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66章 汉皋别夜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166章 汉皋别夜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10:03

沈惊鸿离开的那个清晨,武汉下起了蒙蒙细雨。

雨水像是给整个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江面雾气氤氲,码头上送别的人群影影绰绰,连离别的悲伤都似乎被这湿冷的空气稀释、拉长,变得无声而压抑。

他没有让林薇去码头。那样的场合,人多眼杂,他不愿她暴露在任何潜在的危险之下。告别,只在临江小楼的门口。

他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哔叽布长衫,样式普通,像个寻常的教书先生或小商人,脸上甚至做了些细微的改动,肤色暗沉了些,眉形也略有变化,使得他整个人的锐气收敛了许多,混入人群便难以辨认。只有一个轻便的藤箱,里面装着他的“身份”和必要的行装。

林薇穿着那件素色棉布旗袍,外面罩了件针织开衫,站在门内,看着他。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那样静静地看着,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进骨血里。

沈惊鸿伸出手,理了理她并未凌乱的鬓发,指尖带着清晨的凉意。他的目光深邃,像是要把她吸进去。

“照顾好自己。”他低声道,声音平稳,却带着千斤的重量,“我留下的渠道,非必要不要动用。遇到任何解决不了的麻烦,去找老周,他知道该怎么做。”老周是他留在武汉负责接应的核心手下之一。

林薇点了点头,喉咙发紧。

他顿了顿,从长衫内袋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塞进她手里。“这个,你留着。”

入手微沉,硬硬的方块形状。林薇瞬间就猜到了是什么——金条。乱世之中,这是最硬通的保命物。

她没有推辞,默默握紧。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直抵心扉。

“我走了。”他最后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复杂得让她心碎,有眷恋,有不舍,有担忧,更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

然后,他毅然转身,撑开一把黑色的油纸伞,步入了门外的蒙蒙雨幕中。没有回头。

林薇靠在门框上,看着他那挺直却孤寂的背影消失在巷口,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雨水敲打着青石板路面,溅起细小的水花,那嗒嗒的声响,像是敲在她的心上,一下,又一下。

小楼瞬间空荡得令人窒息。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他身上清冽的气息,书房桌上有他昨夜看到一半的文件,茶杯里还有未喝完的冷茶……处处都是他的痕迹,却唯独不见了他。

她慢慢走回客厅,在沙发上坐下,手里紧紧攥着那包金条,直到棱角硌得掌心生疼。窗外雨声渐沥,江轮的低沉汽笛穿过雨幕传来,更添离愁。

接下来的日子,林薇强迫自己从离别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沉溺于悲伤毫无意义,她答应过他,要成为他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她开始系统地整理沈惊鸿留下的、她有权接触的信息。主要是武汉本地及周边的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情报,涉及物资流动、人员往来、舆论动向等。这些信息庞杂而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去筛选、分析。

老周,一个四十多岁、面相憨厚、在汉口开着一家杂货铺的中年男人,每隔两三天会以送货的名义过来一趟,带来新的信息,取走她整理好的分析报告。

起初,老周对这个年轻貌美的“沈夫人”并未抱有太大期望,只当是沈先生安排在此处的一个需要保护的眷属。他的态度恭敬而疏离。

直到林薇将一份关于近期汉口码头工人骚动事件的分析交给他。她并没有局限于事件本身的劳资纠纷,而是结合了同时期日军在长江中游的军事调动、以及某些特定物资(如桐油、钨砂)的报关记录,指出这起骚动背后,极可能有日伪特务煽动,目的是干扰乃至切断这条重要的战略物资内运线路,并建议重点监控几个活跃的工头与特定报关行的资金往来。

这份分析角度刁钻,逻辑链条清晰,指向性明确,远超出一份简单的情况汇报。

老周看完后,沉默了很久,再抬起头时,眼中的轻视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夫人高见,”他语气郑重,“我会立刻安排人手按这个方向去查。”

林薇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有劳周老板了。”

自此,老周带来的信息层级明显提高,也开始会与她讨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林薇逐渐在沈惊鸿留下的这个隐秘情报节点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工作占据了白天的大部分时间,让她暂时无暇他顾。但每当夜深人静,独自躺在冰冷的床上,那份蚀骨的思念和担忧便会如潮水般涌来,将她淹没。她会反复回想他离开那天的每一个细节,他最后的眼神,他指尖的温度。

而比思念更让她心神不宁的,是身体的变化。

嗜睡、乏力,以及清晨起来时愈发明显的恶心感。月事已经迟了半个多月了。

这个猜测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在离别后的孤寂与担忧的浇灌下,疯狂地生根发芽。

她不能再逃避了。

几天后,林薇借口要去书店买些书,独自出了门。她谨慎地换乘了两次黄包车,又在热闹的市集绕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走进了一家位于武昌、门面不大的西医诊所。

诊所里消毒水的气味浓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神情严肃。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

终于轮到她了。简单的问诊后,是令人心焦的检查。

当那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医生拿着化验单,用一种确定无疑的语气对她说“太太,恭喜你,是喜脉。根据检查结果,大概一个多月了”时,林薇只觉得耳边“嗡”的一声,大脑一片空白。

恭喜……喜脉……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猜测被证实的那一刻,巨大的冲击还是让她瞬间失神。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竟然真的孕育了一个小生命?

是她和惊鸿的孩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爱人深入敌后的时刻。

狂喜如同细小的泡沫,刚刚冒头,就被更汹涌的恐慌和沉重的现实感压了下去。这个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惊鸿知道吗?他如果知道,在那样危险的环境里,会不会因此分心?她一个人,在动荡的后方,该如何平安地生下这个孩子?未来的路在哪里?这个世界,能给这个孩子一个安稳的未来吗?

无数个问题像乱麻一样缠绕着她,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太太?你没事吧?”老医生看着她瞬间苍白的脸色,担忧地问,“你的身体有些虚弱,需要好好补充营养,注意休息,切忌忧思过重……”

林薇猛地回过神,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谢谢医生,我……我没事。”她付了诊金,几乎是逃离了那间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诊所。

外面的天空依旧阴沉,细雨绵绵。她撑着伞,漫无目的地走在武昌湿漉漉的街道上,手心里紧紧攥着那张轻飘飘却重逾千斤的诊断书。

一个多月……推算时间,正是在上海沦陷前,他们最后那段短暂相聚的时光。是那次……在沈公馆,外面炮火连天,他们依偎在黑暗中,彼此寻求慰藉与确认……

回忆带着痛楚的甜蜜,狠狠撞击着她的心脏。

她该怎么办?

告诉惊鸿?不,绝不能!他现在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任何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这个消息,只会让他牵挂,让他乱了方寸。

可是,不告诉他……难道要让他可能……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吗?

这个念头让她心痛如绞。

她在雨中走了很久,直到双腿酸软,才在一个无人的江边石阶上坐下。长江在雨中显得更加浑浊浩渺,对岸的汉口笼罩在灰蒙蒙的雨雾里,看不真切。

她的手一直放在小腹上。那里依旧没有任何感觉,但她知道,有一个小小的生命正在悄然生长。这是她和惊鸿爱情的结晶,是乱世中意想不到的礼物,也是将她与他更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恐惧和忧虑依然存在,但一种奇异的、属于母性的坚韧,开始从心底最深处滋生出来。

她不再是独自一人了。

她有了必须要保护的人,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要等到他回来的、更强大的理由。

“宝宝,”她对着腹部,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地说,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她脚边溅开水花,“别怕,妈妈会保护你。我们一起……等爸爸回来。”

这一刻,她做出了决定。这个秘密,她必须独自保守下去。直到他平安归来,或者……直到无法隐瞒的那一天。

回到临江小楼,林薇将那张诊断书小心翼翼地藏在了箱子的最底层,用几件旧衣服压住。仿佛这样,就能将这个惊天秘密暂时封锁。

她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加专注于工作,也开始下意识地注意饮食和休息。尽管孕吐反应时而袭来,让她倍感辛苦,但她都默默忍受着,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老周再次来时,带来了一份加密的电文副本和上海方面传来的零星消息。

“沈先生已安全抵达,初步接触还算顺利。”老周压低声音说,“但情况确实复杂,苏家那个女人活动很频繁,给我们的人造成了不少麻烦。”

听到他安全抵达,林薇悬着的心稍稍落下一点,但“苏家那个女人”又让她的心揪紧。苏婉清,果然是个祸害。

她拿起那份加密电文。是一种她未见过的密码,复杂度很高。

“这是……”她看向老周。

“这是上海新启用的一套密码,我们这边暂时还没有完全破译。沈先生交代,一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信息,会先用这个渠道传回,考验我们这边的破译能力,也避免被敌方截获后轻易解读。”老周解释道,“夫人您看看,是否能找到什么思路?”

林薇明白,这既是工作,也是沈惊鸿对她能力的进一步信任和考验。

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那串串毫无规律的数字和符号,一坐就是大半天。她尝试了多种已知的密码破译方法,都不得其法。这密码显然经过了精心设计。

直到深夜,台灯的光晕照亮她疲惫却专注的脸。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中扫过桌上的一本《楚辞》。那是沈惊鸿偶尔会翻看的书。

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沈惊鸿精通国学,对古典文学造诣颇深。这套新密码,会不会不仅仅是数学的排列组合,而是基于某种文学典籍的“密本”?

她立刻拿起那本《楚辞》,又对照着电文,尝试将数字对应到具体的页、行、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月色朦胧地透进来。

当天边泛起第一丝鱼肚白时,林薇终于从书桌前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成功了!

虽然只破译出了一小段,但确认了这套密码正是以《楚辞》的某个特定版本作为密钥本!破译出的内容是关于日军在上海近期的兵力换防情报,虽然零碎,却至关重要!

她迅速将破译方法和已破译的内容整理出来。当老周清晨前来时,看到这份成果,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夫人……您……您真是……”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这套密码困扰了他们好几天,没想到竟然被这位看似柔弱的夫人一夜之间找到了突破口!

“是沈先生留下了线索。”林薇平静地说,将功劳归之于沈惊鸿的“默契”,掩饰了自己思维的特别之处,“立刻将破译方法和已破译内容传回给相关方面。另外,提醒上海,注意密码本的绝对安全,必要时及时更换。”

“是!我马上去办!”老周恭敬地应下,看向林薇的眼神已然完全不同。

破译密码的成功,仿佛是一剂强心针,不仅巩固了林薇的位置,也让她找到了一种与远方爱人并肩作战的真实感。她似乎能通过这冰冷的电波,触摸到他在那座孤岛城市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的艰险。

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同时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身体的异样。孕吐反应时,她就借口胃口不好;容易疲惫时,就尽量在白天完成工作,保证休息。

然而,战局的发展,不会因个人的悲欢而有丝毫停滞。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日军沿着长江持续推进,兵锋直指武汉。敌机对武汉的轰炸变得更加频繁和猛烈。每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长空,林薇就必须和其他人一样,匆忙躲进阴暗潮湿的防空洞。

在拥挤、空气污浊的防空洞里,听着外面炸弹落下的巨大轰鸣和震动,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林薇总是下意识地紧紧护住自己的小腹。恐惧如同冰冷的蛇,缠绕着她的心脏。她不怕死,但她害怕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伤害,害怕等不到他父亲回来的那一天。

一次猛烈的空袭后,她所在区域的一处民居被直接命中,断壁残垣,死伤惨重。她从防空洞出来,看着那一片狼藉和哭嚎的人群,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和硝烟味,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扶着一堵残墙剧烈地干呕起来,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那不是因为孕吐,而是因为对这残酷战争的憎恶,对自身处境的无力,以及对远方爱人汹涌澎湃的思念和担忧。

惊鸿,你在上海还好吗?

你知道我们有了孩子吗?

我们……还能有重逢的那一天吗?

无人能给她答案。只有武汉上空依旧阴霾的天空,和空气中久久不散的血与火的味道。

夜深了。

林薇独自坐在书桌前,就着一盏孤灯,提笔写信。这不是能通过电波发送的信息,而是她写给自己、或许将来有一天能给他的私语。

【惊鸿,见字如面。武汉今夜无雨,却有月,只是月色被硝烟遮掩,看不分明。你离开已半月有余,时间漫长得如同过了一生……】

她写得很慢,字迹娟秀而稳定。写工作中的琐碎进展,写对武汉日渐紧张气氛的感受,写对老周等人兢兢业业的感佩……唯独,只字不提身体的变化和那份深藏心底的诊断书。

【……近日读《楚辞》,见‘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心中怅然。生别离之痛,你我皆已尝尽。只盼那‘新相知’之乐,并非镜花水月,而是风雨过后,能携手共度的余生。】

【前方战事吃紧,此地亦非久安之所。然无论身处何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唯愿你一切安好,谨慎周全。】

【纸短情长,言不尽意。望君珍重,盼君早归。】

搁下笔,她将信纸仔细折好,放进一个空的首饰盒里,锁上。这封信,不知何时才能寄出,或许永远也没有寄出的机会。但这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寄托和排解。

她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凉意和未散尽的硝烟味吹进来。远处,长江在黑夜里无声流淌,承载着这个民族太多的苦难和希望。

她轻轻抚摸着腹部,那里依然平静,但她能感觉到一种内在的变化,一种与新生命共同呼吸的奇异连接。

“宝宝,”她望着漆黑如墨的远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座同样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孤岛城市,“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充满了离别、苦难和不确定。但是,妈妈会努力,为你,也为爸爸,争取一个未来。”

“我们一起等他。”

夜色深沉,前路漫漫。但有一种力量,正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体内,悄然生长,坚韧如丝,足以对抗这整个时代的洪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