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江湾钓事 > 第25章 江湾寒冬的冰钓体验营与年鉴终章

冬至过后,青衣江湾彻底被一层厚厚的冰雪包裹。清晨五点,天还浸在墨蓝色的夜色里,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鞋底踩在结冰的路面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脆响,像谁在暗处轻轻拨动着冰弦。他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袄,领口别着的红色福字别针 —— 这是小满上周送他的,说 “寒冬冰钓戴福字,能钓上‘跨年福气鱼’”—— 在路灯下泛着暖光。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老槐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刚印刷好的《江湾钓鱼年鉴》,背上的双肩包鼓鼓囊囊,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儿童冰镐 —— 镐尖磨得发亮,握把处缠着彩色的毛线,是专门为今天的 “儿童冰钓体验营” 准备的。少年穿着件亮黄色的羽绒服,像个小太阳般穿梭在雪地里,帽子上的绒毛沾着细碎的雪粒,却丝毫挡不住眼里的光:“您看正式出版的年鉴!印刷厂按咱们的要求,给青少年专栏加了烫金边框,还在封底印了江湾四季风景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咱们拍的夏令营和生态观察视频!”

陈守义接过年鉴,指尖拂过封面的亮膜,心里泛起暖意。封面的江湾四季图在夜色里依旧鲜活,春的浅绿、夏的浓荫、秋的金黄、冬的雪白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内页的 “青少年专栏” 果然加了烫金边框,朵朵的《我的第一条鲫鱼》旁贴着她钓上鲫鱼时的彩色照片,小宇的《深秋逗钓的秘密》配着动态的逗钓示意图,浩浩的《江湾的植物朋友》还附了他拍的水芹特写,细节处满是少年的用心。“做得太完美了,” 他把年鉴放进钓包,“今天的冰钓体验营和年鉴发布会都在江湾老洄湾,老张和李师傅四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带了新熬的‘姜枣奶茶’,说是寒冬冰钓喝着暖身,还能给孩子们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儿童冰镐晃了晃,“我还准备了‘儿童冰钓安全手册’,把冰面检查、冰镐使用、落水急救都做成了漫画,一会儿发给每个孩子;体验营结束后,咱们还要搞‘跨年渔获公益行动’,把孩子们钓的鱼分给小区独居老人,让大家一起过个暖年!”

两人踩着积雪往江湾走,寒冬的江湾安静得只剩下风声。岸边的柳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裹着一层薄薄的冰壳,像被冻住的水墨画;芦苇丛早已枯黄,芦花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棉絮;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远处的航标灯在夜色里忽明忽暗,冰面反射着淡淡的光,像一块巨大的玻璃,映着零星的星光。

走了约莫二十五分钟,老洄湾的冰面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冰钓体验区”,用红色警戒线围出安全区域,每个体验位旁都摆着一张小凳子,上面放着儿童冰钓竿、彩色饵料盒和小水桶;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年鉴发布区”,用木板拼成的桌子上铺着红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江湾钓鱼年鉴》,旁边还放着签名笔,供大家签名留念;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安全教学区”,墙上挂着冰钓安全漫画,地上摆着模拟冰面,准备教孩子们如何检查冰面厚度;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烤好的红薯,正给帮忙的钓友们递红薯,竹篮上贴着纸条:“暖身红薯,冰钓快乐”。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警戒线,迎上来接过年鉴,“就等你们的正式版年鉴了,昨天家长群里都在问,能不能给孩子留一本签名版,今天咱们每人发一本,让大家都把江湾的故事带回家!”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姜枣奶茶”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奶茶暖暖身子,今天冰面厚十五厘米,安全得很。一会儿体验营,你先教孩子们检查冰面,我带他们学冰镐凿冰,咱们分工合作,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安全体验冰钓。”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儿童冰钓安全手册”,分给负责带组的老钓友:“张爷爷,您带第一组,教孩子们调冰钓竿;李爷爷,您带第二组,教凿冰技巧;王奶奶,您负责安全区,要是孩子们冷了,就给他们递红薯和奶茶,多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众人接过手册和物资,纷纷称赞小满细心。王奶奶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冰钓体验营安排得比专业活动还周全,真是咱们江湾的‘小导演’。”

上午七点半,参加冰钓体验营的二十名孩子和家长陆续赶来。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羽绒服,像一朵朵移动的小花,围着冰钓装备叽叽喳喳;家长们则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偶尔还会向老钓友请教冰钓安全知识,场面格外热闹。

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个孩子发了《江湾钓鱼年鉴》、安全手册和小礼品 —— 一个刻着 “江湾小钓手” 的钥匙扣;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家长们参观冰钓体验区,介绍安全注意事项:“冰面虽然厚,但不能在冰上追逐打闹;凿冰时要顺着一个方向,别太用力,避免冰碴溅到眼睛;钓竿用完要及时收好,别放在冰面上,防止滑倒……”

上午八点整,冰钓体验营正式开始。首先是 “安全教学课”—— 小林带着孩子们来到模拟冰面区,教他们如何用冰锥检查冰面厚度:“大家看,冰锥扎进冰面后,如果能轻松扎透,说明冰面薄,不安全;如果扎不动,说明冰面厚,能站人。咱们今天的冰面能扎进冰锥三厘米就扎不动了,特别安全!”

孩子们跟着模仿,七岁的朵朵拿着小冰锥,小心翼翼地扎向模拟冰面,扎了几下没扎透,兴奋地喊道:“小满哥哥,我扎不动!冰面好厚!”

“朵朵真棒!” 小满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咱们一会儿凿冰时,也要像这样轻轻试,确保安全了再凿。”

安全教学结束后,孩子们分成两组,开始体验冰钓。第一组在老张的带领下,先学习调冰钓竿 —— 老张拿着儿童钓竿,演示如何调整鱼线长度:“咱们的冰钓竿短,鱼线不用太长,刚好能触到水底就行,这样鱼咬钩时,竿梢反应最明显。”

孩子们跟着调整,有的孩子鱼线调得太长,老张就蹲下来,帮他们一点点剪短;有的孩子鱼线调得太短,老张就教他们慢慢拉长,直到刚好合适。

第二组在李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用冰镐凿冰 —— 李师傅拿着儿童冰镐,演示如何画圈凿冰:“先在冰面上画个小圈,然后顺着圈慢慢凿,别太用力,不然冰碴会溅到脸上。凿到看到水就行,不用凿太大,不然钩饵不好放进去。”

十岁的浩浩拿着冰镐,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先画了个小圈,然后轻轻凿冰。刚开始凿得歪歪扭扭,李师傅就从后面握住他的手,帮他调整角度:“浩浩,手腕再稳一点,对,顺着圈凿,这样凿出来的冰窟窿才圆。”

小满则穿梭在两组之间,时不时补充教学 —— 看到孩子对冰下的鱼好奇,就拿出透明的玻璃罐,装满冰水和小鱼,教他们观察鱼在水里的游动;看到孩子对饵料感兴趣,就打开彩色饵料盒,让他们闻不同饵料的香味,分辨红虫、酒米的区别。

陈守义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总能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把枯燥的安全规则和钓技变成有趣的探索,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保护自己,在体验中爱上江湾的寒冬与冰钓文化。

上午十点,两组孩子交换体验项目。朵朵在李师傅的指导下,成功凿出了一个圆圆的冰窟窿,高兴得举着冰镐向妈妈展示;浩浩在老张的帮助下,调好了冰钓竿,还成功把钩饵放进了冰窟窿里,眼睛紧紧盯着竿梢,期待着鱼咬钩。

“有鱼!” 突然,浩浩喊了一声,手里的竿梢轻轻弯了一下。他屏住呼吸,按照老张教的方法,慢慢往上提竿 —— 一条二两多的鲫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

“我钓上鱼了!我钓上冰钓鱼了!” 浩浩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浩浩递了一个 “冰钓小能手” 贴纸:“浩浩真棒!这是你的奖励,继续加油,争取钓上更大的鱼!”

浩浩接过贴纸,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妈妈把鱼放进小水桶里,继续下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冰面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朵朵钓上了一条一两多的小鲫鱼,是她第一次冰钓的收获;小宇钓上了一条三两多的鲫鱼,还学会了自己换饵料;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收获,有的钓上了白条鱼,有的钓上了小鲤鱼,每个孩子的小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收获。

家长们也渐渐加入进来,有的帮孩子换饵料,有的帮孩子抄鱼,偶尔还会和旁边的家长交流冰钓技巧,场面格外温馨。“以前总觉得冰钓危险,” 小宇的妈妈说,“今天看到孩子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有老钓友们细心指导,才知道冰钓也能这么安全有趣,以后冬天也能带孩子来江湾玩了。”

中午十二点,冰钓体验营暂停,开始举行《江湾钓鱼年鉴》正式发布会。老张拿着话筒,站在冰面中央的临时讲台上:“今天,咱们不仅体验了冰钓,还要见证《江湾钓鱼年鉴》的正式发布!这本年鉴记录了咱们江湾钓友一年多的钓技、渔获、故事,还有孩子们的成长与探索,是咱们共同的回忆。现在,有请小满和陈守义老师,为大家介绍年鉴的故事!”

小满和陈守义走上讲台,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小满拿着年鉴,激动地说:“这本年鉴能出版,离不开每一位的支持 —— 张爷爷分享了部队的传统钓技,李爷爷教了我们草窝诱鱼和冰钓技巧,王奶奶提供了很多温暖的故事,小林哥拍了四季教学视频,还有孩子们的日记和手抄报,让年鉴更生动。谢谢大家,让江湾的故事能被永远记录!”

陈守义也接过话筒,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退休后,曾以为日子会很孤单,直到遇到小满,遇到大家。这本年鉴不仅是钓技的传承,更是情谊的见证。希望以后每年,咱们都能一起更新年鉴,一起把江湾的故事写下去,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家长和钓友都红了眼眶。王奶奶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我要把年鉴传给我的小孙女,让她知道,江湾有这么多温暖的人,这么有趣的事,等她长大,也要来江湾钓鱼,续写年鉴的故事。”

发布会结束后,大家在冰面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红薯和王师傅熬的姜枣奶茶很受欢迎,孩子们一边吃着红薯,一边分享着冰钓的趣事,家长们则和老钓友们聊着明年的计划,约定春天一起带孩子来江湾钓开江鱼。

下午两点,“跨年渔获公益行动” 开始。孩子们提着自己钓的鱼,在小满和老钓友的带领下,分成五组,去小区的独居老人家里送鱼。七岁的朵朵和妈妈一起,把自己钓的小鲫鱼送给了住在一楼的刘奶奶:“刘奶奶,这是我今天冰钓钓的鱼,您熬鱼汤喝,祝您新年快乐!”

刘奶奶接过鱼,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朵朵的手,给她塞了一把糖果:“谢谢你,孩子!这鱼真新鲜,奶奶明天就熬鱼汤,也祝你新年快乐,以后常来奶奶家玩。”

从刘奶奶家出来,雪又开始下了,纷纷扬扬的,落在孩子们的羽绒服上,像撒了一层碎钻。小满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 —— 冰钓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还让他们学会了分享与奉献,这份成长,比任何渔获都珍贵。

下午四点,公益行动结束,孩子们和家长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本签名版的《江湾钓鱼年鉴》,上面有老钓友们的签名和寄语;家长们则纷纷加入江湾钓友群,约定以后常来江湾,参与更多钓鱼和公益活动。

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收拾东西,把冰钓装备整理好,把年鉴的剩余部分打包,准备送给小区的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钓鱼文化。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小区广场办个‘跨年渔获宴’,把剩下的鱼做成菜,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也算给这一年画个圆满的句号。”

众人纷纷响应,王师傅和王奶奶负责买菜做饭,老张和李师傅负责布置广场,小满和小林则负责通知小区居民,邀请大家一起参加。

晚上六点,小区广场热闹起来。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王师傅正忙着做红烧鱼、鲫鱼汤;广场中央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凉菜和主食;旁边的投影设备播放着今年的钓鱼视频,从春天的开江渔汛到冬天的冰钓体验,每个精彩瞬间都让大家感慨不已。

居民们纷纷赶来,有的帮忙端菜,有的帮忙招呼客人,有的则坐在旁边,看着视频,聊着江湾的趣事。小满和陈守义站在广场中央,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心里满是欣慰 —— 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的社区盛宴,江湾的钓鱼文化早已融入了小区的生活,变成了连接邻里的纽带。

“来,干杯!” 晚上七点,老张举起酒杯,里面装着果汁,“祝大家新年快乐,愿江湾的水永远清澈,愿江湾的钓鱼文化永远传承,愿咱们的情谊永远深厚!”

“干杯!” 众人一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笑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跨年最温暖的旋律。

晚上九点,渔获宴渐渐结束。居民们陆续离开,临走前还不忘跟老钓友们约定,明年春天一起去江湾钓鱼。小满和陈守义收拾好东西,往家走。路上,小满突然说:“爷爷,明年我想把《江湾钓鱼年鉴》做成电子版,放在网上,让更多人看到江湾的故事;我还想组织‘江湾自然课堂’,教孩子们认识鱼类、植物,保护江湾的生态。”

陈守义笑着点头:“好啊,爷爷都支持你。江湾的故事,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续写,江湾的文化,也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传承。”

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今天体验营和发布会都顺利吗?公益行动办得怎么样?”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饺子。

“特别顺利!孩子们都钓上了鱼,年鉴也很受欢迎,公益行动还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今天的照片拿给老伴看,“明年我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江湾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江湾的文化影响更多人!”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水果:“好!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办活动,奶奶还去帮忙,给你做后勤,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规划明年的计划 —— 春天办 “开江鱼亲子钓”,夏天组织 “江湾生态夏令营”,秋天开展 “青少年钓鱼大赛”,冬天继续办 “冰钓体验营”,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活动,让江湾的钓鱼文化全年不断档。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 “年鉴第二卷计划”,准备收录更多钓友的故事、更详细的钓技、更丰富的生态观察,让年鉴越来越完善。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初遇到如今的跨年,小满已经从一个钓鱼新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