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30章 江湾寒冬的生态守护闭环与年鉴年度总结

冬至过后,青衣江湾彻底被一层厚厚的冰雪包裹。清晨五点,天还浸在墨蓝色的夜色里,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踩在结冰的路面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脆响,像谁在暗处轻轻拨动着冰弦。他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怀里揣着一本泛黄的旧钓技笔记 —— 那是他年轻时记录的江湾冰钓心得,如今要用来指导跨社区的冬季生态巡查,笔记本扉页上还贴着一张小满去年送的 “江湾守护者” 贴纸,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老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样稿,背上的双肩包鼓鼓囊囊,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冬季生态检测仪”—— 是用 pVc 管、温度计和 ph 试纸组装的简易工具,握把处缠着红色的防滑绒布,上面刻着 “江湾冬巡” 四个字。少年穿着件亮黄色的羽绒服,像个小太阳般穿梭在雪地里,帽子上的绒毛沾着细碎的雪粒,却丝毫挡不住眼里的光:“您看年度版样稿!我把春夏秋冬四个专题的内容整合了,加了‘年度生态数据报告’和‘跨社区合作大事记’,一会儿巡查完,咱们就召开发布会,把年鉴发给每个社区!”

陈守义接过年鉴样稿,指尖拂过封面的烫金标题,心里泛起暖意。年度版封面是江湾四季全景图的拼贴 —— 春的浅绿柳芽、夏的粉荷碧水、秋的金黄银杏、冬的白雪冰面,围绕着中央的 “生态守护” 四个字;内页的 “年度生态数据报告” 里,小满用折线图展示了江湾全年的水质变化,用柱状图呈现了水草覆盖率和鱼类种群数量,数据旁还配着手写的备注:“5 月水质轻度富营养化,经水草补种后 6 月恢复正常”“10 月鲤鱼种群数量增长 15%,生态饵料推广初见成效”;“跨社区合作大事记” 则详细记录了四个社区从春到冬的合作历程,从首次交流赛到联合生态日,每一个节点都贴着活动照片,细节处满是对江湾生态与文化的珍视。“做得太周全了,” 他把样稿放进钓包,“今天的跨社区冬季巡查和年鉴发布会都在江湾老洄湾,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带了新熬的‘姜枣奶茶’,说是寒冬里喝着暖身,还能给巡查的钓友们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生态检测仪晃了晃,“我还准备了‘冬季生态巡查手册’,把冰面厚度检测、水质监测、越冬鱼类保护的步骤都做成了漫画,一会儿分给四个社区的巡查队员;巡查结束后,咱们还要搞‘新年公益冰钓行动’,把钓的鱼分给独居老人,顺便教孩子们冬季冰钓安全技巧,让生态守护和公益温暖一起过冬!”

两人踩着积雪往江湾走,寒冬的江湾安静得只剩下风声。岸边的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裹着一层薄薄的冰壳,像被冻住的水墨画;芦苇丛早已枯黄,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棉絮;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远处的航标灯在夜色里忽明忽暗,冰面反射着淡淡的光,像一块巨大的玻璃,映着零星的星光。

走了约莫二十五分钟,江湾的老洄湾冰面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生态巡查集合点”,用木板拼成的平台上铺着绿色的防水布,上面摆着冬季生态检测仪、冰锥、卷尺等工具,旁边还挂着一块小黑板,写着 “冬季巡查重点:冰面安全、水质稳定、鱼类越冬”;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年鉴发布区”,用红色绒布铺着长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样稿,旁边放着签名笔和红色的绸带,准备给样稿系上 “年度纪念” 的装饰;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公益冰钓区”,用警戒线围出安全的冰钓范围,每个钓位旁都摆着儿童冰钓竿和彩色的小水桶,还立着块牌子:“新年公益冰钓,渔获送温暖”;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其他三个社区的巡查代表来帮忙,手里拿着 “跨社区冬季生态巡查分工表”,正跟几位钓友讨论巡查路线,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冰锥,迎上来接过年鉴样稿,“就等你们的手册和样稿了,昨天其他社区的巡查队员都在问检测步骤,一会儿咱们按社区分组,每组负责一段江湾,保证巡查无死角!”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姜枣奶茶”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奶茶暖暖身子,今天我带东社区的队员测冰面厚度,你带西社区的测水质,南社区和北社区的队员负责查看芦苇丛里的越冬鸟类,咱们分工合作,效率更高。”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冬季生态巡查手册”,分给四个社区的巡查代表:“张爷爷,这是冰面检测的注意事项,冰锥要垂直扎,深度低于 15 厘米的区域要做标记,禁止人员靠近;刘姐,这是水质取样的方法,要在冰窟窿下 30 厘米处取样,避免表面冰层影响数据;王师傅,您带孩子们在安全区等着,巡查结束后咱们教他们冰钓安全技巧。”

众人接过手册和物资,纷纷称赞小满细心。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冬季巡查和公益活动安排得比专业团队还周到,真是咱们四个社区的‘小主心骨’,以后江湾的生态守护,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牵头!”

上午七点半,四个社区的四十名巡查队员全部到齐,穿着统一的橙色巡查马甲,像一串流动的安全灯,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小满和陈守义负责讲解巡查流程和安全规则:“冰面行走要慢,避免追逐打闹;检测时要两人一组,互相照应;发现冰面裂缝或水质异常,要及时记录并上报;遇到越冬鸟类,不要靠近,避免惊扰它们……”

讲解结束后,巡查队员分成四组,向着江湾的四个方向出发。陈守义和老张带领的东社区组负责老洄湾至柳树林段,他们拿着冰锥和卷尺,每隔五十米就凿一个小冰窟窿,测量冰面厚度。“你们看,这个冰窟窿的厚度是 18 厘米,符合安全标准,” 陈守义拿着卷尺,给队员们演示,“要是遇到厚度低于 15 厘米的区域,就用红色的警示旗做标记,提醒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老张则在旁边记录数据,时不时还会用手机拍下冰面情况:“这些数据要放进年鉴的年度报告里,明年对比着看,就能知道江湾冬季冰面的变化规律,对以后的冰钓安全和生态保护都有帮助。”

与此同时,小满和西社区的巡查队员负责浅滩至芦苇荡段的水质监测。小满拿着自己做的生态检测仪,教队员们如何取样和检测:“先把取样管伸进冰窟窿里,在水下 30 厘米处吸取水样,然后滴入 ph 试剂,摇晃均匀后,对比色卡判断水质酸碱度,7.0-7.5 是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就要记录下来。”

西社区的队员老周是第一次做冬季水质监测,手里的取样管有点抖,小满赶紧走过去,帮他调整角度:“老周叔,别慌,取样管要垂直,这样取的水样才准确,你看,这样就能轻松吸上来了。”

在小满的指导下,老周成功取出水样,检测结果显示 ph 值 7.2,属于正常范围。“太好了!” 老周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总觉得冬季水质不用监测,今天才知道,冬天的水质变化对鱼类越冬很重要,以后我每个月都来测一次。”

南社区和北社区的巡查队员则负责查看越冬鸟类和芦苇丛的情况。南社区的李姐发现芦苇丛里有几只白鹭在觅食,赶紧让队员们远远观察,不要靠近:“这些白鹭是留鸟,冬天在江湾越冬,咱们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破坏芦苇丛,也不要乱扔垃圾,让它们能安心过冬。”

北社区的阿强则在芦苇丛旁发现了几个被遗弃的塑料袋,赶紧捡起来放进随身的垃圾袋里:“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缠住越冬的小鱼和鸟类,咱们巡查的时候要顺便清理,让江湾的冬天也干干净净。”

上午十一点,四个社区的巡查队陆续返回集合点,每个人都拿着厚厚的巡查记录和数据。小满和陈守义负责汇总数据,发现江湾大部分区域的冰面厚度都在 15-20 厘米之间,符合安全标准,只有浅滩处有一段 50 米长的区域冰面厚度 12 厘米,已用警示旗标记;水质整体呈中性,ph 值在 7.0-7.3 之间,适合鱼类越冬;越冬鸟类主要有白鹭、灰鹭和野鸭,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20%,芦苇丛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破坏痕迹。

“太好了!今年的冬季生态情况比去年还好,” 陈守义看着汇总表,欣慰地说,“这离不开四个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后咱们要继续保持,让江湾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

上午十一点半,《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发布会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集合点的平台上:“今天,咱们不仅完成了跨社区冬季生态巡查,还要见证《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的发布!这本年鉴记录了江湾一年的生态变化、钓技传承和跨社区合作,是咱们四个社区共同的成果,也是对江湾的一份承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个社区的巡查队员和居民代表纷纷鼓掌,眼里满是期待。小满拿着年度版年鉴,走上台详细介绍:“这本年鉴分为‘四季生态专题’‘跨社区合作’‘年度数据报告’‘钓友故事集’四个部分,收录了 30 篇学员观察日记、10 份生态饵料配方、20 次跨社区活动记录,还有全年的水质、鱼类、鸟类数据,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江湾、保护江湾。”

介绍结束后,小满和陈守义、老张、李师傅一起,给四个社区的代表颁发年鉴年度版,每个社区还收到了一份 “年度生态守护证书”,表彰他们对江湾生态保护的贡献。东社区的代表老周接过证书,激动地说:“谢谢江湾给我们这个机会,以后我们社区会继续参与生态巡查和保护,和其他社区一起,守护好这片水域!”

下午一点,发布会结束,“新年公益冰钓行动” 正式开始。小满和老钓友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公益冰钓区,教他们冰钓安全技巧和基础方法。七岁的朵朵拿着儿童冰钓竿,在李师傅的指导下,慢慢凿着冰窟窿:“李爷爷,冰好硬啊,我凿不动怎么办?”

“朵朵别着急,” 李师傅蹲下来,握着朵朵的手,帮她调整冰镐的角度,“咱们先在冰面上画个小圈,然后顺着圈慢慢凿,力气不用太大,均匀用力就好。”

在李师傅的帮助下,朵朵终于凿出一个小小的冰窟窿,高兴得跳起来。小满赶紧走过去,教她如何挂红虫饵料:“朵朵,挂红虫要轻轻捏着头部,从头部穿进去,尾部露出来,这样鱼更容易咬钩,也不会把红虫捏碎。”

朵朵认真地学着,虽然第一次挂饵料挂得歪歪扭扭,却依旧很开心。她把钩饵轻轻放进冰窟窿里,眼睛紧紧盯着竿梢,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没过多久,竿梢轻轻动了一下,朵朵赶紧喊:“小满哥哥,有鱼!”

小满跑过去,帮朵朵稳住鱼竿:“别慌,慢慢提竿,力气要轻,不然鱼会跑掉。”

朵朵按照小满教的方法,慢慢往上提竿,一条一两多的小鲫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我钓上鱼了!我钓上冰钓鱼了!” 朵朵高兴得举着鱼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公益冰钓区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小宇钓上了一条三两多的鲫鱼,浩浩钓上了一条小鲤鱼,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收获,每个孩子的小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渔获。老钓友们则在旁边指导,偶尔还会帮孩子们抄鱼、换饵料,场面格外温馨。

“以前总觉得冰钓危险,不让孩子来,” 小宇的妈妈说,“今天看到有这么多老钓友指导,还有详细的安全规则,才知道冰钓也能这么安全有趣,以后冬天也能带孩子来江湾,参与公益活动,还能学习生态知识。”

下午三点,公益冰钓行动结束。孩子们提着自己钓的鱼,在小满和老钓友的带领下,分成四组,去四个社区的独居老人家里送鱼。朵朵和妈妈一起,把自己钓的小鲫鱼送给了住在一楼的刘奶奶:“刘奶奶,这是我今天冰钓钓的鱼,您熬鱼汤喝,祝您新年快乐!”

刘奶奶接过鱼,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朵朵的手,给她塞了一把糖果:“谢谢你,孩子!这鱼真新鲜,奶奶明天就熬鱼汤,也祝你新年快乐,以后常来奶奶家玩。”

从刘奶奶家出来,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的,落在孩子们的羽绒服上,像撒了一层碎钻。小满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 —— 公益冰钓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还让他们学会了分享与奉献,这份成长,比任何渔获都珍贵。

下午五点,公益送鱼活动结束,孩子们和家长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本《江湾钓鱼年鉴》年度版和一枚 “江湾公益小卫士” 徽章,家长们则纷纷加入跨社区生态保护微信群,约定明年继续参与江湾的生态巡查和公益活动。

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收拾东西,把生态检测工具、冰钓装备和年鉴的剩余部分整理好,准备分给四个社区的活动中心,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和使用。“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小区广场办个‘新年渔获宴’,把剩下的鱼做成菜,邀请四个社区的代表一起吃,也算给今年的生态守护和文化传承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人纷纷响应,王师傅和王奶奶负责买菜做饭,老张和李师傅负责布置广场,小满和小林则负责通知四个社区的代表,还在广场上播放今天的巡查和冰钓视频,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围观。

晚上六点,小区广场热闹起来。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王师傅正忙着做红烧鱼、鲫鱼汤、酥炸鲫鱼,香味弥漫了整个广场;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凉菜和主食,还有王奶奶熬的姜枣奶茶,甜香扑鼻;旁边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江湾全年的生态活动视频,从春天的开江渔汛到冬天的公益冰钓,每个精彩瞬间都让大家感慨不已。

“来,干杯!” 晚上七点,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果汁,“祝咱们四个社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祝江湾的生态越来越好,祝《江湾钓鱼年鉴》越办越厚,祝大家新年快乐!”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笑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新年最温暖的旋律。

晚上九点,渔获宴渐渐结束。四个社区的代表纷纷道别,约定明年春天一起组织 “跨社区开江渔汛大典”,继续深化生态合作和文化传承。小满和陈守义收拾好东西,往家走。路上,小满突然说:“爷爷,明年我想把《江湾钓鱼年鉴》做成线上版,放在四个社区的公众号上,让更多人看到;我还想组织‘江湾生态小卫士’评选,鼓励更多孩子参与生态保护。”

陈守义笑着点头:“好啊,爷爷都支持你。江湾的故事,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续写,江湾的生态和文化,也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传承。”

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今天巡查、发布会和公益活动都顺利吗?”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饺子。

“特别顺利!巡查数据很好,年鉴很受欢迎,孩子们也钓上了鱼,送了很多鱼给老人!”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今天的照片和年鉴拿给老伴看,“明年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