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56章 双集镇的黑与白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56章 双集镇的黑与白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10:03

三十里路,对于一支饱经磨难、体力透支的队伍来说,不啻于又一次长征。当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时,双集镇那低矮、破败、布满弹孔的土坯围墙,终于如同海市蜃楼般,出现在众人视野的尽头。

没有欢呼,甚至没有多少激动的表情。经历了太多希望与绝望的交替,人们只是麻木地、拖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双腿,朝着那象征着短暂安宁的镇子挪动。只有那略微加快的脚步和眼中重新燃起的一丝微光,泄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镇子入口处设有简陋的岗哨,几个穿着杂乱棉袄、抱着老旧步枪的民团团丁无精打采地站着,检查着稀稀拉拉进出的人流。比起桥头那些前线士兵的肃杀,这里更多了一种混乱和得过且过的氛围。

顾言笙上前交涉,依旧是那套说辞——从上海逃难来的百姓。团丁懒洋洋地打量了他们几眼,目光在队伍中几个年轻女子身上多停留了片刻,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进去,连基本的盘查都懒得做。

“这……这就让我们进去了?”周明华有些难以置信。

一个年纪大点的团丁嗤笑一声:“不然呢?这年头,逃难的比镇上的老鼠还多,查得过来吗?进去自己找地方待着,别惹事就行。”

踏入双集镇,一股复杂的气味扑面而来。空气中混杂着炊烟的呛人气、牲畜的粪便味、人群聚集的汗臭味,还有一股若有若无、仿佛渗入泥土和墙缝的血腥与焦糊气。街道狭窄而泥泞,两旁是低矮的店铺和民居,大多门窗紧闭,偶尔有几家开着门的,里面也光线昏暗,人影寥落。墙壁上随处可见斑驳的弹孔和炮火轰击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这里也曾经历过战火。

与上海租界的繁华,甚至与他们途经的一些小城的秩序相比,这里更像是一个被时代遗忘、在战争夹缝中勉强喘息的难民收容地。街上行人面色惶惶,行色匆匆,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不安。

“先找个能落脚的地方。”顾言笙看着眼前这混乱的景象,眉头紧锁。想象中的安全港湾,似乎并不那么安全。

他们沿着肮脏的街道艰难前行,寻找着可能容纳他们的地方。最终,在镇子边缘,找到了一座废弃的祠堂。祠堂显然也遭受过破坏,屋顶漏着大洞,门窗歪斜,里面蛛网遍布,积满了灰尘。但至少,它有个能遮风(大部分)挡雨的屋顶,和四面尚算完整的墙壁。

对于这群早已习惯废墟的人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豪宅”了。

人们涌入祠堂,几乎是立刻瘫倒在地上,连清理地方的力气都没有了。极度的疲惫和紧张过后的松弛,像潮水般淹没了每一个人。

顾言笙和周明华强打精神,安排几个体力稍好的人去附近看看能不能找到水源,又让妇女们试着清理出一块稍微干净的区域安置老人和孩子。

林薇将小石头安顿在一个避风的角落,自己也感到一阵阵眩晕。但她知道,现在还不能完全放松。她走到祠堂门口,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镇上似乎有一些临时的管理机构,挂着诸如“双集镇难民安置办”、“战时物资调配处”之类的简陋木牌,但里面办事的人寥寥无几,态度敷衍。更多的是自发形成的、混乱不堪的难民聚集区,以及一些趁机做着小买卖的本地人,卖着价格高得离谱的、掺了沙子的米粮和几乎看不见油星的菜汤。

“听说镇东头王老爷家开了个粥棚,每天施两顿稀粥!”一个刚去打探消息的小伙子跑回来,带着一丝兴奋报告。

这个消息让绝望的人群泛起了一点涟漪。有口吃的,就能多活一天。

“我去看看。”顾言笙站起身。

“我和你一起去。”林薇道。她需要尽快了解这个镇子的真实情况。

两人离开祠堂,朝着镇东头走去。越往镇中心走,人气似乎旺了一些,但也更加混乱。他们看到了缩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孤儿,看到了为了一点食物而扭打在一起的汉子,也看到了几个穿着绸衫、揣着手炉、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本地乡绅模样的人。

一种鲜明的、令人窒息的割裂感。苦难与冷漠,求生与盘剥,在这里**裸地并存着。

王老爷家的粥棚设在一个大宅院的侧门外。所谓的粥,比他们在野外用蒸馏器收集的水稠不了多少,清汤寡水,里面飘着几片烂菜叶和屈指可数的米粒。但即便如此,排队领粥的队伍依旧长得望不到头,人人手里紧紧攥着破碗,眼神饥渴而麻木。

顾言笙和林薇没有排队,他们站在远处看着。

“这……这怎么能吃饱?”顾言笙感到一阵心痛。

“能吊着命就不错了。”一个排在队伍里的老乞丐听到了他的话,哑着嗓子说,“王老爷算是善人了,至少每天有口吃的。镇上李镇长家开的‘救济站’,领一碗粥还得帮他家白干半天活儿呢!”

正说着,粥棚那边突然起了一阵骚动。一个瘦骨嶙峋的中年男人因为想多要一勺粥,和施粥的家丁发生了争执。

“滚开!臭要饭的!每人就一勺,规矩不懂吗?”家丁粗暴地推搡着他。

“行行好,老总,我家里还有个生病的老娘,一勺实在不够啊……”男人苦苦哀求。

“你老娘死了关我屁事!再闹事,以后一口都没有!”家丁骂骂咧咧,一脚将那男人踹倒在地,破碗摔出去老远,那点可怜的粥水洒了一地。

男人趴在地上,看着那滩混着泥土的粥水,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哀嚎,却不敢再反抗,只是用手徒劳地在地上刮着,想把那点污浊的液体捧起来。

周围排队的人一片寂静,大多数人眼神麻木,仿佛早已司空见惯。只有少数人眼中流露出不忍,却也无一人敢出声。

顾言笙拳头攥紧,额头青筋暴露,就要冲上前去。

林薇一把拉住了他,低声道:“别冲动。我们刚来,人生地不熟,惹不起这些地头蛇。”

“难道就看着他们这样……”顾言笙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光靠义愤解决不了问题。”林薇的目光冷静得近乎残酷,“我们需要先站稳脚跟,了解这里的规则,无论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

她看着那个趴在地上无助哭泣的男人,看着那群麻木的排队者,看着那几个趾高气扬的家丁,还有远处那些冷眼旁观的乡绅。这个双集镇,看似提供了一个喘息之机,但其下的暗流,恐怕比野外的明枪暗箭更加复杂难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和呼喊声从镇子另一头传来!

“招工了!招工了!搬运物资,管一顿饱饭,一天五个铜子!”

“修缮工事!有力气的都来!工钱日结!”

……

几个穿着不同号褂的人敲着锣,在街上声嘶力竭地吆喝着。如同在死水中投下了石子,街上萎靡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许多人朝着招工的方向涌去。

“有活干了!有活干了!”祠堂里的人也听到了动静,一些还能动弹的男人脸上露出了希冀的光芒。有活干,就意味着有饭吃,有钱拿,意味着能活下去的希望又多了一分。

顾言笙和周明华商量了一下,决定让队伍里还有力气的人去试试。这或许是短期内获得补给最直接的方式。

然而,林薇看着那些争先恐后涌向招工点的人群,眉头却微微蹙起。她注意到,那些招工的人,眼神闪烁,吆喝的条件听起来诱人,但具体细节含糊其辞。而且,不同的招工点似乎分属不同的势力,彼此之间隐隐有种对峙的感觉。

“让大家去可以,但最好结伴,互相照应,问清楚具体干什么,工钱怎么算,什么时候结。”林薇提醒道,“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顾言笙点了点头,将林薇的叮嘱传达了下去。

傍晚,祠堂里升起了一小堆可怜的篝火,用的是人们从外面捡来的碎木和枯草。去王老爷家领粥的人回来了,每人端着小半碗照得见人影的“粥”。去应征干活的人也回来了几个,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拿到微薄工钱和吃到一顿糙米饭的满足。

“活儿挺累,搬弹药箱,肩膀都磨破了。”一个年轻人揉着肩膀说,“不过好歹吃了顿饱饭,拿了五个铜子。”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几枚磨损严重的铜钱藏进怀里。

“我们那边是修葺被炸毁的城墙,”另一个中年人叹了口气,“监工的很凶,动作慢点就挨鞭子。不过……总算有点收入。”

看起来,似乎是一条活路。

但林薇的心并未放下。她借着篝火的光,仔细看着那几个铜钱,又看了看人们脸上那种因为极度匮乏而轻易满足的神情。一种不安的感觉,在她心中萦绕不散。

这个双集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肮脏的泥潭。它给了濒死的人一口喘息的机会,却也用这点微不足道的施舍和希望,将人牢牢地吸附在原地,消耗着他们最后的气力和尊严。

黑的是明目张胆的压迫和冷漠,白的是那点吊命的稀粥和铜钱。而更多的,是介于黑白之间的、模糊而危险的灰色地带。

他们真的能在这里“安定”下来吗?

林薇抬起头,望向祠堂破洞外那轮被硝烟熏得发黄的月亮。惊鸿,如果你在,你会怎么做?是暂时隐忍,积蓄力量?还是……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在这个黑白交织的双集镇,他们这群外来者,必须比在野外时更加小心,更加警惕。因为这里的危险,不再仅仅是日本兵的刺刀,还有来自同胞的算计,以及这绝望环境下,人性中最阴暗的角落。

夜,深了。祠堂里响起了鼾声和压抑的咳嗽声。

林薇靠坐在墙边,毫无睡意。她听着外面的更梆声,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不知是哭是笑的声音,感觉这个看似提供庇护的镇子,比任何一片荒野,都更让她感到心悸。

前路,似乎更加迷雾重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