仅靠背后有安亲王这座靠山庇佑那么简单。

若非要深究其中缘由,实在是因为李之芳自身怀有超乎常人的胆识与勇气,敢于挺身而出,如实向圣上禀报各种情形。

正是这份难得的赤诚之心,使得他备受朝廷器重,并得以长期担任御史之职。

就以康熙九年为例,只因雨水未能按时降下,康熙皇帝特意下达旨意让朝中大大小小的臣子们努力修身自省。

然而李之芳却上书朝廷,说皇上这个旨意下的有问题。

李之芳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吏部的考核功绩事例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得不去除的问题。

对于外地官员的参劾惩罚以及降职撤职等处分规定繁多复杂。

单说罚俸这一项,常常会出现有些官员上任才短短一两年时间,被罚俸却长达五六载之久,甚至还有被罚俸十多年的情况发生。

即使是那些廉洁且能干的官员,如果一旦遇到些许细微末节的小过错,便无法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官位,实在令人惋惜啊!

况且各种规则条款纷繁杂乱,衙门里的差役们若是想要从轻发落,便能找到宽松的条文;要是想从重惩处,也能找出严厉的款项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