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966章 清算三藩之乱,陈圆圆墓地。

康熙正史 第966章 清算三藩之乱,陈圆圆墓地。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然而,平南王尚之信的后果却更为凄惨。

在康熙十九年三月,尚之信终于出兵西征,进入广西境内。

就在这个时候,尚之信的藩府护卫和官员们纷纷入京,向康熙呈递状纸,控告尚之信的种种罪行。

他们详细地揭露了尚之信的“跋扈怨望,弗顾剿贼,糜兵饷,擅杀人诸状”等一系列罪状。

康熙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命令刑部派遣官员前往广东,对尚之信的罪行展开秘密调查。

刑部到了广州,平南王尚可喜的妃子上书:“逆子尚之信怙恶不悛,酗酒肆暴,杀害良善,凌虐官吏,甚至奉命出师,顿兵不进,私回东省,迟误军机,不臣之心久萌,谋逆之变可虑,恐祸延宗祀,不禁饮泣寒心,密令都统王国栋等选员擒之,请旨正法!”

不仅如此,广东都统王国栋、两广总督金光祖、广东巡抚金佛一同上书,揭发尚之信的罪行。

这些官员们详细列举了尚之信的种种恶行,包括贪污**、欺压百姓、结党营私等等,证据确凿,令人震惊。

十九年八月,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立即下旨将尚之信逮捕,押回广州,并将其拘禁起来。

尚之信被抓后,他的党羽们也纷纷落网,其中包括尚之节、尚之璜、尚之瑛等人。

这些人被革去副都统的职务,与李天植等人一同被判处死刑,立即处斩。

三藩之乱结束后,尚之信被押解到京城,接受最终的审判。

康熙皇帝对他的罪行深恶痛绝,决定对他施以极刑——凌迟处死。

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旨在让罪犯承受最大的痛苦,以儆效尤。

然而,尚氏家族并没有因为尚之信的罪行而遭到灭族。

这主要是因为尚可喜一生对清朝忠心耿耿,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康熙皇帝念及尚可喜的功绩,决定对其家族网开一面,仅将尚之信处死,而其他家族成员则得以保全。

康熙皇帝晋封尚之信的次子尚之孝承袭爵位,第七子尚之隆则获赐田宅,并官至领侍卫内大臣,使得尚氏家族在清朝继续保持着显赫的地位。

至于尚可喜生前交代不准入土,要葬在辽东的遗愿,康熙皇帝也予以了特准。

当清军入城时,他们打开了尚可喜的棺椁,检查其埋葬规制。

令人惊讶的是,尚可喜的葬礼完全符合大清规定,没有丝毫超越规制的迹象。

这让康熙皇帝对尚可喜的忠诚更加深信不疑,于是不仅特准许他埋葬在辽东,还赐予他谥号,追封他为太子太保等头衔。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在朝堂之上对诸位大臣们说道:“尚可喜的功绩可谓是盖过了整个天下,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他对国家忠心耿耿,日夜操劳,没有片刻的安宁。”

这番话语将尚可喜定位为一个“人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的楷模。

为了进一步塑造尚可喜的忠臣形象,康熙皇帝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他赐予尚可喜一个“敬”字作为谥号,这是对他一生功绩和品德的高度评价。

其次,康熙皇帝下令将尚可喜的遗体归葬于他的故乡,让他能够叶落归根。同时,康熙还专门派遣人员守护尚可喜的陵墓,以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情。

此外,康熙皇帝对尚可喜的家族也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不仅赐予他们大量的财物和土地,还让他们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最后,康熙皇帝还亲自指定了几位近臣为尚可喜撰写墓志铭,以铭记他的功绩和品德。

相比之下,王辅臣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就已经意识到康熙皇帝必定会对他进行清算。

尤其是在耿精忠和尚之信被处死之后,王辅臣更加确信自己难逃一死。

当昆明城被攻破时,王辅臣正在军营之中。

他想起了康熙皇帝曾经赐予他的那把豹尾枪,于是决定用这把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终,王辅臣在军营中用那把豹尾枪自杀身亡。

康熙皇帝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沉默了许久。

他并没有像对待其他叛乱者那样对王辅臣的家人进行株连,仅仅是将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革职而已。

众人对于王辅臣的死讯感到震惊,同时也对陈圆圆的下落充满了好奇。

那么,陈圆圆究竟去了哪里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十年代,贵州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突然声名大噪,这个小山村名为马家寨。

它坐落在武陵山与苗岭余脉交错的地方,四周山峦起伏、河流交错,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马家寨的布局十分独特,整个村寨依照“九宫八卦阵”的原理设计,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形成了一种易守难攻的格局。

这里的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使得外界很难轻易进入。

值得一提的是,马家寨所在的地区是苗侗聚居区,汉族村落非常罕见。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马家寨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村寨。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姓吴,没有一个人姓马。

此外,马家寨还有一个让人惊叹的现象,那就是这里的村民们所说的语言并非贵州当地的方言,而是江苏高邮话。

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使得马家寨在当地显得格外特别。

而在马家寨,还有一座在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古墓,那便是陈圆圆墓。

这座古墓的墓碑上刻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席位”,其中的“聂”字暗藏玄机:左耳为“陈”,右耳为“吴”,暗示着墓主人是“苏州陈氏,吴门王妃”。

在陈圆圆的墓附近,还有另外两座墓,它们与陈圆圆墓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这也为马家寨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马宝衣冠冢:碑文\"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玉\"通\"宝\"),墓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我翁\",感念其护族之恩。

吴启华墓:实为吴三桂的小儿子,当然也没有记载是哪一个。(化名吴启华),碑联\"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印证吴氏后裔隐居。

地方文献与口述史方面,岑巩县的《吴氏族谱》明确记载了吴应麒这一支系迁居到了马家寨,并且将陈圆圆尊称为“二世祖太婆”。这一记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考古发现方面,1983年,学者黄透松在当地有了重大发现——陈圆圆墓。

通过对墓碑上的暗语进行破解,最终确认了这座墓的主人正是陈圆圆。

此外,马家寨的吴氏墓地共有68座清代古墓,其布局呈现出一种“皇家陵园气象”,这进一步印证了该家族的特殊背景。

dNA技术佐证方面,2010年,复旦大学对马家寨吴氏男性进行了dNA检测,结果显示他们与辽东吴三桂家族的基因相匹配。

这一科学证据有力地支持了马家寨吴氏与吴三桂家族的关联。

至于陈圆圆墓为何会出现在贵州马家寨,这其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当年,昆明城被围城时,吴三桂最信任的战将马宝,冒险潜入昆明城。

他成功地将陈圆圆以及吴三桂的小儿子等数十人秘密带出了昆明城。

马宝带领着这群人,先是逃往了楚雄。

然而,清军迅速追击而来,马宝在战斗中失利,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剩余的几十人,匆忙逃往贵州。

在贵州这片山地中,地势险峻,山峦起伏,宛如迷宫一般。

马宝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地形条件对于躲避清军的围剿来说,简直是天造地设。

于是,他果断地下令让人们在此地修建村寨。

为了掩人耳目,所有的人都改姓马,这个新建立的村寨便被称为马家寨。

然而,好景不长,清军的围剿终究还是来临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马宝深知硬拼绝非上策,必须想个巧妙的办法才能保护马家寨的百姓。

经过深思熟虑,马宝心生一计。

他决定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踪,引开清军的注意力。

于是,他毫不掩饰地逃离马家寨,并且故意留下一些明显的破绽,让清军能够轻易地追踪到他的去向。

清军果然中计,如饿狼一般紧紧咬住马宝不放,一路追杀数百里。

而马宝则不紧不慢地在前面逃窜,始终与清军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让他们轻易得手,又不至于完全失去踪迹。

当清军最终追上马宝时,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只见马宝用绢束着头发,身着诸侯、士大夫平常闲时所穿的上下相连的衣裳,端坐在一顶由八人扛抬的大轿中,那模样,简直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雅士。

不仅如此,马宝还特意摆出一副潇洒儒雅的气派,招摇过市,引得沿途的百姓纷纷围观。

他高声向众人宣称:“我之所以不出来投降,是因为我若被抓,受牵连的人太多了。为了拯救这一方百姓,我不惜一死!”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清军可不会被他的这番表演所迷惑,他们毫不留情地将马宝逮捕。

马宝被押解到京城后,经过审判,最终被判处了凌迟处死。

时光荏苒,清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而马家寨的马姓人们,不再怕牵连了,纷纷改回了原来的吴姓。

尽管如此,马宝的事迹却在马家寨流传了数百年,他也因此受到了马家寨百姓数百年的香火供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吴三桂的骨灰和吴世潘的头颅抵达京城,康熙将吴世璠的首级交给刑部,把吴三桂的尸骨锉断,分发各省,一律悬挂通衢示众。

康熙帝在得知三藩之乱彻底平定的捷报后,于深夜欣然赋诗《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矜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