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26章 金圣叹哭庙案九

康熙正史 第26章 金圣叹哭庙案九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叶尼心里很清楚,在朱国治的管辖范围内,即使自己身为钦差大臣,要想查出确凿的证据也是相当困难的。但他内心深处非常想要保护这些士子们,可这并非易事。他一直试图将这个案件定性为最轻的罪名——诬告罪,这样一来,起码可以避免杀头之祸。至于谋反和惊扰先帝英灵这样严重的罪责,他实在不忍心定下,因为一旦被判此罪,连活命都是奢望。

想到这里,叶尼开口问道:“既然没有真实凭据,那么就应当以诬告罪论处。敢问朱大人,诬告朝廷命官,依法该当何罪呢?”

朱国治心中猛地一紧,暗自思忖着:为何钦差大人只字不提谋反和惊扰先帝之灵的大罪,反而单单提起诬告罪呢?难道这位钦差大人忘记了之前与鳌中堂的约定吗?还是其中有什么变故?他不禁咳嗽了几声,然后回答道:“回禀钦差大人,依照律法规定,诬告大清官员应判处杖责五十,流放两年;而教唆他人诬告者,则应处以杖刑一百,流放三年。”

叶尼紧接着追问道:“朱大人,关于金圣叹那些人所说的诬告朝廷命官这件事,难道我们就要这样定案了吗?”

眼看着叶尼似乎想要替这些人辩解脱罪,朱国治不由得有些焦急地说道:“诬告的罪名他们当然是有的,但更为严重的罪责却是惊扰了先帝的英灵,甚至还有谋反之意。”

朱国治这一番话犹如惊雷一般,让叶尼都还来不及回应,就只听见周江大声说道:“朱大人,我们在庙里哭泣,只是想为天下苍生讨个公道,并没有要惊扰先帝英灵的意思啊!况且我们都是大清朝的子民,怎么可能会有谋反之心呢?”

朱国治高喊一声:“把证据拿来!”

话音未落,便有官吏呈上一摞画押书,足有七八份之多,皆是这些士子亲手所画。其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金圣叹与周江扬言,只要士子们哭庙冲撞官府,便能召集更多同道,从而一呼百应。

叶尼乃是睿智之人,他匆匆翻阅供状,旋即说道,将画押之人王刚、张玉带上堂来。不多时,两名狱卒便押着二人来到堂前。只见这二人面容憔悴,头发散乱,双眼黯淡无神。其中一人的双手已被夹棍夹断,胳膊也弯折变形;另一人的双腿无法行走,只能被人架着抬到殿前,显然受尽了折磨。

叶尼见此情形,心如刀绞,心痛不已,于是开口问道:“王刚、张玉,本官乃是康熙皇上亲派的钦差大臣,奉旨调查此案,这供状可是你二人亲自画押?”

王刚张玉见堂上之人竟是钦差大臣,料想此人定会为自己主持公道,旋即跪地叩头,说道:“小民王刚,那画押的确是我亲自所画,在狱中我被狱卒打得皮开肉绽、苦不堪言,小人实在无法忍受,只求能再见家中老母一面,便被迫画押,这实属严刑逼供啊!”

那张玉尚未开口,朱国治便跳将起来,吼道:“王刚,此前你已亲口承认,金圣叹勾结你意图谋反,如今为何出尔反尔,当庭翻供?”

叶尼赶忙劝阻道:“朱大人,稍安勿躁,且听他把话说完。”

朱国治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茫然不知叶尼为何重提画押的犯人,也不敢轻率行事,只得小心翼翼地说道:“钦差大人,审理犯人若不用刑,他们岂会轻易承认罪行?”

叶尼义正辞严地说道:“依照大清律法,若犯人翻供,需钦差重新审理此案!”

张玉见叶尼搬出大清律法,且有重新审理的机会,于是也壮着胆子说道:“钦差大人,草民张玉,如今双手已被夹棍夹断,胳膊也被打折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草民斗胆向钦差大人说出实情,金圣叹约我等哭庙,实则是为吴县的黎民百姓谋福祉。老百姓家中无粮饿肚子是死,被衙役毒打也是死,哭庙是死,不招假供还是死,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不如今日草民就坦白直说,我们想要换掉吴县的知县任维初。”

朝堂之上霎时鸦雀无声,众士子面面相觑,皆无良策。叶尼见局势僵持,遂言道:“本官即日起,着手彻查吴县征粮之事,一切案犯皆押回牢房,待本官查明真相后,再行审讯!退堂!”众士子见钦差大臣欲翻案,自知尚有一线生机,遂叩谢钦差大人后,陆续被押回监牢。

朱国治本以为钦差大人只是例行应付了事,以自己审完的案子结案,没想到越牵扯越多,越牵扯越广。若钦差大人真的去了吴县,调查出任维初的案子,该如何是好?

朱国治慌了神,他深知任维初的所作所为,如果被钦差大人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暗中派遣亲信给任维初通风报信,让他做好应对的准备。

同时,朱国治也在思考如何阻止钦差大人的调查,他不能让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国治表面上配合叶尼的工作,实际上却处处设限,试图干扰调查的进展。

约莫半个月的时光,钦差大人叶尼走访吴县,并在百姓家得知了真相,任维初确实胆大妄为,但百姓却不敢告官,叶尼无奈回到江宁府,单独去了牢房,去见金圣叹。

“咳咳,金圣叹先生”

金圣叹也受了重刑,如今只能躺在草堆上养伤,听到一声呼喊,便马上爬起来看到是钦差大人,于是跪下行礼道:“原来是钦差大人,这牢狱之中蛇虫鼠蚁甚是多,敢问钦差大人至此为何?”

“金圣叹先生,先帝曾夸奖你的才学,尤其是古文天下第一,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先帝待草民如恩泽,草民永生难忘!”

“金圣叹先生,你带人哭庙,确实是为了扳倒任维初吗?和先帝哀灵之日可有关呼?”叶尼轻轻的问道,仿佛怕被他人听见。

“禀钦差大人,哭庙确实是想扳倒任维初,但在先帝哀灵之日哭庙,确实也是想引起官府和朝廷的注意,否则哭庙毫无意义!”金圣叹也叹了口气。

叶尼此时的脸瞬间变的惨白,但黑暗的牢狱之中,金圣叹又看不清楚。叶尼叹了口气说道:“哎,你呀,可真是害了这么多人,于是转身离去。”叶尼回到府邸,心情沉重。他明白,金圣叹等人的行为虽出于正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他决定再次深入调查,寻找更多证据,以便还金圣叹等人一个清白。

次日,叶尼暗中传唤了几位了解内情的百姓,仔细询问了任维初在吴县的所作所为。百姓们纷纷诉说着任维初的种种恶行,令叶尼越发坚信,金圣叹等人并未诬告。

然而,正当叶尼准备将收集到的证据呈交给康熙帝时,朱国治却暗中动手脚,使得部分关键证据消失不见。叶尼察觉到了朱国治的小动作,却苦于没有直接证据指证他。

面对如此困境,叶尼决定暂时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他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如今叶尼在明,朱国治在暗,又身处朱国治的地盘之上,真是举步维艰。

朱国治此时如坠五里雾中,实在想不通叶尼为何如此,便想向鳌中堂请教一番,于是又派人给鳌拜送信。

鳌拜接到朱国治的信后,不禁大吃一惊,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天下儒生皆是一丘之貉,叶尼在朝廷时就是自己养的一条忠诚的狗,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次好不容易委派他如此重任,没想到他却要与江南士子暗中勾结,莫非他已经投靠了范文程?若他们联起手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不过,这钦差大臣也不能说换就换,他沉思片刻,对朱国治派来的人说道:“速去江宁府,问问朱国治年前战事进展如何了?”话音未落,那人便如离弦之箭一般,策马扬鞭,十日飞马抵达江宁府,甚至来不及喝口水,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朱国治的府上。

“鳌中堂有何指示,你快说!”

“鳌中堂只说了一句话:‘年前的战事如何了?’”

朱国治口中念叨着:“年前的战事如何了?年前的战事如何了?”他想到年前郑成功和张煌言率军袭击江宁府,长江沿岸大乱,朝廷自四川、湖南、山东等地调兵,方平定此次战乱。可这次的战事,又与时隔了几个月的哭庙案有何联系呢?

正在此时,只闻门外传来管家焦急的声音:“大人!大人!你的侄子朱万通求见!”

“哦?朱万通此前去收集周江等人的犯罪证据,是否有新证据拿到,快让他进来!?”朱国治大声的说道。

朱万深施一个大礼,大大方方的说了一句:“侄儿朱万通扣见知府大人”。

“快快请起,侄儿不须行此虚礼,今日前来有何事?”

朱万通起身,凑到朱国治耳边低语了几句。朱国治脸色大变,“竟有此事!若任维初私卖税粮的事情,被钦差抓到,可事情不妙了。”原来倒卖税粮的衙役,喝醉酒在酒馆大放厥词,正好让朱万通听到,他将此消息透露给任维初,这时候估计任维初已经处理了该衙役了。

朱国治此刻再次开口:“现今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钦差抵达后便开始大规模搜寻证据,如果咱们不能确凿地证明这些士子有罪,那用不了多久,咱们就会被任维初牵连进去。”

“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更加紧迫了,叔父是否已有应对之策呢?”朱国治在房间里不停地踱步,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说:“今天我从鳌拜大人那里听到一句话,让本官着实费解啊!”

“叔父,侄儿能否一听?”朱万通迫不及待地问道。

“鳌拜大人询问本官,去年年末的那场战役进展如何了?”朱万通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去年年末的战事……莫不是郑成功和张煌言领兵进攻江宁府那一仗吧?江宁府……”

“没错,去年底的战事,确系郑成功突袭江宁府无疑!”朱国治轻声呢喃道。

朱万通似乎突然灵光一闪,像是想起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一般,只见他兴奋地高举双手仰天长笑起来。紧接着,他转身朝着朱国治迈步走去,并俯身在朱国治耳畔低语了几句话。听完之后,朱国治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便也跟着放声大笑起来。两人相视一笑后,再次爆发出一阵更为响亮的笑声。

此时,朱国治开口对朱万通道:“侄儿啊,你快快前去办妥此事吧!只要大事能够成功定下,你所想要之物,自然会交予你手中!”

五月的江宁府酷热难耐,但朱万通此刻的心情却格外舒畅愉悦。他深知得到了朱国治的应允后,这件大事必定能顺利完成。怀着满满的自信和喜悦之情,朱万通一边轻声哼唱着小曲儿,一边踏上了返回吴县之路。

当朱万通到达吴县时,他毫不犹豫地骑上马驹,径直朝着周江府邸疾驰而去。然而到了周府门前,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大吃一惊——周府四周早已被大批江宁府的亲兵严密包围得水泄不通。自从周江被捕入狱以来,朱国治就下令封锁了周府,以防势力庞大且家财万贯的周江家族成员外出搬救兵。

“老东西,原来如此的惦记周家的财物”朱万通心里愤愤的骂道,他知道朱国治贪,却不知道朱国治如此之贪,但也无妨,自己完全不怕。于是走向周府的门口,只见看护门口的亲兵头头说道:“什么人,为何来此?”

“可是张大人?”

“足下是?”这名朱国治的亲兵疑惑不解的问道。

“在下朱万通,乃是朱知府的侄儿,今日承蒙叔父之命前往周府处理要事,此乃知府大人亲下手谕。”只见那朱万通身着一袭青衫,手摇折扇,文质彬彬地说道。

姓张的亲兵仔细端详了一番朱万通手中所持令牌,确认无误后,连忙拱手作揖道:“哦,竟是朱大人的侄儿失敬失敬!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张某只是奉命行事罢了。此番前来府上确有要事待办,事成之后自当迅速离去,绝不多做叨扰。”说罢,朱万通从怀中掏出两张百两银票,递与那亲兵,并补充道:“这些银子烦请大哥拿去给诸位兄弟买些酒水尝尝。”

姓张的亲兵喜笑颜开,赶忙伸手接过银票,点头哈腰地应道:“多谢朱大人赏赐!日后大人若有何难处尽管吩咐便是,小人定当全力以赴!”

朱万通双手抱拳回应,于是阔步向府内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