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6章 顺治驾崩

康熙正史 第16章 顺治驾崩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顺治十七年正月初七卯时初刻,顺治感觉自己大限已到,火速召见礼部侍郎王熙、九门提督麻勒吉、内大臣索尼,顺治口述遗诏,王熙纪录,麻勒吉和索尼倾听。顺治边说边流泪,口述自己十四条大罪,册封三阿哥玄烨为太子。王熙边哭边将遗诏读了一遍,顺治听完后,君臣四人齐声痛哭。

顺治十七年正月初七清晨,天还未亮透,雾气弥漫着整个紫禁城。卯时初刻,顺治皇帝突然感到一股无法抵挡的疲惫涌上心头,他深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这紧急关头,顺治毫不犹豫地召唤来了礼部侍郎王熙、九门提督麻勒吉以及内大臣索尼。他们匆匆赶到顺治的寝宫,脸上都带着沉重的神情。

顺治强打起精神,用虚弱的声音开始口述遗诏。王熙紧张而专注地记录着每一个字,麻勒吉和索尼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顺治一边诉说,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坦诚地列举出自己的十四条大罪,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示深深的懊悔和自责。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地宣布要册封三阿哥玄烨为太子,希望他能够继承皇位,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王熙含着泪,将遗诏缓缓念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在场众人的心灵。当顺治听完后,君臣四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齐声痛哭起来。

那哭声回荡在宫殿之中,仿佛诉说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在这一刻,他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君主,也为未来的命运担忧着……

顺治帝遗诏敲定之后,王熙便奉旨开始动笔书写这份重要的诏书。他深知这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更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紧接着,顺治帝陆续召见了朝中重臣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以及索尼。这些大臣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依次进入养心殿,接受皇帝的召见。起初,顺治帝分别与每位大臣单独交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竟将四位大臣同时召集到御前。

在那宽敞而庄重的养心殿内,五位君臣相对而坐,气氛显得格外凝重。他们谈论的话题讳莫如深,旁人无从知晓其中详情。或许是关于国家未来的大政方针,亦或是宫廷内部的权力纷争;也许是对继承者的嘱托和期望,又或者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谋划……总之,这段对话被严密地封锁在养心殿内,成为一段永恒的谜团。

就这样,近一个时辰过去了,五个人的会谈才终于结束。至于顺治帝究竟向他们说了些什么,讲述了哪些事情,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而后来者只能凭借想象去揣测那段历史背后隐藏的真相。然而无论如何,这次神秘的会面无疑给当时的朝廷局势带来了深远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四位辅政大臣缓缓退出养心殿之后,顺治帝略作沉思,然后轻声唤来了范文程先生。范文程步入殿内,见到顺治帝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如纸,毫无生气可言,心中一阵酸楚,忍不住悲从中来,涕泪横流:“圣上啊圣上!微臣不过区区两年未曾觐见圣颜,岂料陛下竟然病得如此沉重。”

顺治帝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语气平缓地说道:“范先生不必太过悲伤,朕的身体状况并无大碍。想当年,若不是依仗先生您这位历经三朝的股肱之臣全力辅佐,我大清朝又怎能巧妙地施展离间之计铲除袁崇焕这个心腹大患?更谈何成功招安耿仲明和孔有德二位猛将,以及巧用智谋让吴三桂心悦诚服地率军入关归顺呢?”

范文程听了顺治帝的话,连忙跪地叩头,“陛下洪福齐天,定能早日康复。只是如今陛下龙体欠安,朝中诸事还需陛下多多费心。”

顺治帝摆了摆手,“朕已知天命,先生只管尽心辅佐新君即可。”说完,顺治帝看向范文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先生觉得朕的几位皇子中,谁最适合继承大统?”

范文程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杀身之祸,“陛下的子嗣皆是人中龙凤,实难分高下。不过,立储之事事关重大,还需陛下仔细斟酌。”

顺治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先生说得甚对,三阿哥玄烨天赋异禀、聪慧过人,朕早已将其立为太子。先生您虽然已经归隐山林,但如今新皇年幼即位,国家大事纷繁复杂,实在离不开先生的辅佐啊!所以朕特意任命索尼、苏克沙哈、鳌拜以及遏必隆这四位爱卿担任辅政大臣,同时也决定重新起用先生您作为监察官员,希望先生能够发挥您的智慧和才能,制衡这四位辅政大臣,确保幼主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这段艰难的辅政时期。”他的目光充满信任与期待地看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仿佛看到了未来江山社稷的繁荣昌盛。

范文程自从归隐山林之后,便不再过问朝堂政事,一心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然而,今日却接到了顺治帝的托孤之命,这让他感到无比震惊和感动。

面对顺治帝的重托,范文程不禁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地说道:\"皇上竟然将如此千斤重担托付于老臣,实在令老臣感激不尽!只要老臣尚有一丝气息在,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大清朝的江山社稷,绝不会让任何人在行僭越之事。想当年,老臣忠心耿耿扶保先帝,历经无数风雨;而今,承蒙皇上信任有加,再次委以重任,老臣必当不负所望,继续扶持新君,为我大清国鞠躬尽瘁!在此,老臣叩谢皇上的信任,也感谢大清国给予的厚爱!\"

说完,范文程双膝跪地,向顺治帝行了一个大礼,表示自己誓死扞卫皇权、报效国家的决心。

顺治帝面带满足之色,微微一笑道:“范先生快快请起!倘若日后遭遇棘手难题,大可径往太后处寻求援助。朕离开之后,只留下年幼无知的皇帝与太后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实乃朕之过也!每每念及此处,朕便深感愧疚难当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自责,仿佛对自己曾经的决定充满了懊悔。

范文程重重地磕了个头,“老臣遵旨。”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知道未来的路会很艰难,但他无怨无悔。

待范文程退下后,顺治帝闭上了眼睛,一滴清泪从眼角滑落。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而太子还年幼,大清朝的未来就交给这些忠臣了......

顺治帝在召见完范文程后,又连续召见六部尚书、王公贝勒和后宫妃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疲惫。众人恭敬地行礼后,顺治帝开始与他们商讨国家大事,他的声音虽然略微低沉,但却充满了威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顺治帝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倦意,但他仍然坚持着,认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申时过后,召见终于结束。

然而,在旁人看来,顺治帝的这种精神似乎只是一种回光返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疲惫,仿佛他已经用尽了最后一丝力量。众人默默地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戌时初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紫禁城都被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在养心殿外,三阿哥玄烨和太后却心急如焚地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他们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消息——皇帝要见他们!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流露出既紧张又兴奋的神色。

进入养心殿后,玄烨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表示对顺治帝的尊重与敬意。待他礼毕起身,顺治帝缓缓开口道:“从今日起,你将成为大清国的新君主。这千斤重担,便交予你手。你需肩负起守护大清国、关爱百姓福祉之重任;同时也要尽心尽力照料好你的皇祖母及家族成员。如此重责大任,你是否已做好万全准备?”

顺治帝的话语庄重而严肃,让在场众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玄烨听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决心与信心。

顺治帝听着玄烨所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接着,他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自今日始,汝已非往昔之孩童、无忧无虑之王子矣。尔当肩负起大清之社稷重任,心系万民福祉,成为一名顶天立地之男子。切记吾二人之密约,莫负朕望!”

这番话语如同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玄烨稚嫩的肩膀上,但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表示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并努力践行父亲的期望。顺治帝看着眼前逐渐成长起来的儿子,心中满是感慨和骄傲。然而,他也深知这条道路充满艰难险阻,需要玄烨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智慧才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在这个重要时刻里,顺治帝向玄烨传递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他能明白作为帝王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担当。同时,这也是父子之间深厚情感的体现,他们共同守护着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并为之奋斗不息。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玄烨注定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玄烨一脸肃穆地再次跪地叩头行礼,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儿臣定然将父皇的嘱托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遗忘。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儿臣都会坚定不移地为家国效力,倾尽所能,以报皇恩浩荡。说完,他又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才缓缓起身,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决心。

顺治帝此刻似乎如释重负一般,那颗悬着一整天的心终于落回肚里,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然而,人们往往最害怕的便是彻底地松懈下来。毕竟,顺治帝一整天都忙于召见各方官员,并妥善处理各项事务。如今,面对眼前的玄烨,他显然已做好充分准备。而以玄烨天资聪颖、机智过人之资,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圣主。

想到此处,顺治帝轻声说道:“母后啊,请原谅孩儿不孝之罪。今后恐怕无法再继续侍奉于您身旁,更无法报答您往日对我的养育深恩。不仅如此,还给您留下这样一位年幼的新皇,实在惭愧至极!”

太后原本一直默默注视着父子间的交谈,可当她听到顺治帝所言时,不禁悲从中来,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顺治帝见状,连忙安慰道:“母后切莫过度悲伤难过,儿臣不久便将与先帝重逢相聚。相信先帝定会庇佑我们大清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顺治帝艰难地睁开双眼,用虚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母后,你再抱抱朕吧……”太后闻声急忙走到床前,紧紧地抱住顺治帝的脑袋,泪水如决堤般涌出,模糊了她的视线。

顺治帝的头轻轻地靠在太后温暖的怀抱里,仿佛找到了最后一丝安慰。他那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已失去光彩,逐渐变得黯淡无光。就在这时,顺治帝的手突然无力地垂下,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拉着。

一旁的玄烨目睹这一幕,心中剧痛难忍,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回荡在宫殿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而那些站在周围的宫内太监们,也纷纷伏地痛哭,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整个宫廷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哀伤和绝望,他们无法接受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就这样离他们而去。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无情,无论人们怎样哭泣和挽留,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就在这个时候,吴良辅缓缓地推开了那扇厚重的养心殿大门。他的神情庄严肃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悲痛和哀伤。站在殿门口,他用低沉而又清晰的声音向殿外的众大臣宣告道:“顺治皇帝于亥时初刻龙御归天!”

这句话仿佛一道惊雷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大臣们纷纷面露惊愕之色,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他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吴良辅,似乎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消息。

一时间,整个场面陷入了混乱之中。有的大臣捶胸顿足,哀叹不已;有的则默默流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而吴良辅则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对逝去皇帝的怀念和敬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