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疯病没得治,只能在各个世界发疯 > 第77章 献祭圣女?先啃你的祭品羊66

线装装订机搬进印刷坊那天,老秀才特意请了镇上的木匠做了个红绸包裹的木架,把机器架在上面,像供奉着什么宝贝。

这机器看着不算复杂,带着几个穿线的铁针和打结的齿轮,把印好的书页对齐,夹进机器,踩下踏板,铁针“嗖嗖”穿过纸页,齿轮一转,线就打好了结,一本整整齐齐的线装书就成了,比手工装订快得没影。

“这线脚竟比老手艺人缝的还匀!”老秀才捧着刚装订好的《清河镇志》,翻着书页,听着纸页间“沙沙”的摩擦声,眼眶都红了,“以前装订一本书,得用锥子钻孔,用针线缝,一天顶多装订两本,还总歪歪扭扭。

现在倒好,机器一踩,线脚又直又密,翻起来平展得像铺在桌上,真是祖宗都没见过的好东西!”

夏天让人把装订机和印刷机、造纸坊连起来,形成了“造纸-印刷-装订”一条龙。

《清河镇农桑要术》装订成书后,配上硬壳封面,烫上金字,看着就像府城书院里的珍藏本。

农户们拿到书,不再是随便卷着塞在怀里,而是用布包起来,放在炕头的柜子上,说“这书得供着,比老辈传下来的偏方还管用”。

最开心的是学堂的先生们。

以前学生的课本都是散页,用线绳捆着,翻几次就散了。

现在装订成线装书,封面用厚纸板做的,还裱了层蓝布,结实得很,学生们用了半学期,书页都没掉。

先生们摸着书脊上整齐的线迹,笑着说:“这书能传到下届学生手里,真是省钱又省心!”

线装书不光结实,还能做各种样式。

夏天让人做了“折子本”,用来记账本,翻开能平铺,算账方便;做了“口袋书”,巴掌大小,印着《千字文》,孩子们能揣在怀里随时背;甚至赵老三的马车队都订了批“路引册”,印着各地的路线、驿站,装订成线装本,翻起来比地图还方便。

可这规整,却让镇上的“装订匠”孙婆婆心里不是滋味。

孙婆婆做了一辈子线装书,一手“蝴蝶装”做得精巧,书页像蝴蝶翅膀似的展开,平整又好看,以前府城的藏书家都来求她装订善本,说“孙婆婆的线能锁住书魂”。

现在大家都用机器装订,她的针线筐放在墙角,线轴都落了灰,连最挑剔的老秀才都改拿机器装订的书了。

“机器缝的线哪有灵?”孙婆婆坐在针线筐旁,手里捏着根绣花针,对着刚缝好的“蝴蝶装”书页叹气,“我这线,一针一线牵着心意,转弯处都带着活气,机器缝的,直来直去像铁丝捆的,哪能读出书里的韵味?”

有天她捧着本自己装订的《唐诗三百首》,来到印刷坊,非要跟机器装订的比一比。

夏天笑着应了,让伙计取来两本同样的书,一本机器装的,一本孙婆婆缝的——机器装的线脚整齐,翻页顺畅;孙婆婆缝的“蝴蝶装”展开后是整版,看着更雅致,还在书角绣了朵小梅花。

“你看!我这装订才有书卷气!”孙婆婆举起书,脸上露出得意的笑。

“您这手艺是真绝活,”夏天递过本机器装订的“线装画册”,里面贴着王默拍的照片,“但机器能装订厚书,还能配照片、表格。要不咱们合作?您教大家做‘蝴蝶装’的花样,我们用机器批量装订,书脊用您的法子缝,封面加您绣的小花,肯定比单纯的机器装或手工装都好。”

孙婆婆看着画册里的照片,突然笑了:“行!我倒要看看,机器和手工凑在一起,能不能装订出比善本还金贵的书!”

没过多久,印刷坊就推出了“锦绣线装书”。

机器装订的书脊结实,孙婆婆在封面绣上梅兰竹菊,书角包上锦缎,看着就像件艺术品。

府城的书局听说了,专门派人来订,说“这书比苏杭的线装本还精致,能当礼品送”。

孙婆婆现在每天在印刷坊绣书皮,看着机器吐出一本本整齐的书,嘴上不说,眼里却满是笑意。

“还是夏姑娘会想辙,”孙婆婆绣着花,笑着说,“机器替我做了累活,我能专心绣花样,这书啊,就像穿了新衣裳,看着就喜庆。”

装订机的好处不止装书。

夏天让人用剩余的线和纸板,做了“线装笔记本”,纸页是再生纸,封面用彩纸糊的,镇上的账房先生、学堂的孩子们都爱用,说“写字顺手,还环保”;甚至张师傅的皮影戏,都用线装本做了“剧本”,把唱词、皮影图样订在一起,比以前的手抄本规整多了。

有次村里的老人过寿,夏天让人印了本《寿宴菜谱》,里面记着清河镇的特色菜做法,用线装本装订,封面绣着“福如东海”,老人捧着书,笑得合不拢嘴:“这比送寿桃还实在,能传给孙子当念想!”

系统在她脑子里冒出来:【宿主,完善书籍制作产业链,提升书籍品质,融合传统装订工艺,丰富文化载体,获得积分,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刚装订好的一批“清河镇故事绘本”(给孩子们看的,图文并茂),“能换个小型油墨机不?咱们现在印书的油墨都是从府城买的,自己做油墨,成本能更低,还能做彩色的,印出来的书更好看。”

【……可以兑换“植物油墨机”,用松烟、桐油、植物染料做油墨,能做黑、红、蓝、黄四种颜色,比买的油墨环保,颜色还鲜亮。】

“植物油墨机?”夏天眼睛一亮,“那赶紧换!我要让清河镇印的书,不光装订结实,油墨还带着草木香,孩子们闻着墨香读书,连字都能记得更牢!”

王默扛着相机进来,镜头对着装订机拍个不停:“刚拍了孙婆婆给书皮绣花的样子,银针在蓝布上飞,比机器的针还快。”他晃了晃手里的胶片,“张师傅新做的皮影里,文昌帝君都来印刷坊了,说这线装书比竹简还好用,能装下更多学问呢。”

夏天笑着接过相机,镜头里,装订机的铁针还在上下翻飞,线轴转得飞快,孙婆婆坐在旁边绣书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金线银线闪着光,和机器的金属光泽混在一起,像串起了古今的珠子。

这装订机缝的不只是书页,还有清河镇的文脉——线脚里缠的是日子的实,书脊上连的是人心的暖,机器的快和手工的巧缝在一起,就成了能锁住岁月的线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