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83章 江湾寒冬的全球治理新周期启动与极地生态协同保护

冬至后的青衣江湾,寒风裹着碎雪掠过园区,生态湖的冰面结得厚实,偶尔有调皮的麻雀落在冰上,蹦跳着啄食湖面残留的水草籽。陈守义站在新周期启动大厅的落地窗前,手里握着《2032 全球生态治理行动纲领》,封面上的极地冰盖图案用银色线条勾勒,与窗外的雪景相映。纲领里详细规划了新一年的重点任务 —— 北极冰盖监测网络扩容、培育基地跨国项目孵化、全球治理标准修订升级。可当他翻到 “北极应急响应” 章节时,指尖突然停在一行红色批注上:“北极冰盖消融速度超预期,北极熊栖息地受严重威胁”。

“陈叔!北极科考站传来紧急数据!”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大厅,棉鞋踩在地板上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屏幕里的卫星图像让人心头一紧 —— 北极核心区域的冰盖面积较去年同期缩减 20%,原本连接科考站与北极熊观测点的冰桥已断裂,3 只北极熊被困在孤立的浮冰上,距离最近的陆地还有 15 公里。

陈守义接过平板,快速滑动屏幕查看实时监测数据:过去一周,北极区域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升高 4c,浮冰漂移速度达每小时 2 公里,若不及时救援,浮冰可能在 48 小时内完全融化。“李教授的科考团队现在在哪里?” 他抬头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急促。

“李教授团队正在冰盖边缘搭建临时观测点,他们尝试用无人机投放食物,但北极熊对人工投喂的食物不适应,而且浮冰面积太小,无人机无法靠近降落。” 小满调出科考站传来的视频,画面里,3 只北极熊蜷缩在浮冰中央,瘦得肋骨清晰可见,不时抬头望向远处的冰盖,眼神里满是茫然。

陈守义立刻拨通老张的电话,听筒里传来设备调试的电流声:“老张,立刻启动北极应急响应预案,把东非草原的智能温控设备和斐济的柔性浮桥设备调运过去,用‘极地专用运输通道’转运,务必在 36 小时内抵达科考站。另外,联系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让他们派熟悉极地环境的学员参与救援,这也是他们的实战考核。”

“可是陈叔,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刚组建,来自 12 个国家的学员还在磨合,项目方案都没确定,现在派他们去北极……” 老张的声音里带着犹豫。

“极地救援需要多元技术支持,正好让他们在实战中磨合方案,” 陈守义的语气坚定,“告诉学员们,北极熊的栖息地就是地球生态的‘晴雨表’,救它们,就是救我们自己。另外,通知马丁先生协调联合国极地保护署,调动挪威的破冰船配合救援,我们需要形成‘技术救援 生态保护 跨国协作’的立体网络。”

挂了电话,陈守义转身走向大厅墙上的全球生态协同地图,手指在北极区域重重一点:“小满,把北极的受灾数据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联系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北极科考团队,共享冰盖监测数据,让他们提供当地的洋流和风向信息,确保救援方案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穿着厚厚的极地实训服站在门口,来自挪威的学员奥拉夫手里捧着项目方案,眼神坚定:“陈叔,我们听说了北极的事,不用等通知,我们已经收拾好装备,还根据极地环境调整了项目方案,随时可以出发!”

陈守义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还带着青涩,却已经有了生态守护者的担当。“好,” 他拍了拍奥拉夫的肩膀,“到了北极,要多听李教授和当地科考团队的建议,你们的项目方案要结合极地的实际情况,既要完成救援,也要为后续的冰盖保护提供支持。”

学员们齐声应下,转身快步离开,不同颜色的实训服在雪地里汇成一道五彩的光。陈守义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清楚,这场极地生态救援,不仅是新周期治理行动的开篇,更是对跨国协作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老张的极地救援团队与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组学员们抵达北极科考站时,天色正暗,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霜。李教授带着科考人员在站外等候,脸上满是疲惫:“浮冰上的北极熊已经两天没进食了,刚才监测到浮冰又缩小了一圈,现在只剩下 50 平方米,情况越来越危急。”

奥拉夫跟着李教授走到观测点,用望远镜望向远处的浮冰:“我们可以用柔性浮桥搭建临时通道,从冰盖边缘延伸到浮冰上,让北极熊自行走到陆地。但浮冰漂移速度太快,浮桥需要实时调整位置,这需要精准的定位数据。”

来自中国的学员林悦打开平板,调出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共享的洋流数据:“根据俄罗斯科考团队提供的信息,未来 12 小时内,浮冰会向西北方向漂移 5 公里,我们可以在漂移路径上提前设置浮桥锚点,等浮冰靠近后再快速连接。”

“不行,浮冰的承载能力有限,柔性浮桥的重量可能会让浮冰加速破裂,” 来自加拿大的学员艾米摇了摇头,她想起在课堂上学过的 “极地生态保护技术”,“我们可以用轻量化的充气浮体,每个浮体的重量不超过 10 公斤,再用高强度尼龙绳连接,形成临时浮岛,既不会压碎浮冰,又能为北极熊提供行走通道。”

李教授点点头:“这个方案可行,但充气浮体需要在低温下保持稳定,而且要防止被北极熊的利爪抓破。”

老张这时拿出一个黑色的设备箱:“我们带来了东非草原的智能温控技术,已经改装成‘极地低温保护模块’,可以让充气浮体在 - 40c的环境下保持弹性,而且表面覆盖了防穿刺材料,能承受北极熊的重量。另外,斐济的珊瑚礁修复团队给我们提供了生物胶,一旦浮体出现破损,可以快速修补。”

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奥拉夫带领,负责在冰盖边缘搭建浮桥锚点,用 GpS 定位仪实时跟踪浮冰位置;第二组由林悦带领,调试智能温控模块,确保充气浮体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第三组由艾米带领,准备充气浮体和生物胶,随时待命修补破损。

寒风越来越大,学员们的手套很快就结满了冰碴,手指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奥拉夫的睫毛上挂着白霜,他一边调整锚点的角度,一边对身边的学员说:“在挪威北部,我们萨米人应对暴风雪时,会用驯鹿皮包裹身体保持体温,你们也可以把备用的防寒服裹在设备上,防止设备冻坏。”

林悦听从建议,让学员们把多余的防寒服剪成小块,包裹在智能温控模块的接口处,果然,设备的运行状态稳定了很多。“全球治理数据平台上显示,浮冰的漂移速度已经减慢到每小时 1 公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搭建浮桥了!” 林悦兴奋地喊道。

当充气浮体全部展开,用尼龙绳连接成临时浮岛时,天色已经微亮。老张操控无人机,将浮岛缓慢靠近浮冰,艾米则带着学员们在浮岛上铺设防滑垫,防止北极熊行走时滑倒。“浮岛已经连接到浮冰边缘,北极熊好像注意到了!” 林悦指着望远镜里的画面,激动地说。

只见 3 只北极熊先是警惕地围着浮岛转圈,鼻子不停地嗅着,过了几分钟,体型最大的那只北极熊小心翼翼地踏上浮岛,试探着走了几步,发现浮岛稳定后,才回头叫了两声,另外两只北极熊立刻跟了上来。

学员们屏住呼吸,看着北极熊一步步走上冰盖,直到它们的身影消失在冰原深处,才忍不住欢呼起来。奥拉夫擦了擦脸上的雪水,笑着说:“这是我见过最有意义的实战考核,比在实验室里做一百次模拟都有用。”

救援结束后,学员们在科考站的会议室里完善跨国项目方案 —— 奥拉夫的 “浮桥定位技术” 加入了萨米人的传统导航方法,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辅助 GpS 定位;林悦的 “智能温控模块” 方案补充了极地低温适配参数;艾米的 “充气浮体设计” 则融入了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防穿刺经验。

李教授看着修改后的方案,对学员们说:“这个方案不仅能用于北极熊救援,还可以推广到北极生态保护的其他领域,比如搭建临时观测点、运输科考设备等。全球生态治理需要这样的跨国协作,把不同国家的技术和经验融合起来,才能应对复杂的生态问题。”

老张这时收到了陈守义发来的消息,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已经更新了北极冰盖的监测数据,各国科考团队都在根据共享的数据调整保护方案。“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北极,你们的项目方案将成为新周期极地治理的示范案例,” 老张对学员们说,“希望你们能继续完善方案,为北极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离开科考站时,学员们在冰盖边缘种下了一棵耐寒的北极柳,树苗上挂着一个小木牌,写着 “来自 12 个国家的守护”。奥拉夫抚摸着树苗,轻声说:“等明年春天,我们再来这里,希望能看到树苗发芽,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北极熊在冰盖上自由行走。”

林悦点点头,打开平板记录下树苗的位置和生长情况:“我们会把树苗的生长数据上传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北极的生态变化,一起守护这片纯净的土地。”

陈守义回到江湾时,培育基地的跨国项目协作评审会正陷入僵局。来自 12 个国家的学员分成 4 个项目组,围绕 “极地生态监测站建设”“草原节水技术跨国推广”“珊瑚礁基因库搭建”“雨林碳汇交易机制” 四个项目展开讨论,可每个项目组都因为技术标准和文化差异产生了争议。

在 “草原节水技术跨国推广” 项目组的讨论现场,来自东非的卡鲁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学员杰克正争得面红耳赤。卡鲁坚持采用马赛族的 “石缝储水” 传统,结合江湾的智能滴灌技术,认为这样更适合非洲草原的地形;杰克则主张推广澳大利亚的 “地下蓄水池” 技术,认为这种技术能更高效地储存雨水,适合干旱地区。

“石缝储水虽然符合当地传统,但储水量有限,遇到极端干旱还是无法满足需求,” 杰克指着项目方案上的数据,“我们的地下蓄水池能储存 500 立方米的水,是石缝储水的 10 倍,这才是解决干旱的根本办法。”

“你不懂非洲草原的情况!” 卡鲁的声音有些激动,“地下蓄水池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不仅成本高,还会破坏草原的土壤结构,我们的石缝储水用的是天然石材,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而且祖祖辈辈都在用,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方法!”

其他学员也纷纷发表意见,来自印度的拉吉支持卡鲁的方案,认为传统技术更易被当地居民接受;来自阿根廷的学员索菲亚则倾向杰克的方案,觉得现代技术的效率更高。

陈守义走进会议室,没有立刻打断讨论,而是坐在一旁认真倾听。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后,他才开口:“我们推广节水技术,不仅要考虑效率,还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非洲草原的土壤和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不同,地下蓄水池的混凝土可能会导致土壤板结,而石缝储水虽然储水量有限,但可以通过智能滴灌技术优化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他提出了一个 “技术融合” 的方案:在非洲草原推广 “石缝储水 智能滴灌” 的组合技术,保留马赛族的传统石缝结构,同时在石缝旁安装智能传感器,根据土壤墒情调整灌溉量;在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则采用 “地下蓄水池 雨水收集” 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提高储水效率。“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适合的技术也不同,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地区,而是要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卡鲁和杰克对视一眼,都没有立刻说话。拉吉这时补充道:“我在印度的村庄推广节水技术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我们结合当地的‘水井灌溉’传统,加入智能监测设备,效果很好。当地居民愿意接受,技术也能发挥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索菲亚也点点头:“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我们用‘人工湿地’净化雨水,再用于灌溉,既环保又高效。或许我们可以在不同地区试点不同的技术,然后根据试点效果调整方案,形成多元化的节水技术体系。”

在陈守义的调解下,“草原节水技术跨国推广” 项目组终于达成共识,决定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四个地区分别试点不同的技术方案,共享试点数据,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的推广模式。

类似的争议也出现在 “珊瑚礁基因库搭建” 项目组中。来自帕劳的学员莱奥坚持要在帕劳本地建设基因库,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保护珊瑚礁的原生基因;来自日本的学员佐藤则主张在日本冲绳建设中央基因库,认为那里的技术更先进,能更好地保存基因样本。

“帕劳的珊瑚礁基因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本地保存,才能保证基因的纯净性,” 莱奥的语气坚定,“而且我们帕劳人世代守护珊瑚礁,更了解珊瑚的生长习性,能更好地维护基因库。”

“冲绳的基因库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保存技术,能让基因样本保存 50 年以上,而且交通便利,方便各国专家交流研究,” 佐藤反驳道,“如果在帕劳建设基因库,技术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可能无法长期维持。”

陈守义这时拿出一份数据报告:“根据全球治理数据平台的统计,目前全球已有 15 个珊瑚礁基因库,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珊瑚礁基因保护相对薄弱。我们可以采用‘中央 区域’的模式,在冲绳建设中央基因库,负责长期保存和研究;在帕劳、斐济、马尔代夫等地区建设区域基因库,负责采集和初步保存本地珊瑚礁基因,再定期向中央基因库传输样本,这样既能保证基因的安全保存,又能兼顾地区需求。”

莱奥和佐藤都表示认可,莱奥说:“如果能在帕劳建设区域基因库,我们可以培训当地的年轻人参与基因采集和维护,既能保护珊瑚礁基因,又能为帕劳培养生态保护人才。”

佐藤也补充道:“中央基因库可以为区域基因库提供技术支持,定期派专家去指导,还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珊瑚礁保护技术。”

经过三天的评审和调解,四个跨国项目组的方案都顺利通过,每个方案都融入了不同国家的技术优势和文化传统,真正实现了 “多元协同”。在项目启动仪式上,陈守义为每个项目组颁发了 “全球生态协作基金”,他看着台下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语重心长地说:“跨国项目协作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不同文化、不同智慧的融合。希望你们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让全球生态治理成为连接不同国家的桥梁。”

来自巴西的学员迭戈代表项目组发言:“这次项目协作让我们明白,生态保护没有国界,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应对全球生态挑战。我们会把项目做好,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围着陈守义,兴奋地讨论着项目的实施计划。卡鲁说:“我们的草原节水项目会在东非 10 个部落试点,还会邀请奥马尔长老参与指导,确保技术符合当地传统。”

莱奥则计划下个月就返回帕劳,开始区域基因库的选址工作:“我已经和拉伊族长联系好了,他会帮我们在珊瑚礁修复区附近找合适的场地,争取明年年初就能开工建设。”

陈守义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心里满是欣慰 —— 培育基地不仅培养了生态保护人才,更搭建了一个跨国协作的平台,让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这里交流、成长,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新生力量。

随着跨国项目的顺利启动,全球生态治理标准的升级修订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江湾召开的标准修订会议上,来自 45 个成员国的代表围绕 “极地生态保护”“草原可持续利用”“海洋碳汇核算”“雨林生态补偿” 四个领域的标准展开讨论,希望能结合新的治理成果和技术发展,完善现有标准。

在 “极地生态保护” 标准的讨论中,俄罗斯代表伊万提出,应增加 “极地原住民参与治理” 的条款,让因纽特人、萨米人等原住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