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疯病没得治,只能在各个世界发疯 > 第92章 民国烽火6

青溪镇的月光总带着股火药味。

祠堂里,夏天正用炭笔在地上画迫击炮的图纸,炮筒用厚铁皮卷成(从鬼子装甲车残骸上拆的),炮架用硬木和铁轨钢条拼接,炮弹则用掏空的树干填充炸药和碎石——这是她琢磨了三天的“土法子”。

“炮筒得厚三寸,不然炸膛能把咱们自己崩飞。”老王蹲在旁边,用手指戳着铁皮,“我让徒弟把铁皮在火上烤软了,用木桩卷成筒,再用铆钉铆死,保准结实。”

高个子摸着下巴,盯着地上的炮弹草图:“树干里塞炸药时,得留个引线孔,用香火点燃,能算准时间。”

他从怀里掏出个鬼子的怀表,“这玩意儿能计时,扔出去前看一眼,保准在鬼子堆里炸。”

春杏则在旁边算材料:“厚铁皮还差五块,硬木得去李村的老槐树上砍,炸药……上次从特攻队那缴获的不够,得想办法再弄点。”

提到炸药,大家都沉默了。

鬼子的军火库管得严,想弄炸药比登天还难。

老木匠突然磕了磕烟锅:“俺们村以前开过小煤窑,有硝石。老辈人说,硝石混着硫磺、木炭,能做出‘土炸药’,就是威力差点。”

“威力够了!”夏天眼睛一亮,“迫击炮本来就靠碎片杀人,土炸药炸得碎,正好!”

说干就干。

王家庄的铁匠炉连夜开工,铁皮在火里烧得通红,徒弟们用木桩一点点卷成筒,老王抡着锤子砸铆钉,“叮叮当当”的声响在夜里传出老远,像在给鬼子敲丧钟。

李村的老郎中带着人去山里挖硝石,硝石泛着白霜,沾在手上凉丝丝的。

他们用大铁锅熬硝,黑黢黢的锅里冒出白汽,熬出的硝粉像雪一样细。

高个子则领着年轻人去拆鬼子的废弃炮楼,从里面捡回不少生锈的炮弹壳,砸开后倒出里面的硫磺——虽然受潮了,但晒一晒还能用。

三天后,第一门土炮立在了镇西头的土坡上。

炮筒黑黢黢的,透着股狠劲。

炮架用铁轨钢条固定,稳得像生了根。

炮弹堆在旁边,像截截短木头,谁也想不到里面藏着能炸翻人的厉害玩意儿。

试炮那天,所有人都躲得远远的。

高个子举着香火,手都在抖,夏天按住他的肩膀:“别怕,瞄准那棵枯树。”

香火点燃引线,“滋滋”的火花爬向炮弹。

高个子猛地把炮弹塞进炮筒,转身就跑。

“轰!”一声巨响,炮弹带着呼啸飞出去,在枯树旁炸开,碎木片和碎石飞得到处都是,树干应声断成两截。

“成了!”祠堂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孩子们追着飞散的木屑跑,比过年还高兴。

老王抹了把汗,咧着嘴笑:“这玩意儿比俺爹当年造的土炮厉害十倍!”

有了土炮,夜袭军火库的计划就更有底气了。

夏天盯着县城的布防图,用红笔圈出军火库的位置——在城西北角,周围有两个岗楼,铁丝网围着,门口有四挺机枪,硬闯就是送死。

“得先端了岗楼。”她指着岗楼旁边的排水沟,“这里能容一人进出,高个子带两个人从这儿摸进去,用复装子弹解决岗哨。”

她又指向军火库后面的粮仓,“春杏带女人们去粮仓放火,引开门口的机枪手。”

“那土炮呢?”老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把炮架到城墙根。

“土炮架在城外的土山上,”夏天指着图上的制高点,“等岗楼一灭,就轰铁丝网,炸开个口子,咱们冲进去搬军火!”

行动定在月圆之夜。

月光亮得能照见人影,却也方便了行动。

高个子带着两个年轻人,像泥鳅似的钻进排水沟,污水没到膝盖,臭得他们直皱眉,却没人敢出声。

岗楼里的鬼子正打盹,嘴里还哼着小调。

高个子掏出复装子弹,装上带碎玻璃的弹头,“砰”的一声,岗楼里的灯瞬间灭了。

另一个岗楼的鬼子刚探出头,就被飞来的石头砸中脑袋,闷哼一声倒了下去。

“成了!”高个子吹了声口哨,城墙上的春杏立刻带着人行动起来。

她们把浸了煤油的布条绑在箭上,拉弓射向粮仓的草顶,“腾”的一声,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半个县城。

“着火了!”军火库门口的机枪手果然被吸引,纷纷扭头看粮仓的方向。

就在这时,城外土山上的老王猛地拉动炮绳——

“轰!”土炮怒吼,炮弹精准地砸在铁丝网上,“哗啦啦”一声,铁丝网被炸出个丈宽的口子。

“冲啊!”夏天举着乌兰给的小刀,第一个冲了进去。

高个子他们从暗处跳出来,用步枪解决掉剩下的鬼子,子弹打在仓库的铁皮上,“叮叮当当”像在敲锣。

仓库里的军火堆得像小山:步枪、子弹、手榴弹、还有几箱没开封的炸药。

大家眼睛都红了,扛起箱子就往外跑,女人们也来帮忙,用独轮车推,用扁担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

就在这时,县城里的鬼子醒过神来,朝着军火库冲过来,嘴里喊着“抓活的”。

夏天一看不好,让大家先撤,自己和高个子留下断后。

“把炸药留下两箱!”夏天指着仓库角落,高个子立刻明白了,掏出火柴点燃引线,拉着夏天就往外跑。

两人刚冲出仓库,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仓库的屋顶被炸飞,追来的鬼子被埋在底下,哭爹喊娘。

等他们撤回青溪镇,天已经快亮了。

清点战利品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三十支步枪,两百多发子弹,五十颗手榴弹,还有整整十箱炸药。

老王抱着一挺歪把子机枪,笑得嘴都合不拢:“这下鬼子再来,俺们能把他们打回老家去!”

军火库被炸的消息传到鬼子联队长耳朵里,他气得当场砸了桌子,却再也不敢小看青溪镇这群“土包子”。

据说他连夜向师团部求援,可台儿庄大捷后,鬼子的兵力被抽走大半,根本派不出援兵,只能龟缩在县城里,连城门都不敢开。

青溪镇成了方圆百里的“抗日堡垒”。

周边的村子都来投靠,带来粮食和壮丁,连县城里的老百姓都偷偷往这边送情报,说鬼子快断粮了,天天拿皮带抽翻译官出气。

这天,夏天正在教新加入的年轻人用迫击炮,系统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激昂:

【夜袭军火库大获成功,缴获大量物资,抗日联盟影响力扩大,获得积分,总积分。“区域联防战术”圆满,解锁“移动堡垒”设计图——利用木筏和铁皮打造,可在河流上移动作战。】

“移动堡垒?”夏天看着远处的河流,突然有了个更大胆的想法,“要是把迫击炮架在木筏上,顺流而下,就能端了鬼子的水上据点!”

高个子举着刚缴获的望远镜,正往县城方向看,突然喊起来:“夏天姐!你看那是什么?”

只见县城方向跑来一队人马,举着面红十字旗,为首的是个穿白大褂的医生,骑着匹白马,后面跟着几个抬担架的,像是来投降的。

“是县医院的张医生!”春杏认出了他,“听说他以前留过洋,鬼子让他给伤兵治病,他宁死不从,被关了半个月。”

张医生跑到镇口,翻身下马,对着夏天深深一鞠躬:“夏姑娘,我带了医院的药品和器械,想加入你们。鬼子快完了,咱们得保住这些救命的东西,等胜利了,给老百姓治病。”

他身后的担架上,放着几箱青霉素和手术刀,还有台小型发电机——是鬼子从医院抢走的,被他偷偷运了出来。

夏天看着这些医疗器械,又看了看张医生真诚的眼睛,突然觉得这烽火里的光,不仅有枪炮的火,还有救人的光。

祠堂里,大家围着发电机忙活。老王接了根电线,连上煤油灯的灯口,张医生按下开关,“啪”的一声,灯亮了!比煤油灯亮十倍,照得祠堂像白天一样。

孩子们围着发电机转圈,喊着“不用油也能亮”,比看到迫击炮还兴奋。

老木匠摸着发电机的铁皮,叹着气说:“这辈子能看见不用油的灯,值了。”

夏天坐在葡萄藤下,看着亮堂堂的祠堂,听着大家讨论怎么用新缴获的炸药做“土飞机”(其实是手榴弹),突然很想给清河镇和漠北写封信。

告诉老秀才,这里的孩子也能看到电灯了。

告诉巴图,他的葡萄藤在烽火里结出了青果。

告诉乌兰,他给的小刀,不仅能劈柴,还能劈开鬼子的铁丝网。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宿主在民国世界完成“建立联盟”“夺取物资”“守护民生”核心任务,综合评分98分。触发特殊奖励——可选择携带三件物品,永久留存于当前世界。】

夏天毫不犹豫地选了:抽水机的核心零件、复装子弹的工具、还有那株葡萄藤。

“让它们在这里扎根,等胜利了,长出更多的水,更多的希望,更多的甜。”

夜色渐深,发电机还在“嗡嗡”作响,电灯的光透过窗户,照在葡萄藤的叶子上,泛着健康的绿。

远处的河水流淌着,载着木筏和希望,奔向黎明。

窗外的月光落在葡萄藤上,像撒了层银粉。

藤上的青葡萄又长大了些,离成熟,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