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991章 谁来做水师提督?

康熙正史 第991章 谁来做水师提督?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万正色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不紧不慢地反驳道:

“哎我说姚总督,您这可就误会下官了。下官并非打退堂鼓,实在是这台湾孤悬海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啊!我大清地大物博,富有四海,又何必去攻打一个弹丸之地呢?

即便郑经不投降,朝廷也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攻打一个鸟不拉屎的弹丸之地。”

姚启圣听了万正色的话,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怒视着万正色,大声说道:“万正色,你这是鼠目寸光之见!台湾虽然只是一个小岛,但它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不将其收复,我大清的东南沿海便永无宁日!”

然而,万正色却不以为然,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说道:

“姚总督,下官认为只要能守住金门、厦门,以及周边的十几个岛屿,便可保我大清东南沿海的安全。至于台湾嘛,朝廷完全可以不必攻打。”

明珠一直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争论,此时他与姚启圣对视一眼,随后呵呵一笑,插话道:“万正色,你这话可就不对了。若郑经部投降,而且皇上一定要让我们攻打台湾呢?你又当如何?”

万正色潇洒地一挥手,自信满满地说道:“无妨,我心中早有定计,待到时机成熟,只需给皇上呈上一道奏折,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剖析清楚,皇上必定会恍然大悟,从而收回成命。”

明珠见状,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说道:“也罢,那我就与姚总督单独聊聊,你暂且先去训练水师吧!”

万正色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人家明珠下了逐客令,于是赶忙应道:“下官遵命!”说罢,他转身快步走出了房间。

待万正色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后,姚启圣这才缓缓开口道:

“明相,依我之见,无论郑经最终是否投降,以皇上对台湾的战略部署来看,武力攻取依旧是首选之策。然而,万正色此人……万正色似乎与皇上的策略背道而驰啊。”

明珠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姚启圣的看法,在对待万正色的态度上,他与姚启圣如出一辙。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是啊,老夫此去台湾,虽然心中已有计较,但毕竟局势变幻莫测,谁也不敢说就一定能马到成功。倘若真的与郑经彻底决裂,那么武力攻郑恐怕依旧是我大清的必然之选。如此一来,万正色担任水师提督,确实有些不太妥当啊。”

明珠边说边暗自思忖,这万正色可是索额图极力推荐的人选,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若让万正色继续担任水师提督,恐怕会有诸多不便。

倒不如另觅他人,或许能更好地掌控局势。

“姚总督,依您之见,若要更换水师提督,谁更为合适呢?”明珠转头看向姚启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姚启圣与明珠心有灵犀,他对万正色同样颇为反感。

略作思索后,姚启圣答道:“若要统领水师,攻打郑氏,我看唯有一人可堪此任。”

“施琅?”明珠与姚启圣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个名字。

紧接着,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狂笑。

笑声稍歇,姚启圣又追问道:“明相,既然施琅如此合适,那皇上为何不启用他,反而任用万正色呢?”

明珠闻言,脸色微微一沉,他想起了那天在朝堂上的情景。

于是,他将当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姚启圣听。

“原来是施琅的两个儿子,还在郑经的手中啊……”姚启圣喃喃自语道,说完后便歪着脑袋,开始苦思冥想应对之策。

一旁的明珠见状,呵呵一笑,说道:“是啊,索额图以施琅有三不可用为由,坚决反对施琅出任水师提督一职,皇上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改任在洞庭湖岳州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万正色为水师提督。”

正当明珠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些事情时,姚启圣突然打断了他,问道:“明珠大人,如果您到了台湾,是否可以直接向郑经索要施琅的这两个儿子呢?”

明珠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停下了正在捋着胡子的手,满脸狐疑地看着姚启圣,说道:“呃……你是说,让我去跟郑经要人?”

姚启圣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淡淡地回答道:“没错,只要你向郑经提出这个要求,施琅的后顾之忧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明珠低头沉思片刻,似乎在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再次问道:“这一招确实高明,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啊……”

“明相,若是郑经同意招安,您大可向他要人,施琅的两个儿子,便是郑经献给大清的见面礼。如此一来,既能彰显郑经的诚意,又能让施琅归心,岂不是一举两得?”姚启圣捋着胡须,眯起双眼,缓缓说道。

明珠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然而,他紧接着说道:“但若是郑经不同意招安呢?又岂会放人?”

“嗯!下官正是此意!”姚启圣作揖说道:“您到台湾之后,可暗中联络此人,告诉他让他放出风去......”姚启圣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在手中写了一个人名。

明珠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上面的人名,然后点点头道:“好!那老夫便依计行事。”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明珠便率领着康熙的圣旨以及和谈的钦差使团共计一百二十人,乘坐着一艘巨大的官船,浩浩荡荡地驶向台湾。

台湾。

自从金门和厦门被清军攻破,那五万守军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大清。

这一变故让郑经大惊失色,他深知大势已去,于是匆忙逃回了台湾,以求自保。

原来康熙十五年,局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耿精忠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暗中勾结郑经,妄图加入吴三桂的反叛队伍,一起瓜分大清的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