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22章 金圣叹哭庙案五

康熙正史 第22章 金圣叹哭庙案五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已到了二月初四这天清晨时分。只见金圣叹迅速召集起百位士子,他们毫不犹豫地径直朝着文庙进发。由于这次行动参与人数众多,消息很快传遍全城,就连普通百姓也竟然都知道了这件事。一时间,人们纷纷涌向文庙周围,想要凑个热闹。令人惊讶的是,前来围观的人群竟然多达上千人之众!这些人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将整个文庙围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

吴县一直以来都有着哭庙的传统习俗。此地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许多读书人家境富裕殷实。每当遇到官府做出违法乱纪之事时,士子们常常会汇聚于文庙之中,精心撰写一篇感人至深的哭庙祭文,并向祖师爷孔子虔诚哭诉。这种情况在明朝时期屡见不鲜,由于朝廷对读书人十分尊崇敬重,因此哭庙之风愈演愈烈。最终,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那些犯事的官府官员通常都会受到朝廷严厉的惩处。

金圣叹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和士子领袖,声名远扬。他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哭庙文》,然后率领着一百多位心怀正义的士子们,齐聚于文庙之前。

没过多久,金圣叹便与周江一同登上了文庙前那最高的台阶。站在高处,金圣叹义正言辞地对众人说道:“我们吴县的税粮原本早已缴纳完毕,但可恶的知府任维初却下令要额外再加征五成!而现在,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强行又多收取了三成。百姓们家中本来所剩无几的存粮根本无法维持生计,可那些官吏们竟然毫不顾忌,直接闯入各家各户抢夺粮食。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肆意凌辱、强奸妇女,残忍地殴打手无寸铁的百姓。更令人发指的是,有的人竟在家中惨遭衙役毒手,命丧黄泉!如今的吴县已然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苦不堪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子民又该如何生存啊!”

他的话语充满悲愤和无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群情激愤。大家纷纷附和着,谴责官府的暴行,表示不能坐视不管,定要为百姓讨回公道。金圣叹话音未落,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这也太过分了!”“任维初简直是丧心病狂!”“我们决不能容忍这样的恶行!”群众们愤怒地高呼着。

金圣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今日,我等在此哭庙,便是要向苍天诉说冤情,祈求神明作主!”

说罢,他带领众人面向文庙双膝跪地,齐声诵读《哭庙文》。朗朗书声回荡在空中,字字句句皆是对暴政的控诉,对民生的关切。

诵毕,金圣叹率先起身,振臂高呼:“打倒贪官污吏!还我吴县太平!”百位士子及数千民众紧跟着响应,呐喊声响彻云霄。

《哭庙文》读完,周江怒指苍天,吼道:“如今这狗官在吴县肆意横行,我们却对他无可奈何,不如现下就去巡抚朱国治那里,联名告发任维初!”周江这一句话犹如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全场人的怒火,众人纷纷响应,都表示愿意联名告发。于是,这支由士子带领的数百人队伍,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向巡抚府涌去,一路上边走边声嘶力竭地痛骂知县任维初。

然而,当他们到达巡抚府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前站满了手持兵器的士兵。

周江上前理论,却被士兵推搡倒地。

这时,一名官员走出,大声呵斥道:“你们这群刁民,竟敢聚众闹事,可知这是大罪?”

士子们纷纷抗议,指责官员包庇任维初。

官员冷笑一声,“证据呢?没有证据,你们就是诬陷朝廷命官!”

周江气得浑身发抖,“天理昭彰,岂容你颠倒黑白!”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望去,只见一顶轿子缓缓驶来。轿帘掀开,一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此人正是巡抚朱国治。

数百人将巡抚府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密不透风,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朱国治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他镇定自若,声如洪钟,大喝一声:“何人敢在巡抚的府衙造次?”

周江见到朱国治出来,赶忙上前,手中紧紧握着一封联名状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启禀巡抚大人,吴县知府任维初如狼似虎,私征税粮,欺压百姓,打砸抢烧,无恶不作,其衙役更是禽兽不如,奸淫妇女,罪恶滔天,人神共愤!我等实在走投无路,迫不得已,只能联名状告知县任维初,请巡抚大人为民做主,明察秋毫。”说罢,他将状书高高举起,如同托举着一座泰山。

周江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已经提前贿赂好了巡抚,又在夜里给巡抚朱国治送上了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这次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然而,朱国治在拿到状书后,却出人意料地说道:“你们这么多人告状,莫非是要造反不成?”

此时朱国治早已耳闻这群士子先是在文庙恸哭,紧接着又来巡抚府闹事,不禁怒火中烧。他生怕真的闹出什么乱子,传扬出去难以收拾。于是沉声道:“诸位百姓暂且先回家,待本官与联名之人逐一核对,再行立案调查。”朱国治先声色俱厉,后恩威并施,众人哑口无言,只得留下十八名联名的士子,在官府士兵的监视下回家了。

朱国治转身进了府衙,师爷拿着状纸跟了进来。

“大人,这状纸……”

朱国治看了他一眼,“先放那儿吧。”

师爷有些迟疑,“可是大人,外面那些士子……”

“本官自有主张。”朱国治坐在太师椅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他当然知道任维初的所作所为,但他也收了任维初的钱。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压下去。

“去,把那群士子带到偏厅,本官要单独问话。”

朱国治缓缓地将茶杯放回桌上,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眼神坚定,面沉似水,轻声对师爷吩咐道:“带那些士子们去偏厅吧。”师爷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一群士子被引入了偏厅。

朱国治步履稳健,悄无声息地踏入偏厅。众士子见到巡抚大人亲临,纷纷激动不已,他们齐声高呼:“巡抚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吴县的穷苦百姓伸张正义啊!”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悲愤与期待。

朱国治微微躬身,拱手作揖回礼,语气严肃地说:“关于任维初作恶多端之事,本官自会有公正的评判。然而今日你们聚众闹事,扰乱了巡抚府的秩序,本官不能坐视不管,必须予以惩处,希望各位能理解本官的良苦用心。”

周江心思机敏,立刻领悟到了朱国治的意图,他挺身而出,高声回应道:“朱知府尽管依法定罪,我等愿意承担惊扰官府的罪责。”周江心想,朱国治或许只是想借此事立威,杀一儆百,给大家定下一个惊扰官府的罪名,最多不过是关押几日罢了。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朱国治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就先在牢里待几天吧。”说着,他大手一挥,士兵们上前将十八名士子带走了。

“大人,这……”周江愣住了,他没想到朱国治会来这一手。

“放心,不会关太久的。”朱国治安抚道,“等事情过去了,自然会放你们出来。”

周江无奈地被带走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国治会突然改变态度。但他相信,朱国治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与此同时,朱国治回到书房,看着桌上的那封联名状书,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一旦引起上面的注意,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他又该怎么做呢?一边是任维初的贿赂,一边是百姓的呼声,他究竟该如何抉择……

朱国治看着眼前这份沉甸甸的状书,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尽管内心十分抗拒,但迫于形势所逼,他还是不得不对任维初展开审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朱国治毅然决然地宣布逮捕任维初,并决定公开审理这起士子告官案。

深夜万籁俱寂之时,朱国治悄无声息地踏入牢房内。昏暗的烛光下,他定睛一看,只见那人身躯庞大,正悠然自得地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酣睡,呼噜声震耳欲聋。

朱国治轻声咳了一下,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牢房里却显得格外清晰。那人仿佛被惊雷劈中一般,瞬间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猛地坐起身来。待看清来人正是朱国治后,他立刻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般说道:“下官吴县知府任维初拜见巡抚大人!给大人请安!”

朱国治仔细打量着眼前的任维初,只见他满脸横肉,一双硕大的眼睛犹如铜铃般瞪着自己;塌陷的鼻梁宛如一颗蒜头,又扁又平;满脸茂密的络腮胡子像杂草一样杂乱无章,几乎要将嘴巴完全遮住。再看他那圆滚滚的身躯,肥胖得如同一个圆球,看上去滑稽可笑至极。

看着眼前这个狼狈不堪、毫无形象可言的任维初,朱国治心中充满了不屑与厌恶,但他仍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怒火,用冰冷而带着嘲讽意味的语气说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任大人!我原以为您会在这牢笼般的环境中心惊胆战、夜不能寐呢,却不想您竟然能够这般心安理得地酣然入睡,那震耳欲聋的呼噜声仿佛要冲破这牢房的墙壁!难道您真的不清楚那些吴县的读书人们对您咬牙切齿到何种地步吗?他们对您的愤恨已经深入骨髓,巴不得立刻将您碎尸万段,方能消解心头之恨!”

听到这话,任维初慢悠悠地从地上站起来,一边漫不经心地拍打着身上那件早已沾满灰尘的官服,一边皮笑肉不笑地回应道:“嘿嘿,有巡抚大人您亲自坐镇此地,下官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啦!那些一无所有的穷酸秀才们又怎敢在您面前放肆呢?”他特意加重了“巡抚大人”四个字的语调,似乎想借此向朱国治暗示些什么。

朱国治脸色一冷,“任维初,休要胡言乱语!本官既然决定审问你,自然会公事公办。你最好老实交代,否则别怪本官无情。”

任维初心头一颤,但表面上依然强装出笑容,谄媚道:“下官定当全力配合,绝无二话。”朱国治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任维初,语气严厉地追问:“好,那你就给本官好好解释一下,为何要额外增收税粮?还有那些被抢夺的粮食以及欺凌百姓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任维初见势不妙,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来,连忙开始推托罪责,“大人英明,这加收税粮实在是迫不得已啊!皆因库房空虚,若不如此,难以维持地方政事。而那些粮食呢,早在去年年底便已被下官拿去换成银两,悉数献给了巡抚大人,以表敬意。至于欺压百姓一事,肯定是下官手底下那帮人胆大妄为、背着我胡作非为,下官对此真的毫不知情啊!”

朱国治心中暗自叹息,他怎会不知任维初分明就是在巧言善辩抵赖罪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收取贿赂的确也是事实。略加思索后,他沉声道:“任大人,此案明日将公开审讯,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你乃识时务之人,应当清楚该如何自处吧?”说罢,眼神犀利地扫了一眼任维初。

“下官深知,强行征粮实属无奈之举,乃是战事紧迫所需,不得不提前收取明年之税粮。而殴打百姓,实乃有不法之徒,胆敢冒充衙役,借收粮之名在民间滋事。”任维初虽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如丝,此番回答,应能令朱国治满意。

朱国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语气中满是埋怨和担忧:“任维初啊,你这次可是给本官闯出大祸来了!那些士子们若是不肯善罢甘休,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还有,我听闻那个金圣叹的舅舅竟然是礼部侍郎钱谦益,如果他把这件事捅到京城去,咱们又该怎么收场啊?”

面对朱国治的质问,任维初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不过,既然能够当上知县,他在朝廷里自然也结识了一些权贵。想到这里,他稍稍定了定神,然后开口回答道:“巡抚大人请放心,如今顺治皇帝已然驾崩,由索尼、鳌拜等四位大臣辅佐朝政。只要下官备上一份厚礼送给这四人,想必钱谦益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绝对不敢轻易去得罪他们。”说这话时,任维初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自信与得意。

朱国治此时也想明白这一点,若能得到四位辅政大臣的支持,就算士子再闹也无济于事。不过自己更想将周江的财富据为己有,该如何做呢?于是向任维初说道:“明日公开审理,你要做好准备,只要咬住税粮之事,士子便毫无证据,你也可安然无恙。”

时光荏苒,转眼已到二月初五。这天清晨,阳光洒满了整个巡抚府,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任维初被全副武装的差役押解至大堂之上,接受众人的审判。大堂内人头攒动,众多士子聚集一堂,其中周江和金圣叹等人更是义愤填膺地站在堂前充当原告,而被告席上则孤零零地坐着满脸惊恐的知县任维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