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疯病没得治,只能在各个世界发疯 > 第76章 献祭圣女?先啃你的祭品羊65

木活字印刷机搬进学堂后院时,老秀才特意请了镇上的戏班来吹打,红绸布一揭开,满院子的人都发出惊叹。

这机器像个铺着铁板的长桌,旁边摆着个木格子柜,里面整齐码着密密麻麻的木活字,大小一致,笔画清晰,“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样样俱全。

“这字竟能拆下来重排?”老秀才捏起个“学”字,对着阳光照,见字模底部刻着反文,笔画深峻,惊得胡须都抖了,“以前抄书得抄三个月,刻版得刻半年,现在倒好,字模往铁板上一拼,刷上墨就能印,一天能印出百张纸,比神仙显灵还快!”

夏天让人把印刷机和造纸坊连起来,先印了本《清河镇农桑要术》。

里面记着滴灌、播种、防虫的法子,配着王默拍的照片,用竹浆纸印出来,图文并茂,农户们抢着要。

李老汉捧着书,让识字的后生念给他听,听到“螺旋榨油机出油率”那段,拍着大腿说:“这书比老辈子的农谚还实在,照着做准没错!”

最激动的是学堂的孩子们。

以前课本都是先生手抄的,字迹潦草不说,还经常缺页。

现在有了印刷机,《三字经》《百家姓》印得整整齐齐,每人一本,孩子们捧着新书,翻得小心翼翼,连课间都在互相考“这个字怎么念”。

“这书纸滑字清,看着就舒心!”小胖墩把课本揣在怀里,生怕弄脏了,“以前抄书抄得手酸,现在能专心念书了!”

印刷机不光印农书、课本,还印传单。

镇上要修桥,印了“募工启事”;罐头坊出了新口味,印了“尝鲜传单”;连张师傅的皮影戏要开演,都印了“戏单”,上面画着皮影小人,写着唱段,比口头吆喝管用十倍。

可这便捷,却让镇上的“刻书匠”马先生坐不住了。

马先生刻了一辈子书版,一手宋体字刻得端庄秀丽,以前府城的书院都来求他刻经卷,说“马先生的字能镇住纸页”。

现在大家都用活字印刷,他的刻刀闲在案上,木版堆成了山,连最虔诚的老居士都改买活字印的佛经了。

“活字印的字哪有魂?”马先生对着未刻完的《金刚经》版叹气,手里的刻刀在木头上划出浅浅的痕,“我这字,一刀一刀刻着心意,每个撇捺都带着气脉,活字排的,横平竖直像尺子量的,哪能读出经义?”

有天他扛着块刚刻好的《兰亭序》版,来到印刷坊,非要跟活字印的比一比。

夏天笑着应了,让伙计用两种法子各印一张——刻版印的字带着刀痕的温润,墨色有浓有淡;活字印的字笔画均匀,墨色鲜亮,却少了点自然的气韵。

“你看!我这刻版的字才有筋骨!”马先生指着印张,眼里闪着光。

“您这字是真功夫,”夏天递给他本活字印的诗集,“但活字能印出照片、表格,还能随时改字。要不咱们合作?您来写样字,我们照着刻活字,这样印出来的书,既有您的风骨,又有活字的方便,肯定能流传得更远。”

马先生看着诗集里配的照片,突然笑了:“行!我倒要看看,我的字住进木活字里,能不能走得比刻版更远。”

没想到马先生写样字的活字印成了“清河镇体”,笔画端庄又带点灵动,印出来的书在府城大受欢迎,书院的先生们说“这字既有古意,又有生气,是读书人的福气”。

马先生现在每天在印刷坊写样字,看着自己的字变成一排排活字,嘴上不说,心里却比刻出整版经卷还得意。

印刷机的好处不止印书。

夏天让人用剩余的字模拼了副对联模板,过年时刷上红墨,往红纸上一印,比手写的工整;还拼了“福”字模,印在彩纸上,贴在罐头盒、点心盒上,比画的还喜庆。

有次知府来视察,见印刷坊正印《清河镇志》,翻开一看,从建镇的传说到现在的机器,从李老汉的果园到赵老三的马队,记得详详细细,连张寡妇的菜园收成表都列在里面,惊叹道:“这哪里是镇志?分明是部活生生的民生史!我要带回府城,让各县都学着编!”

老秀才站在印刷机旁,看着字模在铁板上排成形,对夏天说:“以前总说‘文章千古事’,靠的是手抄口传,现在有了这机器,咱们清河镇的事,能印在纸上,传到千里之外,让后人知道,咱们也曾把日子过成了诗。”

夏天笑着说:“是啊,字能传情,书能载史,这活字印的,不只是字,还有咱们的日子。”

系统在她脑子里冒出来:【宿主,推广活字印刷,传承知识文化,融合传统书法与现代印刷,扩大影响范围,获得积分,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刚印好的《清河镇故事集》,里面有李老汉浇地、张师傅演皮影的故事,“能换个小型装订机不?现在印的书都是散页,得手工装订,有机器装订,又快又结实,能做成线装书,更像样子。”

【……可以兑换“线装装订机”,能自动穿线、打结,装订速度是手工的二十倍,书脊平整,翻页顺畅。】

“线装装订机?”夏天眼睛一亮,“那赶紧换!我要让清河镇印的书,不光内容实在,样子也周正,能放进书院的藏经阁,让百年后的人还能读到咱们的故事!”

王默扛着相机进来,镜头对着活字柜拍个不停:“刚拍了马先生写样字的样子,他手腕悬着,笔尖在木头上走,比机器还稳。”他晃了晃手里的胶片,“张师傅新做的皮影里,孔子都来印刷坊了,说这活字能把论语印得更清楚,让更多人知礼明仪呢。”

夏天笑着接过相机,镜头里,印刷机的滚筒还在转动,墨香混着竹浆纸的气息飘出来,马先生正往字模上补刻笔画,老秀才捧着刚印好的书页,眯着眼诵读,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字上,每个笔画都闪着光。

这印刷机印出的不只是字,还有清河镇的声音——木活字里刻着的是祖辈的智,纸页上传着的是当下的活,老手艺和新机器拼在一起,就成了能穿越岁月的絮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