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医者丹途 > 第156章 炼丹调整方案

医者丹途 第156章 炼丹调整方案

作者:浅梦吟秋月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3:04

林霄垂手站在丹炉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炉沿冰凉的玄铁纹路。炉盖半敞着,里面散落着十余块碎裂的青元丹丹坯,丹坯断面泛着灰白的死光,原本该凝聚成团的青元灵气像被戳破的肥皂泡,化作细碎的灵雾,正从裂缝中缓缓逸散。这已是他第三次栽在 “青元丹” 上 —— 第一次丹气在凝丹时突然溃散,丹炉里只留下一滩焦黑的药渣;第二次勉强凝成丹形,可丹药表面布满裂纹,色泽暗沉如蒙尘的青玉,药效连标准的三成也达不到。他深吸一口气,将心头翻涌的焦躁压下去,指尖捏出一道清灵诀,拂去炉内残留的药气,开始逐帧复盘整个炼丹过程,试图从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揪出失败的根源。

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是炼丹时反复出现的环境异常。炼丹室用隔音结界与外界隔绝,门窗也都嵌了密封符文,可每次炼制到最关键的凝丹阶段,总会有细微的气流扰动。林霄闭上眼,回忆起第二次炼丹的场景:当时他正将最后一味辅材 “青纹草” 投入炉内,窗外突然掠过一阵急促的西风,风势不大,却让炼丹室东侧的烛火晃了晃 —— 就是那一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炉内灵气猛地一滞,原本平稳旋转的灵气流突然偏离了轨迹。直到此刻,现代环境科学里 “大气环流与局部微气候” 的知识点才在他脑中亮起:炼丹室并非完全封闭的独立空间,门窗缝隙即便有密封符文,也会随着外界气压变化形成微小的气流通道,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空气对流,恰好会冲击丹炉周围的能量场。之前他只盯着聚灵阵的灵气供给量,却没意识到外部气流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会在能量场里激起层层涟漪,让本就脆弱的丹坯难以凝聚灵气。

接着,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炼丹的核心 —— 聚灵阵上。这具传承了三百年的 “七星聚灵阵”,是修仙界炼丹的标配,阵眼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靠灵晶驱动引导天地灵气。可林霄放出灵识,像拆解机械般探入阵纹深处,结合现代流体力学的原理分析时,发现了致命的缺陷:阵中 “天权”“玉衡” 两个阵眼的间距仅有一尺,而 “开阳”“摇光” 两阵眼却相距三尺有余。灵气从外围的 “天枢”“天璇” 阵眼涌入后,在 “天权”“玉衡” 之间因空间过窄形成拥堵,灵气相互碰撞、回旋,形成了典型的 “湍流” 现象 —— 就像山间溪流遇到狭窄的石缝,水流会变得湍急混乱。这种不规则的灵气流动,让丹炉内形成了明显的 “灵气浓度梯度”:炉心区域灵气过盛,药材被灵气冲击得不断分解;而炉壁附近灵气稀薄,药材迟迟无法炼化,最终导致丹坯因成分不均而碎裂。

最后被梳理出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火候控制问题。过去十年,林霄一直靠 “观火色、感炉温” 的传统方法控火:火焰呈橙红色时是 “温炼”,转为赤红是 “烈炼”,泛出金芒则是 “凝丹”。可这次失败后,他翻出曾经记录的炼丹笔记,发现每次记录的 “赤红火焰” 阶段,炉内药材的炼化进度都有差异。直到现代环境科学中的 “热辐射与温度场分布” 理论闯入脑海,他才恍然大悟:火焰颜色只是温度的粗略表征,无法反映丹炉内部的真实温度分布。丹炉由玄铁混合云纹石打造,玄铁导热快,云纹石导热慢,两种材质的拼接处形成了 “热阻带”;再加上聚灵阵的灵气会释放微弱的热能,炉内实际形成了复杂的 “温度梯度场”—— 靠近火口的玄铁区域温度可达 900c,而云纹石打造的炉壁区域温度只有 650c,这种近 250c的温差,直接导致靠近火口的药材过度碳化,远离火口的药材却未能转化,丹药自然无法成形。

找到三大失败根源后,林霄立刻开始制定调整方案,第一步便是解决外部气流干扰。他参考现代实验室的 “封闭空间气流控制技术”,在炼丹室门窗内侧,用万年冰蚕丝编织了一层半透明的 “导流结界”。这层结界并非完全阻断气流,而是将 “引气符文”“稳流符文” 与 “滤波符文” 按 3:2:1 的比例交织:外部气流进入时,先被引气符文导向角落的灵晶气流监测仪,再经稳流符文抚平波动,最后通过滤波符文过滤掉气流中的杂灵之气,确保进入炼丹室的气流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冲击丹炉周围的能量场。同时,他在监测仪上加装了 “灵能预警模块”—— 当气流速度超过 0.5 米 \/ 秒,或夹杂杂灵之气时,监测仪会发出淡蓝色的光晕,并通过灵能信号传至他手腕上的 “控灵镯”,让他能实时掌握气流动态。

针对聚灵阵的调整,林霄以流体力学中的 “层流优化” 理论为核心,重新设计了阵眼布局。他将 “天权”“玉衡” 两个阵眼的间距从一尺扩大到一尺八,同时缩小 “开阳”“摇光” 阵眼的间距至两尺,让灵气从外围到中心的流动路径呈 “喇叭状” 渐变,避免因空间骤窄引发湍流。为了进一步精准分配灵气,他还在阵纹中嵌入了十二道 “分流阵纹”—— 这些阵纹如同现代管道中的 “流量调节阀”,每道阵纹都连接着一枚微型灵晶,能根据丹炉不同阶段的灵气需求,自动调整灵气流量:温炼阶段将炉心灵气浓度控制在 80%,烈炼阶段提升至 90%,凝丹阶段则降至 75%,确保炉内每一粒药材都能均匀吸收灵气。调整完成后,他启动了基于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发的 “灵能模拟软件”,将新阵法的参数输入 —— 屏幕上的淡蓝色模拟图中,灵气如丝绸般顺滑地从外围流向中心,湍流区域完全消失,软件生成的报告显示:灵气流动稳定性提升 62%,灵气利用率提高 38%。

火候控制的升级,则是整个调整方案中最复杂的一环。林霄耗费三天时间,在丹炉内壁的 36 个关键点位,分别嵌入了一颗米粒大小的 “温感灵玉”—— 这种灵玉能感知 0.1c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数据转化为灵能信号,通过埋在炉壁内的灵能导线,实时传输到外部的 “控火玉盘”。而控火玉盘的核心,是他根据现代 pId 控制算法(比例 - 积分 - 微分控制)编写的 “灵能控火程序”:当温感灵玉检测到某区域温度低于标准值(青元丹炼化需 780c±5c),比如东侧区域温度降至 772c,程序会立刻计算温度偏差值,通过比例模块增加东侧火口的灵晶燃料供给,积分模块弥补长期温度偏差,微分模块预判温度变化趋势,同时调整火口的火焰喷射角度 —— 让火焰从 “直射” 转为 “斜射”,通过热辐射快速提升东侧温度,整个调整过程仅需 0.3 秒,远快于人工控火的反应速度。

五天后的清晨,林霄启动了调整后的第一次炼丹尝试。晨光透过窗棂落在丹炉上,导流结界泛着淡淡的银光,灵晶气流监测仪的指针稳定在 0.3 米 \/ 秒的刻度上;聚灵阵的阵眼泛着均匀的莹白光晕,灵气如被梳理过的溪流,顺着分流阵纹缓缓涌入炉内;控火玉盘上,36 个温感灵玉的温度数据全部稳定在 778c-782c之间,没有一丝波动。他按顺序投入 “青元草”“凝露花”“云纹根” 等药材,灵识探入炉内,看到药材在均匀的灵气与温度作用下,缓缓融化成青绿色的药浆,药浆随着灵气的流动缓慢旋转,逐渐凝聚成圆润的丹核。

三个时辰后,丹炉顶端的聚灵阵突然泛起青色光晕,一股清甜的药香从炉口溢出,弥漫了整个炼丹室。林霄深吸一口气,双手结印打开炉盖 —— 只见炉底铺着一层淡青色的灵雾,数十颗青元丹静静地躺在灵雾之上,每一颗都如鸽卵大小,表面泛着莹润的青光,丹身上隐约可见细密的云纹,那是灵气凝聚到极致的标志。他拿起一颗丹药,用灵识检测:药效纯度达到 92%,远超传统方法炼制的 60%,且丹内灵气循环稳定,没有丝毫杂质。

林霄将青元丹收入玉瓶,指尖轻轻摩挲着瓶身,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知道,这次调整的意义远不止炼成一炉高品质丹药 —— 将现代环境科学的 “系统控制”“精准监测” 理念,与传统炼丹术的 “灵气引导”“火候把控” 结合,相当于为古老的炼丹术打开了一扇新窗。他低头看向桌上的调整方案,在末尾添上一行字:“下一步可探索‘灵能净化技术’,去除药材中的重金属杂质,进一步提升丹药纯度。” 阳光落在字迹上,仿佛预示着这条 “科技 修仙” 的炼丹新道路,正延伸向更远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