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 第235章 标准落地生根 绿色惠及民生

星落谷的清晨,四界协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跨域农业绿色发展标准” 的核心指标正逐一生成 —— 能量消耗(每公顷作物不超过 500 单位混合能量)、资源循环(秸秆利用率≥90%、水资源循环率≥80%)、碳排放(每公斤农产品碳排放≤0.5 公斤)、生态保护(试验田周边绿化率≥30%)。距离标准制定已过去两个月,今天,四界将正式启动标准落地工作,组建 “绿色标准监督考核组”,奔赴各区域试验田开展首轮评估。然而,标准推行之初便面临挑战:青山平原因冬季供暖需求,能量消耗接近上限;雾林洼地受多雨天气影响,秸秆晾晒困难,循环利用率未达标;绿洲边缘的沙质土壤绿化难度大,绿化率仅 20%。如何让统一标准适配区域差异,成为四界协同的新课题。

“小光斑,携带绿色标准检测套件,随考核组前往各区域!” 灵汐将包含能量检测仪、碳排放监测仪、资源循环计算器的套件交给小光斑。考核组首站抵达青山平原,这里的智能保温棚虽通过 “双能量备份系统” 降低了星光能量消耗,但冬季地热能采集模块启动后,整体能量消耗仍达每公顷 480 单位,距离 500 单位的上限仅差 20 单位,若遭遇极端低温,极可能超标。玄门团队提出 “本源固碳林能量补充” 方案:扩大固碳林种植面积,从现有 10 公顷增至 20 公顷,通过树木释放的本源能量为保温棚供电,预计可减少 15% 的外购能量消耗。小光斑协助测算方案效果:它用能量检测仪记录固碳林每小时的能量释放量(0.8 单位 \/ 公顷),推算出 20 公顷树林每日可提供 384 单位本源能量,恰好能弥补冬季供暖的能量缺口,使整体消耗降至 420 单位,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考核组还指导玄门团队安装 “能量消耗预警系统”,当能耗接近上限时自动触发预警,及时调整供能策略。

第二站雾林洼地的核心问题是秸秆利用率低 —— 多雨天气导致秸秆含水量高达 60%,无法直接用于魂息循环利用系统(要求含水量≤30%),目前利用率仅 75%,远低于 90% 的标准。幽冥团队创新研发 “魂息烘干技术”:在秸秆堆放区安装 “魂息热风装置”,利用雾林丰富的魂息能量产生热风,将秸秆含水量在 24 小时内降至 25%,同时不消耗额外的星光或本源能量。小光斑协助测试烘干效果:它每隔 4 小时检测一次秸秆含水量,记录烘干速度与能耗数据,确认该技术能在无额外能耗的前提下达标,且烘干后的秸秆进入循环系统后,有机肥料转化率提升至 92%。考核组还建议幽冥团队建立 “秸秆收集 - 烘干 - 循环” 闭环流程,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确保利用率稳定在 90% 以上。

绿洲边缘的绿化率难题最为棘手 —— 沙质土壤保水能力差,新种植的固沙植物成活率仅 50%,目前试验田周边仅种植了 10 公顷沙棘与沙蒿,绿化率 20%,距离 30% 的标准差距较大。妖域团队联合玄门团队推出 “生机 - 本源复合绿化方案”:在种植前,将生机改良剂与本源养分颗粒按 1:1 比例混合施入土壤,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在植物根部包裹 “生机营养袋”,袋内的生机藤纤维缓慢释放养分,确保幼苗成活。小光斑协助筛选适宜的植物品种:它对比沙棘、沙蒿、梭梭树的成活率数据(沙棘 50%、沙蒿 45%、梭梭树 65%),建议优先种植梭梭树,同时搭配沙棘形成混合植被带。考核组还协调四界捐赠 2 万株梭梭树苗,预计半年内可将绿化率提升至 35%,超额完成标准要求。

标准落地过程中,四界还发现 “民生适配” 问题 —— 部分绿色标准虽符合生态要求,但增加了农民的操作复杂度。例如,魂息循环利用系统需要农民按比例投放秸秆与魂息催化剂,老年农民难以精准掌握;碳排放监测仪的数据解读复杂,普通农户无法判断自己的种植行为是否达标。针对这一问题,妖域团队升级 “简易智能种植套件”,新增 “绿色标准指引功能”:传感器不仅显示 “缺水”“缺肥”,还会提示 “秸秆投放量”“催化剂比例”,当碳排放接近超标时,自动推送 “减少化肥使用”“增加固碳植物” 等建议。小光斑跟着团队前往玄门偏远村落,向农民演示升级后的套件:它用爪子轻触传感器,屏幕上立刻弹出 “今日秸秆投放量 50 公斤,催化剂 2 公斤” 的提示,村民张大爷笑着说:“现在不仅知道怎么种,还知道怎么种得更绿色,这标准咱老百姓也能轻松跟上!”

绿色标准的落地还带动了 “绿色农产品溢价” 机制的建立 —— 四界联合推出 “绿色认证标签”,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可在销售时标注认证标识,价格较普通产品提升 20%。星湖盆地的耐雨水稻首批获得认证后,500 吨大米在一周内售罄,农民收入增加 15 万元;雾林洼地的认证菜籽油进入幽冥雾城的高端超市,销量较上月增长 30%。小光斑协助管理绿色认证系统:它通过共生记忆玉扫描农产品的溯源二维码,核对能量消耗、资源循环等数据,确认达标后自动生成认证标签,确保认证过程公正透明。

傍晚,四界绿色标准落地阶段性总结会召开。灵汐汇报成果:“首轮评估的 12 个区域试验田中,10 个已完全符合绿色标准,2 个(绿洲边缘、雾林洼地)处于整改提升阶段,预计 1 个月内达标;绿色认证农产品销售额突破 500 万魂晶,农民平均收入增长 18%;技术普惠覆盖的 200 个村落中,80% 的农民能熟练掌握绿色种植技巧。” 会议还决定,将绿色标准从农业领域延伸至农产品加工与文旅产业,制定 “绿色加工标准”(加工能耗、废水排放指标)与 “绿色文旅标准”(游客承载量、垃圾回收率指标),推动跨域共生全链条绿色发展。

夜幕降临,各区域试验田在绿色标准的指引下有序运行:青山平原的固碳林释放着柔和的本源能量,雾林洼地的魂息烘干装置处理着当天的秸秆,绿洲边缘的梭梭树苗在复合改良土壤中扎根生长。小光斑坐在协同指挥中心的窗边,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绿色指标数据 —— 能量消耗持续下降、资源循环率稳步提升、碳排放逐步减少,它的翅膀轻轻颤动着,仿佛能感受到四界大地因绿色发展而焕发的生机。

灵汐走到小光斑身边,轻声说道:“绿色标准不是束缚,而是指引,它让跨域农业在发展中兼顾生态与民生,让协同共生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小光斑对着灵汐轻轻叫了两声,像是在回应:它会继续陪伴考核组,监督标准执行,助力四界构建起 “生态友好、农民增收、民众受益” 的绿色共生体系。

灵汐知道,绿色标准的全面落地仍需时间 —— 区域差异的适配需要更灵活的政策,农民的绿色意识需要持续培养,全链条绿色管理需要更完善的技术支撑。但看着试验田周边日益茂密的树林、农民因收入增长而绽放的笑容、市场上受欢迎的绿色农产品,她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四界始终以 “绿色为基、民生为本”,跨域共生必将成为推动四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每一片土地、每一位民众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