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 第231章 多地拓新田 协作共深耕

星落谷的清晨,四界团队的身影格外忙碌 —— 首批跨域农产品供应链稳定运行一月有余,技术培训学院已培养出 300 余名专业人才,跨域农业的成功试点为四界协作打开了新空间。今天,四界共生理事会将启动 “跨域农业规模化扩张计划”,在玄门的青山平原、天蛊的星湖盆地、幽冥的雾林洼地、妖域的绿洲边缘,同步建设 4 个区域协作试验田,让跨域农业从星落谷走向四界更多土地,同时深化区域间的技术融合与产业协作。

“小光斑,先整理各区域试验田的基础数据!” 灵汐站在四界地理沙盘前,沙盘中清晰标注着 4 个新试验田的位置与环境特征:青山平原土壤肥沃但冬季低温,星湖盆地水源充足却夏季多雨,雾林洼地湿度高且光照较弱,绿洲边缘土壤偏沙质需保水保肥。小光斑叼着 “区域环境分析报告”,逐一将数据投影到沙盘旁的屏幕上 —— 青山平原年均温 12c,冬季最低温 - 5c;星湖盆地年降水量 1200 毫米,夏季降水占比 60%;雾林洼地年日照时数 1800 小时,空气湿度 85%;绿洲边缘土壤有机质含量 1.2%,保水能力差。它用爪子轻触屏幕上的数据异常点,提醒团队重点关注各区域的环境挑战,比如雾林洼地的光照不足可能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绿洲边缘的土壤保水问题需优先解决。

上午 9 点,四界区域协作试验田启动仪式在星落谷与 4 个新区域同步举行。灵汐通过共生记忆玉连线各区域代表,宣布:“四界跨域农业规模化扩张正式启动!每个区域试验田将结合当地环境,打造‘基础作物 特色品种’的种植模式,同时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技术共享、资源互补。” 启动仪式后,四界技术团队兵分四路,奔赴各区域开展试验田建设:玄门团队主导青山平原试验田,重点攻克低温环境下的作物生长难题;天蛊团队负责星湖盆地试验田,聚焦多雨天气的排水与病害防治;幽冥团队进驻雾林洼地试验田,优化弱光环境下的魂息与星光协同方案;妖域团队扎根绿洲边缘试验田,研发沙质土壤的保水保肥技术。小光斑随玄门团队前往青山平原,它将作为 “跨区域技术联络员”,通过共生记忆玉实时传递各区域的建设进展与技术需求。

青山平原试验田的建设首先面临 “冬季低温适配” 挑战 —— 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 0c,普通跨域作物可能出现冻害。玄门团队联合天蛊团队,对小麦与水稻品种进行 “低温驯化”:用玄门本源能量增强作物细胞的抗冻性,同时融入天蛊星光基因片段,让作物在低温下仍能维持基础光合作用。小光斑协助进行作物抗冻测试 —— 它将驯化后的小麦种子分为两组,一组置于自然低温环境,一组用本源能量保温,每天记录种子的萌发率。当看到驯化后的种子在 - 3c环境下萌发率仍达 80%,远高于普通种子的 30% 时,它兴奋地用翅膀轻拍试验箱,向团队传递成功的信号。同时,玄门团队还在试验田周边搭建 “本源保温棚”,棚体采用可折叠设计,冬季展开后能释放温和的本源能量,为作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小光斑帮忙检查保温棚的能量输出,确保棚内温度稳定在 5c以上。

星湖盆地试验田的核心问题是 “夏季多雨排水” 与 “病害防控”—— 多雨天气易导致土壤积水,引发根腐病等病害。天蛊团队首先设计 “星光排水系统”:在试验田地下铺设带星光涂层的排水管道,管道能通过星光能量加速水流速度,同时抑制管道内微生物滋生;地面则采用 “高垄种植” 模式,垄高 30 厘米,确保雨水快速流入排水沟。小光斑协助测试排水效率 —— 它在模拟降雨环境下,记录不同垄高的排水时间,最终确定 30 厘米垄高能在 1 小时内排干田间积水,符合设计标准。针对多雨天气的病害风险,天蛊团队联合幽冥团队,在试验田上空安装 “星光 - 魂息协同防控网”,网体既能通过星光能量抑制病害孢子萌发,又能释放低浓度魂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小光斑定期用检测仪监测田间病害孢子浓度,确保防控网的效果始终稳定。

雾林洼地试验田的关键突破点是 “弱光环境能量补充”—— 该区域年日照时数不足 2000 小时,作物光合作用可能受限。幽冥团队创新提出 “魂息 - 星光能量转换” 方案:在试验田安装 “魂息收集器”,收集雾林环境中天然的魂息能量,通过转换器将其转化为类似星光的能量,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小光斑协助优化能量转换效率 —— 它调整转换器的参数,记录不同参数下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终找到最佳转换比例,使作物叶绿素含量提升至正常光照环境的 90%。同时,幽冥团队还培育了 “耐阴型油菜品种”,通过魂息能量诱导,让油菜在弱光下仍能快速生长;小光斑帮忙观察油菜的生长状态,当看到耐阴品种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品种快 20% 时,它跑到团队身边,用爪子轻拉技术人员的衣角,像是在催促他们尽快推广该品种。

绿洲边缘试验田的核心技术是 “沙质土壤改良”—— 该区域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作物易出现缺水缺肥现象。妖域团队研发了 “生机 - 本源复合改良剂”:以妖域生机藤纤维为基质,混合玄门本源养分颗粒,施入土壤后能形成 “保水保肥团粒”,既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又能缓慢释放养分。小光斑协助进行改良剂效果测试 —— 它将改良剂按不同比例施入沙质土壤,测量土壤的保水时间与养分释放速度,最终确定 1:5 的改良剂与土壤配比,能使土壤保水时间延长 3 倍,养分释放周期达 60 天。此外,妖域团队还在试验田种植 “生机固沙植物”,如沙棘与沙蒿,这些植物既能固定沙质土壤,又能通过根系释放生机力,改善土壤生态;小光斑帮忙监测固沙植物的生长情况,确保它们与跨域作物和谐共生,不争夺资源。

各区域试验田建设过半时,四界共生理事会启动 “区域协作机制”:建立 “跨区域技术共享平台”,各区域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实时上传,供其他区域参考;设立 “资源调配绿色通道”,比如星湖盆地的排水技术可共享给青山平原的雨季管理,绿洲边缘的保水技术可推广至雾林洼地的湿度调控;同时,开展 “区域作物互种” 试验,将青山平原的抗冻小麦引入雾林洼地,将绿洲边缘的耐旱蔬菜试种到星湖盆地,探索跨区域作物的适配性。小光斑作为 “技术联络员”,每天通过共生记忆玉整理各区域的共享信息,当发现星湖盆地的排水管道设计可优化青山平原的冬季融雪排水时,它立刻将该方案推送给玄门团队,帮助青山平原试验田提前解决了融雪积水问题。

傍晚,四界区域协作试验田建设阶段性总结会通过共生记忆玉召开。各区域代表汇报建设成果:青山平原试验田完成抗冻作物驯化与保温棚搭建,可保障冬季作物正常生长;星湖盆地试验田的排水系统与病害防控网投入使用,多雨环境的适配问题基本解决;雾林洼地试验田的魂息 - 星光转换系统运行稳定,弱光环境下作物生长指标达标;绿洲边缘试验田的土壤改良剂效果显着,沙质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升 3 倍。灵汐在总结中强调:“区域协作的核心是‘因地制宜’与‘资源互补’,每个区域的技术突破都能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这种协同效应将推动跨域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夜幕降临,各区域试验田仍在有序建设 —— 青山平原的保温棚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本源光泽,星湖盆地的排水管道闪烁着星光,雾林洼地的防控网释放着淡淡的魂息,绿洲边缘的改良土壤中,生机植物的根系正缓慢生长。小光斑坐在青山平原试验田的田埂上,通过共生记忆玉看着其他区域的建设画面,翅膀轻轻颤动着。它想起星落谷试验田的初建模样,如今跨域农业已在四界多地扎根,未来还将延伸到更多角落。

灵汐通过共生记忆玉与小光斑连线,轻声说道:“规模化扩张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尊重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每个试验田的成功,都是四界协作理念的生动实践。” 小光斑对着记忆玉轻轻叫了两声,像是在回应:它会继续做好 “技术联络员”,助力各区域试验田早日建成投产,让跨域农业的果实惠及更多民众。

灵汐知道,跨域农业的规模化之路仍有挑战 —— 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可能引发新的技术难题,区域间的利益协调需要更完善的机制,跨域作物的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但看着各区域试验田的建设热情、技术团队的创新活力,她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四界始终坚持 “因地制宜、协同共享”,跨域农业必将在四界大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为跨域共生体系构建起坚实的农业基石,让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生机,每一位民众都能共享协作的成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