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4章 顺治托孤

康熙正史 第14章 顺治托孤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顺治帝眉头微皱,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太后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继承人的选择关系着王朝的未来,这让他倍感压力。

顺治帝躺在龙榻之上,召见了索尼和汤若望。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又似乎夹杂着一丝犹豫:“朕召见你们,是想询问关于继承人之事。太后方才所言,朕深以为然。”

索尼跪地叩首,他的神情庄重而严肃,说道:“陛下,继承人之事事关重大,需慎重考虑。”顺治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汤若望的眼神中透着睿智,他轻声说道:“陛下,据臣观察,玄烨出过天花,这或许是他的优势。”顺治帝的目光落在汤若望身上,似乎在思考着他的话。出过天花的玄烨,也许真的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画面渐渐安静,顺治帝的心中却波澜起伏。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为了王朝的未来,他必须做出选择……

在明万历年间,汤若望自德国人远渡重洋,抵达了神秘的中国。当时,明朝正走向灭亡,而汤若望却迎来了他人生的新机遇。

进入大清后,汤若望凭借着他对历法的精通和广博的见识,担任了历法官这一要职。他的才华和专业知识深受顺治皇帝的信任,二人时常一同探讨天文历法,汤若望的见解令顺治皇帝对他赞赏有加。

在宫廷中,汤若望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顺治皇帝的左右。他与皇帝一同观测天象,研究历法的精确,为国家的天文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汤若望的到来,如同一股清风,为大清带来了新鲜的思想和知识,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治帝微微皱起眉头,听着汤若望讲述着玄烨的情况。汤若望声音低沉而坚定,将玄烨出过天花这一关键信息告诉顺治帝,强调这使他成为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顺治帝的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他深知天花的严重性,也明白这对皇位继承的重要意义。而当听到玄烨聪明机灵时,他的眼神闪过一丝欣慰,对这个年幼的儿子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太后对玄烨的深爱也在顺治帝心中引起了共鸣,他明白太后的期望和情感。然而,顺治帝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担忧,玄烨的年幼使他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

整个场景氛围肃穆而紧张,顺治帝在思考着皇位继承的决策,而汤若望的话语则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波澜。这个画面展现了皇室内部的复杂情感和重大决策的压力。

顺治帝眉头紧蹙,目光坚定地看着索尼,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索尼,朕考虑将玄烨立为太子,但他还年幼,需要有人辅政。朕不想让皇室王爷担任此职,以免重蹈多尔衮的覆辙。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索尼神色凝重地回应道:“陛下,微臣明白您的担忧。辅政之职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必须慎重选择。臣认为,可从朝廷中挑选德才兼备、忠诚可靠之人担任辅政之职。”

顺治帝微微点头,似乎在思考索尼的建议。他叹了口气说道:“朕也曾考虑过朝廷中的大臣,但人心难测,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被权力所腐蚀?”

索尼躬身道:“陛下,臣相信在众多大臣中,定有忠良之士。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观察,选拔出合适的人。同时,设立监督机制,确保辅政者不会滥用权力。”

顺治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好吧,索尼,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选拔出合适的辅政之人,以保我大清江山稳固。”

索尼领命,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决心不辜负顺治帝的信任,为玄烨物色一位合适的辅政者,辅佐年幼的帝王,引领大清走向繁荣昌盛。

顺治帝、索尼和汤若望三人神色凝重,他们秘密锁定玄烨为继承人后,决定请来太后,向她禀报这一重要决定。

太后端坐在宫殿中,面容慈祥但不失威严。顺治帝恭敬地向太后行礼后,说道:“禀太后,朕欲立玄烨为太子,但辅政大臣的人选,朕仍需与您商议。”

太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皇帝的顾虑。她深知辅政大臣的重要性,这个职位关系到王朝的未来。

索尼和汤若望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索尼说道:“太后,臣认为辅政大臣必须德才兼备,能够辅佐新皇,维护朝纲。”汤若望则建议道:“臣以为,辅政大臣不仅要有才干,更要有忠诚之心,方能为新皇所用。”

太后沉思片刻,说道:“诸位所言甚是。辅政大臣的人选需慎重考虑,不可轻率决定。”她看着顺治帝,继续说道:“皇帝,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顺治帝点点头,道:“朕心中已有几个人选,但还需进一步考察。”太后表示赞同,她知道皇帝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顺治帝、索尼和汤若望与太后共同商讨了辅政大臣的具体人选和职责。他们决定在未来的日子里,密切关注玄烨的成长,为他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指导,确保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皇帝。

太后端坐在宫殿的宝座上,面容严肃,眼神坚定。她挥手让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退下,只留下顺治帝在殿中。

顺治帝躺在龙榻之上,望向太后的身上。

太后缓声道:“索尼乃是四朝元老,经验丰富,确实可以为皇所用。但他一人独掌朝纲,权力过于集中,必然会滋生祸端。我们必须想办法对他加以牵制,以保持朝廷的平衡。”

顺治帝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太后的意思。

太后继续说道:“你身为天子,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权臣左右。要善于运用权力,懂得制衡之术,如此方能确保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顺治帝躺在龙榻之上,认真聆听着太后的话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万分钦佩。太后的每一句话都如同晨钟暮鼓,敲击在他的心头。

当太后提到索尼可为首辅时,顺治帝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建议表示认可。他深知索尼的才能和忠诚,认为他是担当此重任的不二人选。

接着,顺治帝的目光转向窗外,他不禁想起鳌拜在危急关头的英勇表现,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于是,顺治帝当即表态:“索尼可为首辅,鳌拜救过先帝之命、又为朕与多尔衮决裂,其人忠。鳌拜亦可做辅政之臣。”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和决断,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对这两人的信任和重视。

顺治帝眼神坚定,面色严肃地继续说道:“苏克萨哈身为大清的额驸,他举报多尔衮的行为有着莫大的功劳。而遏必隆,作为开国功臣额亦都之子,其母更是朕的姑姑。他们亦可做辅政之臣。”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和敬重。

顺治帝微微仰头,似乎在回忆过去的岁月,接着说道:“他们都是朕的亲信,为大清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这两位臣子的赞赏和信任。

在顺治帝的话语中,苏克萨哈的功劳和遏必隆的身世背景被着重强调,这也显示出了他们在顺治帝心中的重要地位。整个场景氛围庄严肃穆,顺治帝的话语坚定有力,让人不禁对这两位臣子充满了敬意。

顺治帝躺在龙榻之上,面色凝重,他的目光扫过太后。他着重强调苏克萨哈的功劳,对他的智勇和忠诚赞不绝口。同时,顺治帝也提及了遏必隆的身世背景,对他的家族背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而,当谈到岳乐等王公大臣时,顺治帝的语气变得冷淡起来。他深知历史的教训,不愿重蹈多尔衮的覆辙,因此决定不将这些王公大臣作为辅助之臣。他明白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宁愿依靠那些真正有能力和忠诚的人。

顺治帝的决定显示了他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和果断决策。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平衡的政权,避免权力滥用和内部争斗的发生。殿中的大臣们静静地聆听着顺治帝的话语,他们明白皇帝的用心良苦,也感受到了朝廷局势的严峻。

太后微微颔首,表示对顺治帝所提议的四位辅政大臣表示认可和赞同。她轻声说道:“嗯,此四子皆忠诚勇猛之士,且各有所长、相互制衡,实乃恰当之选也。如此一来,朝廷方可安定无事矣。”说完,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似乎对接下来的朝政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于是太后传旨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入宫觐见。四人接到旨意后不敢怠慢,急忙动身前往皇宫。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殿外。

进入殿内后,四人齐齐跪地,向顺治皇帝行大礼。顺治帝躺在龙榻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四位大臣。待四人行礼完毕,顺治帝并没有让他们起身,而是直接开口说道:“朕自知大限将至,欲立下遗诏,将皇位传给三阿哥玄烨。他年纪尚小,还需要诸位爱卿的辅佐和教导。你们皆是我朝的忠臣良将,希望今后能够尽心尽力地辅佐新君,共同治理好这天下。”

说完这些话,顺治帝微微叹了口气,似乎心中有许多感慨。而跪在地上的四位大臣则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他们知道,此时此刻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明白这是皇上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沉默片刻后,索尼率先表态道:“微臣等定当谨遵圣上旨意!竭尽所能辅佐新君,绝不让圣上失望!”其他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全力支持玄烨登基称帝,并协助他管理国家政务。

接着,太后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然辅政大臣责任重大,须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尽心尽力辅佐新君,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若有人胆敢心怀不轨、图谋私利,则严惩不贷!”

顺治帝连连称是,并表示定会牢记太后教诲,与四位辅政大臣共同努力,治理好国家。随后,他转身看向四位大臣,严肃地说:“诸位爱卿,朕今日委以重任,望你们不负朕望,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四位大臣齐声答道:“臣等誓死效忠陛下,必当竭尽所能,保国安民!”四位大臣谢恩后,顺治帝让他们起身赐坐。而后,顺治帝看向太后,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似是达成了某种共识。

顺治帝再次开口:“朕还有一事要嘱托各位。玄烨尚且年幼,心性未定,极易受他人影响。故朕希望尔等能引导他走上正道,培养他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此外,朝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朕担心玄烨日后会受到掣肘。因此,朕决定设立一个监察机构,由诸位爱卿共同推举可信之人担任,以监督朝政,确保玄烨的政令得以施行。”

太后点头表示赞许:“皇帝此策甚妙。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朝局稳定,又可防止奸佞之徒趁机作乱。”

四位大臣纷纷应诺,表明定当不负圣托,选出合适之人担任监察之职。

顺治帝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为了大清的未来,他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安排。

顺治帝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看着群臣,继续说道:“诸位爱卿皆知,范文程先生乃我朝重臣,其才学智谋,堪称当世翘楚。虽如今已归乡颐养天年,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若能得范先生出山相助,实乃朕之幸事,亦是国家之福。故朕决定,请范先生执掌监察院,望诸位爱卿全力支持与配合。”

说起这范文程,那可是大清国赫赫有名之人。他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于天聪年间踏入仕途。自入仕以来,屡建奇功,深得先帝皇太极器重。尤其是在铲除袁崇焕一事上,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智慧。

当年,袁崇焕镇守辽东,拥兵自重,对大清构成严重威胁。范文程献计离间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使得袁将军最终含冤受刑。此后,又成功劝降吴三桂、耿仲明、孔有德等人,为大清入关铺平道路。可以说,大清得以君临天下,范文程居功至伟。

多尔衮执政期间,范文程对其种种行为甚感不满,但又不愿屈身事敌、为虎作伥,于是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安享晚年生活。待到多尔衮离世后,顺治皇帝念及范文程往日功勋卓着,特地下旨让他恢复原职,并于顺治十年加封太子太保一职。

此后数年间,范文程仕途顺遂,一路高升。至顺治十四年时,更是官阶再晋一阶。不仅如此,顺治皇帝还特意派遣宫廷画师为范文程绘制肖像画,并将这幅画像悬挂于宫中,以便自己能够时常瞻仰。由此可见,顺治皇帝对于范文程的信任程度已然超乎寻常,甚至不在索尼与鳌拜等权臣之下。

而索尼、鳌拜等人深知顺治皇帝对范文程的器重,自然也不敢轻易去招惹这位备受宠信的大臣。毕竟,有范文程在此坐镇,可以有效制衡他们四人,这无疑是一种高明之举。太后以及索尼等人对此心知肚明,对顺治皇帝的智谋越发钦佩有加。

如今,顺治帝欲请这位功勋卓着的老臣再次出山,执掌监察院,无疑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而众大臣闻此消息,亦纷纷表示赞同,愿倾尽全力协助范先生,共同维护朝纲清明。

索尼鳌拜等四人跪下表示:“奴才当尽心竭虑辅佐幼主,并配合范文程先生监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