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16章 希望微光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116章 希望微光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18:10:03

伪警察的骚扰如同在平静(尽管这平静是相对的)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过后,留下的是更深的不安。冯老倌的窝棚虽然暂时未被再次光顾,但那种被窥视、被觊觎的感觉,如同附骨之疽,缠绕着棚户区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林薇他们这些外来者。

日子在提心吊胆和物资匮乏中缓慢流逝。林薇严格控制着口粮,每天大多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配上一点冯老倌找来的咸菜或野菜。饥饿成了常态,每个人的脸颊都肉眼可见地凹陷下去,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对生存最基本的渴望。

林薇坐在窝棚门口一个小木墩上,就着天光,仔细地缝补着阿珍一件磨破了袖口的衣服。针脚细密而匀称,这是她前世作为文物修复师锻炼出的耐心和专注,如今用在了这最原始的生存技能上。她的手指因为近期的劳作和营养不良,显得有些粗糙,但动作依旧稳定。

阿珍外出打探消息还未归来。每一次她出门,林薇的心都悬在半空,直到看到她安全返回,才能暂时落地。

远处,炮声依旧,但似乎比前几日更加沉闷和遥远,仿佛巨兽在舔舐伤口,酝酿着下一次更猛烈的扑击。收音机里断断续续的消息拼凑起来,战况似乎进入了极其惨烈的胶着状态。日军在吴淞、宝山、罗店等地遭遇了中**队极其顽强的抵抗,伤亡惨重,但凭借强大的火力和不断增援,仍在缓慢推进。 “血肉磨坊”的称呼,开始在私下流传。

“小姐,”阿秀端着一碗刚烧开、尚且温热的开水走过来,递给林薇,脸上带着忧愁,“米缸又快见底了……冯伯说,黑市上的米价又翻了一倍,还常常有价无市……”

林薇接过碗,温热透过粗瓷传到掌心,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她看着碗里清澈的水,仿佛能映出自己憔悴的倒影。

“我知道。”她轻声说,语气平静,“先把最后那点米仔细收好,从明天起,粥再煮得稀一些。让大家多喝水,冯伯认识的野菜,也再多挖一些。”

她没有更好的办法。沈惊鸿留下的钱财虽然不少,但在这货币飞速贬值、物资极度紧缺的战时,坐吃山空是必然的结局。她必须想办法,寻找新的出路,至少,要能维持基本的生存。

正当她凝神思索时,窝棚外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是阿珍回来了。

林薇立刻抬头望去。阿珍的脸色比往日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愤。她快步走进窝棚,甚至来不及喝口水,便对林薇低声道:“小姐,出事了。”

林薇的心猛地一紧,放下手中的碗和针线:“怎么了?”

“我去了之前和顾先生约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阿珍的声音压抑着愤怒,“那里……已经被毁了。墙上还有弹孔和血迹。我问了附近的人,说是前天晚上,日本宪兵队和汉奸突然包围了那里,抓走了好几个人,听说……顾先生可能也在其中!”

“什么?!”林薇霍然站起,眼前一阵发黑,几乎站立不稳。顾言笙被捕了?!那个热血、正直、永远充满激情的年轻记者?

“消息确切吗?”她抓住阿珍的手臂,指甲几乎要嵌进去。

“**不离十。”阿珍沉痛地点点头,“据说当时发生了枪战,有人反抗,有人受伤被捕……顾先生他……凶多吉少。”

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林薇。尽管知道从事抗日宣传危险极大,但当噩耗真的传来,她依然难以接受。顾言笙,他代表了这个时代最纯粹的光明和希望,他的笔,他的呐喊,是黑暗中的火炬。而现在,这火炬可能已经被无情地掐灭了。

她无力地坐回木墩上,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为顾言笙,也为这个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时代。

阿珍站在一旁,沉默着,她知道此刻任何安慰都是苍白的。

过了许久,林薇才缓缓抬起头,眼眶泛红,但眼神却重新凝聚起一种近乎冷酷的坚定。悲伤无用,绝望更无用。

“还有别的消息吗?”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已经恢复了平静。

阿珍看着小姐迅速从打击中恢复,心中敬佩,继续汇报:“还有……关于苏婉清的。她现在气焰更加嚣张,据说在伪‘上海市民协会’里挂了个‘文化联络员’的虚职,实际上就是帮着日本人监视文化界、打压抗日言论。她利用她父亲的关系,和日本宪兵队走得很近,这次顾先生他们出事,很可能……和她脱不了干系。”

苏婉清!又是她!林薇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个女人,已经彻底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并且以此为荣,变本加厉地迫害同胞。

“另外,”阿珍顿了顿,声音更低,“我听到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说是在浦东前线,有一支中**队的小分队,在执行敌后破坏任务时,遭遇日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带队的人……很像陈锋。”

陈锋!几乎全军覆没?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像重锤一样砸在林薇心上。顾言笙被捕,陈锋可能殉国……沈惊鸿留下的、她所能依仗的外部力量,正在被迅速剪除。她感觉自己像狂涛中的一叶孤舟,周围的依靠正一个个消失。

她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污浊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不能乱,绝对不能乱。

“阿珍,”她重新睁开眼,目光锐利,“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粮食问题必须解决,一直躲在棚户区,迟早会坐吃山穷,或者被那些地痞流氓、汉奸走狗发现。”

“小姐,您的意思是?”

“我们需要一个更稳定、也更安全的身份和收入来源。”林薇的大脑飞速运转,“一直靠黑市购买不是办法,而且太惹眼。我记得冯伯说过,租界里一些教会和慈善组织,还在开设粥厂和难民营?”

“是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都有,但管理很严,进去不容易,而且里面情况也很复杂。”

“复杂也比在这里等死强。”林薇下定决心,“我们去试试。至少,那里能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也许……还能找到一些机会。”

她看向阿珍:“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就去公共租界边界看看。带上‘王静’的身份证明。”

第二天清晨,天色依旧灰蒙蒙的。林薇和阿珍再次仔细检查了伪装,确认没有任何破绽后,告别了冯老倌和其他人,嘱咐他们务必小心隐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开门,然后便离开了棚户区。

前往公共租界的路同样充满艰险。他们需要穿过大片沦为废墟的华界区域,躲避可能出现的流弹、炮击和巡逻的日伪军警。空气中弥漫的焦糊味和尸臭味更加浓烈,令人作呕。

经过一片曾经是繁华商业街、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的区域时,她们看到一群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难民,正围在一个刚刚被炮弹炸出的浅坑旁,用破烂的碗瓢舀着里面浑浊的、混合着泥浆和血水的积水喝。

林薇别过头去,不忍再看。战争的残酷,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她的承受底线。

她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公共租界边界。这里果然设置了坚固的铁丝网和沙包工事,由万国商团(租界武装)和巡捕严密把守。铁丝网的另一边,是相对整洁的街道和完好的建筑,仿佛另一个世界。而在铁丝网外,则聚集了成千上万试图涌入租界的难民,人山人海,哭喊声、哀求声、呵斥声震耳欲聋。

“放我们进去吧!求求你们了!”

“我们有钱!让我们进去!”

“孩子快不行了!给点药吧!”

租界的守卫们面无表情,或用枪托推搡,或用生硬的中英文呵斥,只允许极少数持有特殊证件或有关系的人通过。

林薇和阿珍挤在人群中,试图靠近,但立刻就被汹涌的人潮推了回来,根本不可能接近关卡。

“这样不行。”阿珍护着林薇,退到稍远一些的地方,眉头紧锁,“我们根本过不去。”

林薇看着那绝望的人潮和冰冷的铁丝网,心也沉了下去。租界,这个曾经的“孤岛”,如今也竖起了高墙,将同胞的苦难隔绝在外。

就在她们一筹莫展之际,一阵骚动从难民群的另一侧传来。只见几辆插着红十字会旗帜的卡车,在几名外国神父和修女的带领下,艰难地穿过人群,在离关卡稍远的一片空地上停了下来。卡车上装着麻袋,似乎是粮食。

“是教会的救济点!”有人喊道。

人群立刻像潮水般向那边涌去。

林薇心中一动,对阿珍道:“我们去那边看看!”

她们奋力挤过人群,来到救济点附近。只见几位外国修女和几位中国义工,正站在卡车上,试图维持秩序,向下面伸出的无数只手中,分发着小小的、黑乎乎的杂粮馒头。场面极其混乱,不时发生争抢和哭喊。

一位年长的、戴着眼镜的外国神父,用生硬的中文大声喊着:“不要抢!排好队!每个人都有!上帝保佑你们!”

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中。

林薇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分发效率极低,而且因为混乱,很多体弱的人根本拿不到食物。她沉吟片刻,对阿珍低语了几句。

然后,她深吸一口气,挤到卡车附近,用清晰而镇定的声音,对着那位焦头烂额的神父和几位看起来是负责人的中国义工说道:“神父,先生们!这样发不是办法!让我来帮你们维持秩序吧!我可以让他们排成队,这样更快,也更公平!”

她的声音在一片混乱中显得格外突出。那位外国神父和几位义工都惊讶地看向她只见这个穿着破旧、面容憔悴的年轻女子,眼神却异常清澈和坚定,没有周围难民那种麻木或疯狂。

“你……你能做到?”一位戴着眼镜、像是学校教师模样的中国男义工怀疑地问。

“让我试试!”林薇没有多解释,转身面向混乱的人群,她没有声嘶力竭地喊叫,而是用一种带着奇特安抚力量的声音,大声说道:“乡亲们!听我说!这样抢,谁都拿不到!还会伤到孩子和老人!我们排成两队!男人一队!女人和孩子一队!不要挤!一个一个来!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领到吃的!”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真诚。或许是她沉静的气质与周围的疯狂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是她的话语戳中了人们内心对秩序的最后一点渴望,骚动的人群竟然真的出现了一丝迟疑。

林薇抓住这个机会,立刻示意阿珍帮忙。阿珍身形灵活,迅速走到人群前方,用柔和却坚定的力道,开始引导人们分开,形成队伍的雏形。

“对,就这样!这位大叔,您站这边!抱着孩子的嫂子,您到这边来!”林薇亲自上前,搀扶起一个被挤倒在地的老妇人,将她引到女性队伍的前面。

她的行动感染了其他人。几位原本不知所措的义工也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帮忙。渐渐地,两条歪歪扭扭、但总算有了雏形的队伍,在空地上排开了。

秩序,在绝望的边缘,被艰难地建立起来。

分发食物的效率果然大大提高。卡车上的修女和义工们,终于可以有序地将馒头递到一双双渴望的手中。

那位外国神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走到林薇面前,用带着口音的中文感激地说道:“谢谢你,孩子!愿主保佑你!你帮了我们大忙!”

那位戴眼镜的男义工也好奇地看着林薇:“这位……女士,你怎么会……”

林薇微微欠身,露出一个疲惫却得体的微笑:“神父,先生,我叫王静,以前在小学教过书。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适时地拿出了那份“王静”的身份证明。

男义工接过看了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王老师?难怪……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这样的理性和善良,太难得了。”他看了看依旧漫长的队伍,和有限的人手,试探着问,“王老师,你看……我们这里人手实在不足,每天都要分发食物和药品,还要照顾一些生病的难民……如果你暂时没有去处,愿不愿意留下来帮忙?虽然……没有什么报酬,但至少能提供基本的食宿。”

林薇心中一动!这正是她想要的机会!不仅能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更能获得一个相对合法的身份,融入租界的救济体系,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庇护。

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点头:“我愿意!只要能帮到大家,我愿意留下来帮忙!”

神父和义工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阿珍站在林薇身后,看着她沉着应对、迅速打开局面的样子,眼中也充满了敬佩。小姐她,无论身处何种绝境,总能找到那一线微光,并牢牢抓住。

就这样,林薇和阿珍,以“王静”和其表姐“阿珍”的身份,暂时加入了这家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联合设立的难民救济点。她们被安排住在救济点后面一个简陋的、由仓库改建的集体宿舍里,虽然依旧拥挤嘈杂,但至少有了遮风挡雨的屋顶和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林薇主要负责维持秩序、登记难民信息、协助分发物资,她沉稳的气质和清晰的头脑很快得到了负责人的信任。阿珍则因为身手好,被安排负责夜间的安全和巡逻,防止有人偷盗或闹事。

生活依旧艰苦,耳边依旧充斥着战争的轰鸣和难民的悲泣。但在这里,林薇仿佛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躲避、艰难求生的逃亡者,她开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更多身处黑暗中的人。

希望的微光,或许微弱,但终究在这片被血与火浸透的土地上,顽强地闪烁着。

而她也知道,这束微光,或许能照亮她前行的路,也或许,能成为连接那个不知在何方的人的,一丝渺茫的线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