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1142章 沙俄的无理要求

康熙正史 第1142章 沙俄的无理要求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在康熙所写的咨文中,康熙明确要求俄国停止对大清的侵略行为,并将叛逃的根特木耳等人送还大清。

然而,沙俄对于康熙的要求置若罔闻,继续纵容这些叛匪在大清的土地上胡作非为。

康熙不仅如此说道:“倘若贵国有所言辞需要告知我国,尽可派遣使臣前来与朕当面详谈。”

于是,索伦总管孟格德便奉命行事,先后两次派遣其属下沙兰,携带着康熙写给尼布楚总管阿尔申斯基的正式咨文,踏上了前往尼布楚的征程。

然而,这两次的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到了康熙九年四月。

就在这个时候,阿尔申斯基终于有所行动,他派出了以米格万诺夫为首的十人使团,长途跋涉来到了北京。

根据沙皇的谕旨,阿尔申斯基在给米格万诺夫的训令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要求清朝皇帝向沙皇称臣纳贡,并允许双方自由通商。

然而,当时的清朝朝廷中,并没有精通俄语的人才,这无疑给沟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按照朝廷对待外藩的一贯规定,理藩院还是以礼相待,给予了这帮俄国人相当优厚的待遇。

不仅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美酒佳肴、美味的肉食,还特意安排专人带领他们游览京城的名胜古迹,让他们领略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存在障碍,理藩院为了表示友好,还特意送上了许多珍贵的礼物,希望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让这帮俄国人产生这样的错觉,即大清对他们心存畏惧。

于是,米格万诺夫心生一计,他决定拿出一份文件,将其呈交给大清朝廷。

这份文件中写道:

“众多国家的国君和国王,已经率领他们的臣民归附于我伟大的君主——沙皇陛下的至高统治之下。

就连博格德汗(指清朝皇帝)也恳切地请求我伟大的君主,沙皇陛下赐予他恩泽,使他能够归附于我沙皇陛下的最高统治之下,并且永远不变,向我大君主纳贡称臣。

此外,还允许我大君主,沙皇陛下的臣民与彼国(指清朝)的臣民在双方的境内自由通商。”

大清朝廷收到这份文件后,由于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竟然误以为这是一份表达友好意愿的文件。

正因如此,康熙皇帝才会写下一封《致沙皇国书》。

在这封国书中,康熙皇帝或许表达了对俄国人的善意,或者对双方关系的一些看法。

随后,索伦总管孟格德受命携带康熙帝的《致沙皇国书》,与米格万诺夫使团一同前往尼布楚。

康熙皇帝明确地向沙皇提出,如果沙皇希望能够永远与大清保持和好、和平的关系,那么就必须履行以下两条重要的内容。

第一条内容是归还大清的叛国者根特木耳。

根特木耳作为一个背叛大清的人,他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大清的利益和尊严。

因此,康熙皇帝坚决要求沙皇将根特木耳交还给大清,以彰显大清的主权和威严。

第二条内容则是从即日起,沙皇必须停止对大清的挑衅行为。

长期以来,沙皇的一些举动让大清感到不安和不满,这种挑衅行为不仅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和平,也对双方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康熙皇帝希望通过这一要求,能够让沙皇认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并停止一切可能引发冲突的行为。

在与孟格德的会面中,阿尔申斯基当着他的面做出了这样的保证:如果沙皇批准遣返根特木耳,那么他将立即把根特木耳送回大清;同时,他还表示已经命令雅克萨的头目切尔尼科夫斯基,从今以后不得再肆意妄为。

然而,尽管阿尔申斯基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俄国并没有真正履行康熙皇帝的要求。

孟格德多次前往尼布楚,要求俄国按照康熙的两条内容行事,但俄国却一直拒不答复。

康熙十四年,沙皇派出了以尼古拉为首的一个庞大使团,共计百余人,前来中国进行访问。

清廷方面则派遣理藩院尚书阿穆瑚琅前往索伦,与俄国使团相会。

双方在会谈中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流。

通过这次会谈,以及对沙皇态度的观察,阿穆瑚琅发现俄国完全是在欺骗大清。

他们表面上声称要进行和谈,但实际上却毫无诚意,不可相信。

此时的大清,正值吴三桂掀起三藩之乱,议政王们纷纷被派往南方前线,参与这场激烈的战争。

然而,在这紧张的局势下,康熙皇帝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力排众议,毅然命令俄国使臣尼古拉前来京城进行会谈。

时光荏苒,康熙十五年五月,尼古拉率领着一支一百多人的庞大使团终于抵达了京城。

尼古拉带着一份国书,呈交给康熙。

这份国书内容详尽,共有十二个条款。

其中,第一条便是允许两国互市,通路完全开放,不得设置关卡。

第二条则规定每年将四万两银子,以及价值几十万两的生丝熟丝或贵重的宝石等珍物,运往俄国。

此外,国书还指定了来往方便的海河陆路通商路线,以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于被俘获的俄方人员,国书要求清朝释放他们,如果不能归还,也请准许俄方赎回。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份国书内容丰富,但朝廷中却依旧没有懂得俄文的人。

面对这一情况,官员们对这份国书感到束手无策,最终只能将其置之不理。

康熙皇帝深知与沙俄的交涉至关重要,他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沙俄不得在边界侵扰,二是引渡逃犯根特木耳。然而,当康熙向尼古拉提及这些问题时,尼古拉却只是无奈地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并不知晓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