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末世重生:开局掌控时空,囤积万 > 第97章 人才的归附,艾米莉亚的成果

深秋的风卷着细雪掠过基地的围墙,艾米莉亚站在情报室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暗纹——那是cIA特工时期养成的习惯,如今却成了她隐藏身份的伪装。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一份刚整理好的“人才清单”:李正国(72岁,原首都钢铁集团总工程师,精通金属热处理)、陈雨薇(38岁,清华化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能燃料)、王建军(45岁,原陆军工兵营长,擅长地雷与地下工事)……

“艾米莉亚。”通讯器里传来凌夜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李正国那边有消息了吗?”

“有了。”艾米莉亚转过身,金发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他昨天给我发了邮件,说‘愿意为黎明基地效力’——附带了三份改良金属热处理的方案。”她将笔记本电脑转向凌夜,屏幕上显示着李正国的签名:“若能提供实验所需的真空炉和铬钼钢原料,我可将现有武器耐用性提升40%。”

凌夜的目光扫过方案中的数据,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原料的问题,让凯瑟琳从空间仓库里调。真空炉……让工业部三天内造出来。”他顿了顿,“陈雨薇和王建军呢?”

“陈博士那边,我联系了她在清华的导师。”艾米莉亚翻开另一份文件,“导师说她最近在研究‘高爆速火药’,但苦于没有实验条件。我承诺给她提供无水环境和高精度反应釜,她同意下周过来。”她又指向第三页,“王建军是通过退伍军人协会找到的,他现在在郊区开修车铺,但对‘地下工事’仍有执念——我给他看了基地的防御图纸,他说‘这防御工事要是能挖到地下十米,能把尸潮都挡在外面’。”

凌夜的唇角勾起一抹笑意:“艾米莉亚,你这份‘人才清单’,比我预想的更有价值。”他想起前世在末世里,为了找一名会修坦克的技工,他带着整个小队冒险袭击了三个军事基地,最终却只得到一具残骸。“现在,我们有专业的工程师、化学家,还有懂工事的军人——基地的工业基础,终于要打下扎实的根基了。”

三天后,基地的工业区热闹非凡。

李正国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正蹲在一台新安装的真空炉前,用放大镜检查炉体的密封性。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年轻的技术员,手里捧着记录本,神情专注。“温度要控制在1200摄氏度,误差不超过5度。”他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叮嘱,“铬钼钢的淬火时间必须精确到秒,否则晶粒会粗化。”

“李工,水压稳定了!”一名技术员大喊。

李正国点点头,按下启动按钮。真空炉发出低沉的轰鸣,炉门缓缓闭合。他盯着温度显示屏,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这是他当年在钢厂时养成的习惯,每到关键工序,心跳总会快半拍。

“成了!”当温度稳定在1200度时,技术员们爆发出欢呼。李正国擦了擦额头的汗,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满了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我要试试‘分段淬火’——先在800度保温半小时,再快速冷却到400度,最后自然冷却。这样能消除内应力,让枪管的寿命至少延长三年。”

与此同时,陈雨薇的实验室里也传来了好消息。她穿着白大褂,正将一瓶淡黄色的液体倒入反应釜。“这是改良后的硝化甘油。”她对旁边的助手说,“传统的硝化甘油稳定性差,容易爆炸,但我加入了0.5%的硅藻土吸附剂,能将分解温度从180度提升到220度。”她按下搅拌按钮,液体逐渐变得粘稠,“如果成功,这种火药能让步枪的射程增加两百米。”

而在地下工事区,王建军正挥着铁镐,带领着二十名民兵挖掘更深的地道。“这里的土质松软,得先打木桩加固。”他用脚踢了踢刚挖开的土层,“等挖到十米深,再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墙面——就算尸潮从地面涌进来,也别想钻进来。”

“王工,凌先生让您注意通风。”一名民兵提醒道。

王建军抹了把脸上的汗:“知道!我让小张在每十米处装了通风管,还放了活性炭过滤。”他指着墙上的进度表,“按这个速度,半个月就能挖到预定深度。”

晚上八点,基地的指挥室里,凌夜看着艾米莉亚递来的《人才成果报告》,嘴角始终挂着笑意。报告里详细记录了李正国的热处理实验数据、陈雨薇的火药改良进度,以及王建军的地下工事规划。

“李正国的方案可行。”凌夜指着报告中的数据,“让工业部全力配合,争取半个月内完成第一支改良枪管的测试。”他转向艾米莉亚,“陈雨薇的实验室需要什么设备?”

“她想要一台气相色谱仪。”艾米莉亚回答,“用于分析火药的成分比例。我查过空间仓库,有一台90年代的老型号,虽然旧,但还能用。”

“调过来。”凌夜点头,“另外,给王建军拨两台柴油发电机——地下工事需要稳定供电。”

艾米莉亚犹豫了一下:“凌先生,王建军的地下工事规划……是不是太激进了?挖到十米深,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和钢筋,会不会影响其他项目的进度?”

凌夜的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地下掩体”标记:“不会。”他指着基地周围的防御工事,“现有的围墙只能防住普通变异兽,但如果遇到大规模尸潮,或者像‘暗影巨鳄’那样的变异体,必须要有地下防线。”他顿了顿,“而且,王建军说的对——等我们控制了周边的矿脉,混凝土和钢筋根本不是问题。”

艾米莉亚明白了。她想起凌夜曾经说过的话:“末世里的资源,不是等来的,是抢来的,是造出来的。”她低头整理报告,指尖轻轻抚过“李正国”“陈雨薇”“王建军”的名字——这些人,都是凌夜为她铺就的“人才之路”。

“凌先生。”她抬起头,“我想……能不能给这些专家单独安排住所?李工喜欢安静,陈博士需要实验室,王工……他可能需要和民兵们住得近一些。”

凌夜想了想:“可以。让后勤部在工业区附近建三栋小楼,每栋配独立的实验室和活动室。”他顿了顿,“另外,给李工配一辆专车——他年纪大了,来回跑不方便。”

艾米莉亚笑了:“谢谢凌先生。”

“不用谢我。”凌夜的目光落在窗外的工业区灯火上,“是他们选择了黎明基地,而我,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深夜,李正国坐在实验室的椅子上,看着改良后的枪管在测试机上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精准地穿透了三百米外的钢靶,弹壳上还留着他亲手刻的“黎明一号”字样。他摸出随身携带的老照片——那是二十年前,他在钢厂车间里,和徒弟们一起庆祝第一炉优质钢出炉的画面。

“老伙计们。”他轻声说,“你们看到了吗?黎明基地,比我们当年的钢厂,还要强。”

窗外,雪依然在下。但实验室里的灯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