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康熙正史 > 第893章 计谋大兵两手抓

康熙正史 第893章 计谋大兵两手抓

作者:洗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19:23:23

太皇太后满意地看着康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她将右手中的手镯取了下来,放在阳光下,那手镯的纹理和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

康熙见状,不禁长叹一口气,他的脸色有些凝重,缓缓说道:

“不瞒皇祖母,朕昨日出宫时,曾亲眼目睹那些八旗家奴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仅在大街上欺压百姓,更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朕本就打算对他们加以治理,以正朝纲。”

就在昨日,康熙如往常一样,在茶楼上悠然自得地喝着茶,俯瞰着京城的街景。

然而,这平静的时光却被一群八旗家奴的行为所打破。

康熙远远地看到,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八旗家奴,正围着一个年轻女子,对她肆意辱骂和推搡。

那女子面容姣好,却被吓得花容失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康熙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他对这些八旗家奴的行为深感厌恶和愤恨。

这些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京城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实在是令人发指。

“玄烨,”太皇太后的声音将康熙从愤怒中拉回现实,“如今朝廷兵力不足,这些家奴们又都是精壮的汉子,若能征集八旗的家奴,或许可以凑成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啊。”

康熙听后,眼睛一亮,他站起身来,在慈宁宫的大殿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太皇太后的提议。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能将这些家奴组织起来,加以训练,或许真的能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皇祖母此计甚妙!”康熙兴奋地说道,“有了这支军队,即便布尔尼不来赴宴,朕也有了应对之策。”

一旁的苏麻喇姑也微笑着点头,赞同道:“皇上可速派人去组织训练,同时继续用计稳住布尔尼。若他来,便在宴上将其擒获;若不来,我军可在开春前完成集结训练,也能与他一战。”

康熙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朕这就安排下去,定要让布尔尼有来无回!不过……”他的话语突然停顿了一下,似乎还有些顾虑。

“不过怎么样?”太皇太后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康熙眉头微皱略微沉吟,然后回答道:“不过朝廷的大将们,都已经去了东南、西北等叛军前线,谁来统军呢?”

太皇太后见状,微微一笑,缓缓拿起自己的玉镯,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

她呵呵笑着说道:“天聪八年,太宗皇上亲率大军,进攻察哈尔。那一战,可谓惊心动魄,太宗皇上身先士卒,率领八旗劲旅,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察哈尔。”

太皇太后顿了顿,接着说道:“最终,太宗皇上一举攻克察哈尔大营,林丹汗率领察哈尔余部仓皇逃往青海……”

康熙听得入神,他对这段历史也有所了解,但太皇太后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讲述起来自然更加生动。

太皇太后将玉镯轻轻摩挲,继续说道:“当年太宗皇帝正黄旗帐下,有一员虎将,此人英勇无比,堪称绝世猛将。”

康熙的兴趣被完全勾起,连忙追问:“哦?此人是谁?”

太皇太后微笑着看了康熙一眼,然后将玉镯递给康熙,说道:“这支玉镯,便是那虎将从察哈尔部抢夺而来,太宗皇帝见他战功赫赫,便赏赐给了哀家。”

康熙一边看着玉镯,一边问道:“那虎将是谁?”

太皇太后呵呵一笑:“此人名叫穆哈达,你可知道?”

康熙摇了摇头:“皇祖母,朕可没有听过这个人啊。您的意思,是让这个人率军去平定察哈尔?”

太皇太后缓缓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不!穆哈达已于顺治五年离世……”

康熙闻言,心头猛地一沉,一股无法言喻的失落感涌上心头。

他不禁喃喃自语道:“死了?”仿佛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然而,太皇太后的下一句话却像一阵春风,稍稍缓解了康熙的心情:“不过,他的儿子,如今已是内阁大学士了……”太皇太后面带微笑,目光慈祥地落在康熙身上。

康熙心中一惊,内阁大学士一职虽然人数不多,但他实在想不出穆哈达的儿子究竟是谁。

他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疑惑地问道:“内阁大学士?谁?”

太皇太后见状,微微一笑,轻声回答道:“图海。”

“图海?”康熙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他怎么能把图海给忘记呢!

图海的家族与皇室关系匪浅,自他的祖父起,便是太宗皇帝的包衣奴才。

到了图海的父亲,更是历经天聪、崇德、顺治三朝,忠心耿耿。

而如今的图海,也同样历经顺治、康熙二朝,一直以来,都是皇家包衣奴才中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图海前不久还亲自率军平定了河南、山东、直隶总兵蔡禄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康熙的眼睛在一瞬间仿佛被点亮了一般,他深知图海的能力和才干。

如果能让图海来统领由八旗家奴组成的军队,说不定真的能够平定察哈尔之乱,稳定局势。

然而,康熙心中仍然存在一些疑虑。

毕竟,就连吴三桂造反这样的大事,也主要是由包衣奴才的主子们参与,而这些正儿八经的旗人们却很少去参战。

这是因为按照祖宗的制度,旗人们参与战争是他们天生的职责,而家奴们通常只是负责种地、打理主子的家业等事务,并没有参军的资格。

太皇太后似乎看透了康熙的心思,微微一笑,宽慰道:“放心吧,孩子。哀家只需一道诏令,那些元老勋贵的家奴们必定会尽心竭力地为朝廷调遣。”

就在当天,康熙立刻下令礼部着手准备康熙十四年二月初八太皇太后六十二岁大寿的寿礼。

同时,他还下达了一道谕旨,命令礼部传达给蒙古各部的汗王、贝勒和贝子们,邀请他们前来京城为太皇太后贺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