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68章 鄂西迷雾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168章 鄂西迷雾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10:03

冰冷的江水透过单薄的衣料,渗入肌肤,带来刺骨的寒意。乌篷船在漆黑的长江江心随波起伏,每一次摇晃都让林薇胃里翻江倒海。她死死抓住湿滑的船舷,指节泛白,不仅仅是因晕船,更是因为身后武汉方向那早已听不见、却依旧在脑海中回响的密集枪声。

老周……他怎么样了?

那个总是沉默寡言、眼神憨厚却透着精明的汉子,为了掩护她,此刻生死未卜。愧疚和担忧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心。还有腹中那微弱的存在,经历了这番惊吓和颠簸,一阵阵隐痛从小腹传来,让她恐惧得浑身发冷。

“姑娘,趴低些,江上风大,别着了凉。”摇橹的船老大,那个被称为“根生叔”的黝黑汉子,闷声说了一句。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人特有的沉稳。他将一件带着鱼腥味和汗味的旧蓑衣披在她身上。

蓑衣粗糙,气味也并不好闻,但多少阻挡了一些凛冽的江风。林薇低声道了句谢,声音微不可闻。她将蓑衣裹紧,把脸埋进带着湿气的藤箱里,箱子里放着那包救命的金条和那张轻飘飘的诊断书。此刻,这两样东西,是她与过去和未来仅有的、脆弱的连接。

小船没有点灯,如同一个幽灵,在墨色的江面上悄无声息地航行。根生叔对这段水路极熟,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准确地避开潜流和暗礁。耳边只有哗哗的橹声、规律的流水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不知是渔船还是巡逻艇的微弱马达声。

每一次异响,都让林薇的心骤然收紧。

76号的人会不会追上来?他们有没有抓住老周?如果老周……那惊鸿在上海会不会有危险?

纷乱的思绪和身体的极度不适交织在一起,消耗着她本就所剩无几的精力。不知过了多久,在极度的疲惫和精神的煎熬中,她竟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睡梦中也不安稳。一会儿是沈惊鸿在枪林弹雨中回眸,眼神决绝;一会儿是老周浑身是血,对她喊着“快走”;一会儿又是苏婉清那张扭曲嫉恨的脸,冷笑着向她逼近……最后,所有画面碎裂,化作一片无尽的黑暗,只有腹部那隐隐的、持续不断的下坠感无比清晰。

“姑娘,醒醒,到了。”

她被根生叔轻轻推醒。睁开眼,天光已然微亮。江面上笼罩着厚厚的晨雾,白茫茫一片,看不清远处。小船靠在一个极其简陋的小码头边,码头上拴着几艘破旧的渔船。岸边是陡峭的山崖,长满了茂密的灌木和竹林,一条泥泞的小路蜿蜒向上,消失在雾气深处。

这就是鄂西了。与武汉的喧嚣和开阔截然不同,这里寂静、闭塞,山与水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带着一种原始的、令人心生敬畏又感到压抑的力量。

林薇试着起身,却觉得浑身酸软无力,小腹的隐痛似乎加剧了,一阵眩晕袭来,她差点栽倒。

根生叔眼疾手快地扶住她,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说了句:“小心脚下。”他帮她提起藤箱,率先踏上了跳板。“跟着我,路滑。”

林薇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重水汽和草木清香的冰冷空气,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跟在根生叔身后,踏上了这条未知的山路。

路确实难走。狭窄、泥泞、陡峭。没走多远,她的布鞋和裤脚就沾满了泥浆。汗水很快就湿透了内衣,黏腻地贴在皮肤上,更加重了身体的不适。她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感觉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小腹那令人不安的疼痛。

根生叔走在前面,步伐稳健,偶尔会停下来,看似观察地形,实则是在等她。他话很少,只是沉默地引路。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雾气稍微散了些,眼前出现了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缓坡。几间黑瓦木板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鸡鸣犬吠之声从寨子里传来,夹杂着孩童的嬉闹和妇人的吆喝,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根生叔带着她走进寨子,沿途有穿着土布衣衫、头缠包头的村民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目光淳朴而带着审视。根生叔用当地的土语跟几个看似相熟的人打了招呼,并未多作停留,径直将林薇带到寨子边缘一处相对独立的吊脚楼前。

木楼有些年头了,木板泛着黑亮的光泽,楼下堆着柴火,养着几只鸡。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头发花白、身形干瘦的老婆婆正坐在门口的小凳上拣豆子。

“阿婆,”根生叔上前,语气恭敬,“人接来了。”

那阿婆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眼神清亮的脸。她的目光越过根生叔,直接落在林薇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那目光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皮囊,看到内里。林薇被她看得有些局促,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尽管这让她小腹更痛。

“嗯,进来吧。”阿婆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

根生叔将藤箱放在门口,对林薇低声道:“这是岩阿婆,是咱们自己人,很可靠。你先在这里安心住下,外面的事,有我。”说完,他对岩阿婆点了点头,便转身匆匆离开了,想必是去打探老周的消息和外面的风声。

林薇跟着岩阿婆走进吊脚楼。楼下是堂屋兼厨房,砌着土灶,收拾得干净整洁。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干柴的味道。

“坐。”岩阿婆指了指火塘边的竹椅,自己则走到灶边,舀了一碗热水递给她。“脸色这么差,是病了,还是有了?”

林薇接过碗的手猛地一抖,热水差点洒出来。她震惊地抬起头,看向岩阿婆。她……她怎么看出来的?自己明明极力掩饰了!

岩阿婆在她对面的竹椅上坐下,拿起一根细长的烟杆,不紧不慢地塞着烟丝,语气平淡:“我年轻时是这十里八乡接生的婆子,见过的女人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刚上坡那几步路,手按着小腹,眉头锁着,气息短促,不是病了就是身上有了,而且胎像……不太稳。”

林薇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最大的秘密,竟被一个初次见面的老婆婆一眼看穿。在敌我难辨的陌生环境里,这无疑让她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岩阿婆点燃烟袋,吸了一口,吐出淡淡的烟雾,浑浊却锐利的眼睛在烟雾后看着她:“是沈先生的人?”

林薇心中又是一惊,握着温热的碗壁,没有立刻回答。老周和根生叔是沈惊鸿安排的,但这位岩阿婆……

“不用怕,”岩阿婆似乎看穿了她的疑虑,“根生是我远房侄子。很多年前,沈先生救过他的命,也帮过我们寨子。我们这里,虽然偏僻,但也知道好歹,知道谁是真打鬼子的好汉。”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山民特有的固执和仗义。林薇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她点了点头,低声道:“是。”

岩阿婆“嗯”了一声,不再多问,只是盯着她的脸又看了一会儿,眉头微蹙:“你脉象虚浮,心神耗损过度,又受了惊吓颠簸,动了胎气。这头三个月最是要紧,再这么下去,孩子怕是保不住。”

保不住……这三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林薇心上。她脸色瞬间惨白,手下意识地紧紧护住小腹,眼中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恐慌。“阿婆……求您,帮帮我……”

这是她和惊鸿的孩子,是他们在乱世中唯一的念想和纽带,绝不能有事!

岩阿婆磕了磕烟灰,站起身:“跟我上来。”

林薇跟着她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更显简陋,只有一张铺着干草的木板床,一床半旧的蓝印花布被子,一张小木桌。但窗户敞开着,可以看到外面苍翠的山峦和缭绕的云雾。

“躺下。”岩阿婆命令道。

林薇依言躺下。岩阿婆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却异常温暖的手,隔着衣物在她手腕和小腹的几个穴位上不轻不重地按压、揉捏着。她的手法很奇特,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起初是酸胀,渐渐地,一股暖流从她按压的地方扩散开来,那一直隐隐作痛的下坠感,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了许多。

“我给你按了几下,暂时稳住了。但你这身子底子亏空得厉害,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补回来的。”岩阿婆收回手,严肃地看着她,“从今天起,按时喝我煎的药,不许再劳神,不许再忧思过重,好好躺着静养。否则,神仙也难救。”

她的语气不容置疑。林薇此刻对她已是信了大半,连忙点头:“我都听阿婆的。”

岩阿婆这才脸色稍霁,下楼去熬药了。

林薇独自躺在木板床上,听着楼下传来的捣药声和柴火的噼啪声,闻着逐渐弥漫开来的、苦涩却让人安心的草药味,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身体的不适缓解后,极度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她闭上眼睛,很快就陷入了沉睡。

这一次,没有噩梦。只有一片温暖而黑暗的宁静,包裹着她和她腹中那脆弱的小生命。

林薇在岩阿婆的吊脚楼里住了下来。

日子仿佛一下子被拉长、放慢了。与武汉的紧张、上海的险恶相比,这个深藏在鄂西群山中的小寨子,像是一个被战争遗忘的角落。每天,她在鸟鸣声中醒来,喝着岩阿婆熬的、苦得让她皱眉的安胎药,吃着山野里产的简单食物,大部分时间都被岩阿婆强制要求卧床休息。

岩阿婆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除了必要的叮嘱,很少与她交谈。但她会用行动表达关心——悄悄在她碗里多卧一个鸡蛋,晚上起来查看她是否踢了被子,在她因为孕吐吃不下东西时,变着法子做些开胃的山野菜。

寨子里的村民起初好奇,但见岩阿婆护着她,也渐渐习惯了她的存在。偶尔有妇人送来一把新摘的青菜,或是几个野果,用生硬的官话跟她聊几句,目光淳朴而善良。这里没有电,没有报纸,消息闭塞得如同另一个世界。

身体的状况在岩阿婆的调理下,一天天好转。孕吐渐渐平息,小腹不再疼痛,甚至开始有了一丝微弱的、饱胀的感觉。她小心翼翼感受着身体内部的变化,一种奇妙的、与新生命共同生长的感觉日益清晰。

这短暂的安宁,是她自穿越以来,从未有过的。但她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中暂时的港湾。外界的天翻地覆,并不会因为这里的宁静而有丝毫改变。

她担心沈惊鸿,担心老周,也担心这看似稳固的后方,能否在日益逼近的战火中幸免。

大约十天后,根生叔回来了。

他带回的消息让林薇的心再次揪紧。老周在那晚的枪战中,击毙了两名特务后,身负重伤,跳入江中,生死不明。76号的人在江边搜索了两天,没有找到尸体,最终撤离。武汉的联络点被彻底破坏,损失了好几个兄弟。

“老周他……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根生叔看着林薇瞬间失去血色的脸,沉声补充道,“江水急,他熟悉水性。”

这话更多的是安慰。林薇明白。又一个人,因为保护她而……她闭上眼,将涌上眼眶的泪水逼了回去。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沈先生那边有消息吗?”她更关心这个。

根生叔摇了摇头:“武汉的线断了,暂时联系不上上海。不过夫人请放心,沈先生做事周密,一定有其他备用渠道。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确保您的绝对安全。”

安全?林薇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在这乱世,何处是真正的安全?她摸了摸微微有些隆起、但仍不明显的小腹,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心间。

根生叔留下了一些生活用品和少量现金,并告诉林薇,他会定期送来补给和打探消息,让她安心在此养胎,切勿轻易外出。

根生叔离开后,林薇的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她内心的焦虑却与日俱增。与沈惊鸿失去联系,如同断线的风筝,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不安。

她开始尝试着,用另一种方式“工作”。她向岩阿婆要来了纸笔——是那种粗糙的土纸和烧焦的树枝磨成的炭笔。她不能直接参与情报斗争,但她可以整理、可以思考。

她凭借记忆,将自己在武汉时接触到的、关于日伪特务活动规律、电台密码特征、物资调动迹象等信息,一点点回忆、记录下来。她也梳理了父亲日记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尤其是关于那件可能与“凤凰胸针”并存的“旧物”的模糊记载。

她写得极其缓慢,字迹工整。这既是一种知识的留存,也是一种对抗虚无和焦虑的方式。只有在沉浸于这些分析和推演中时,她才能暂时忘却对远方爱人安危的揪心牵挂。

又过了几日,寨子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山下镇上的乡绅派人来寨子里收购山货,顺便也带来了一些外界的消息。

林薇站在二楼的窗口,看着下面空地上聚集的村民和那几个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她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能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

晚上,岩阿婆上楼送药时,难得地多说了几句。

“镇上的人说,鬼子打得更凶了,长沙那边在打仗,死了好多人。还说……重庆也被炸得很厉害。”她顿了顿,看着林薇,“外面的人,都在往更西、更山里跑。”

林薇的心一沉。战火果然在蔓延。鄂西这里,恐怕也安宁不了多久了。

“阿婆,如果……如果鬼子打到这里,你们怎么办?”她忍不住问。

岩阿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山民特有的倔强和凶狠:“怎么办?跟他们拼了!我们这山高林密,他们来了也讨不到好!祖宗留下的地方,不能让东洋鬼子占了去!”

她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却带着一种与土地共存亡的决绝。林薇看着这位瘦小却筋骨刚强的老人,心中五味杂陈。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非血肉之躯和原始刀枪所能完全抵挡。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急促的狗吠声和隐约的枪声,突然从山下的方向传来,打破了山寨的宁静。

林薇被惊醒,猛地从床上坐起,心脏狂跳。

楼下传来岩阿婆窸窸窣窣的起身声,以及她压低嗓音的咒骂:“天杀的,难道是土匪?还是……”

还是鬼子来了?

林薇屏住呼吸,赤脚走到窗边,小心翼翼地将窗户推开一条缝隙。只见山下远处的山谷间,有零星的火光在移动,枪声似乎更加清晰了些,还夹杂着模糊的呐喊声。

寨子里也骚动起来,有男人的呼喝声,女人孩子的哭叫声,以及匆忙奔跑的脚步声。

危险,终究还是逼近了这片看似世外桃源的土地。

林薇的手紧紧抓住窗棂,指甲几乎要掐进木头里。她回头,看向床上那个小小的藤箱。

这一次,她又能逃往何方?

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动荡,轻轻动了一下。那微弱的胎动,像是一声无声的叩问,更像是一份沉重的嘱托。

夜色深沉,山风凛冽。远处的火光,如同恶魔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