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马飞飞传奇 > 第11章 春节前二十八天

马飞飞传奇 第11章 春节前二十八天

作者:五三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2:30:54

边区杨家岭的雪总带着股韧劲,下了整宿,把戏台散场时的最后一阵锣鼓都闷进了棉絮似的雪里。夜戏刚毕,看戏的人裹着寒气往家赶,踩得积雪咯吱响,混着远处隐约的犬吠,倒比戏文里的厮杀更有烟火气。

阮大力夹着公文包的手指冻得发僵,却仍死死攥着那层油皮。他眼角的余光扫过戏台后门那架老木梯,梯身积着薄雪,在几盏晃悠悠的汽灯下泛着冷光——那汽灯悬在风里,忽明忽暗,倒像谁把月亮掰碎了,撒了几颗在半空。

职业性的警觉像根细针,猝不及防刺进后颈。他脚下加快,踩着木梯往下挪,靴底刚碰上第三级,就觉脚下一空。那木头是他三天前趁夜锯的,只留了层薄皮连着,原是为防万一,没想此刻倒成了绊自己的绳。

身子往前栽的瞬间,公文包脱手飞出,“噗”地砸进雪地里,陷出个深窝。坑底早埋着口黄铜盆,半盆冰水结着层薄冰,冰下沉着条细钢丝绳,一头系在梯脚的铁环上,另一头绕过墙角,牵着十步外那孔窑洞窗棂上的风铃。

“叮——”

铃声短促得像谁冷不丁打了个寒颤,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清透。

阮大力下意识去摸腰间,枪套是空的。半个时辰前,那个管后勤的小战士红着脸来借枪,说“想试试新配的子弹”,他那时正盯着戏台上的花旦出神,竟随手递了过去。此刻掌心空荡荡的,才惊觉那“试靶”原是调虎离山。

风铃响到第三声,窑洞门“吱呀”开了道缝。

吴国炎拎着盏马灯走出来,灯罩沿糊了圈红纸,把昏黄的光滤得暖融融的。他穿件灰布棉袍,领口沾着点雪,倒像刚从哪户人家串门回来。

暖光打在阮大力脸上,他还维持着惯常的谦和,嘴角甚至扯出点恰到好处的惊讶,仿佛摔这一跤只是寻常意外。

“阮股长,”吴国炎的声音裹着呵出的白气,温和得像在给客人掸肩上的雪,“这梯子年久失修,没摔着吧?”

阮大力挣扎着爬起来,拍了拍棉袍下摆的雪,笑:“托吴科长的福,骨头还硬朗。”

话音未落,窑洞里又走出个人。是老杨头,佝偻着背,脸上沟壑里还沾着锅底灰,肩上斜挎着条空枪带,活脱脱个哑吧随从。可那双藏在耷拉眼皮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冰。他手里握着根三尺长的旱烟杆,铜烟锅磨得锃亮,此刻正朝下,稳稳对着阮大力的眉心。

阮大力脸上的笑僵了半分。他在杨家岭待了半年,常看见这老汉在食堂劈柴、在马棚铡草,谁都知道他是个哑嗓音,说话含糊不清的老汉,却不知他是边区锄奸队的负责人,更不知这杆烟杆里藏着三寸钢针。

“借一步说话?”吴国炎侧身让出窑洞门,红纸上的暖光在他脸上游移。

老杨头忽然用腰带往阮大力膝弯一抽,他身子猛地前倾,却被烟杆轻轻一点,正点在胸口膻中穴。力道不重,却像有股绵劲直透骨头缝,双腿一软,“噗通”跪在雪里,刚好跪在那口铜盆前。

冰水瞬间浸过棉裤,冻得膝盖发麻。盆边飘着段麻绳,粗麻里裹着根极细的钢丝,在马灯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光,像条冻僵的蛇。

吴国炎蹲下身,用指甲弹了弹钢丝,“叮”的一声脆响。“重庆罗家湾十九号的新手艺?”他指尖捻着钢丝转了半圈,“一根绳套三套芯,火烤不断,水浸不烂,传电只走半秒,刚好够发个‘得手’的讯号。”

阮大力喉结动了动,脸上的笑彻底凝住了,像被这寒气冻住的湖面。

窑洞里头,火盆烧得正旺。

盆里噼啪作响的不是炭,是半截发报机线圈,外面缠着被剪断的铃线。火舌舔过那截钢丝时,发出细微的“哔啵”声,像谁在暗处嚼着脆骨。

阮大力被按在板凳上,双手反剪在背后。绑他的是根浸了水的粗麻绳,打了个“捆猪蹄扣”——这结是老杨头的绝活,越挣越紧,麻绳遇热收缩,勒得手腕生疼。

吴国炎没急着问话,先倒了碗热姜汤,推到他面前。“廖逸阳先生,”他慢悠悠地说,“千里迢迢从重庆来,喝口热的暖暖,省得牙打颤。边区条件差,比不得重庆,委屈您了。”

“廖逸阳”三个字像块冰,砸得阮大力浑身一震。他猛地抬头,眼里的镇定碎了大半。自己用“阮大力”这个身份潜伏半年,连档案都做得天衣无缝,这吴科长怎么会知道他的真名?

他端起姜汤抿了一口,舌尖立刻尝到股铁锈味。低头一看,碗底沉着片竹片,薄得能贴在上腭,边缘还带着点毛刺。

吐也不是,咽也不是,他僵在那儿。

老杨头用烟杆敲了敲碗沿,“当”的一声。他仍是那副哑嗓子模样,却从喉咙里挤出沙哑的声:“竹片无毒,”烟杆又朝他喉咙点了点,“再往下三寸,就是食道。”

审讯在火盆后的暗间。

暗间没窗,只点着盏豆油灯,灯芯用盐水浸过,火苗高而直,像根钉在桌上的细针。灯光下摊着阮大力的公文包,夹层已被拆开,露出三张绵纸,薄得能透光,上面用米汤写着几行字:

“腊月廿三,杨家岭礼堂,目标一、二、三……”

名单末尾,盖着半个血指印。

那指印是廖逸阳自己的。傍晚锯木梯前,他用针刺破左手食指,按在纸上——这是军统的“死签”,按下去,就没打算回头。

吴国炎用镊子夹起绵纸,在火苗上轻轻晃了晃。米汤遇热,渐渐显成焦黄色,字痕越发清晰。“指印是你的,”他忽然说,“字却不是你写的。”

廖逸阳瞳孔猛地一缩。

吴国炎从怀里掏出另一张绵纸,同样大小,同样的血指印,连墨迹晕开的形状都分毫不差,唯独名单顺序倒了过来:

“目标三、二、一”。

“我们的人抄你住处时,”吴国炎把两张纸并排放着,火苗在他眼里跳,“顺手多印了半枚指印。”

廖逸阳的喉结滚了滚,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你们……什么时候……”

老杨头伸手挑了挑灯芯,火苗“噌”地窜高,舔过他的指尖,他却像没知觉。“从你踏进陕北那天起,”他的声音低而稳,“你的指印就归我们保管了。”

灯芯燃到尽头时,爆出一点蓝星。

蓝星落在名单上,烧出个小洞,纸灰打着旋飘起来,像一场极小的雪。

廖逸阳望着那点灰烬,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痰音:“名单是假的,真名单在……”

话没说完,他猛地咬紧牙关——后槽牙里嵌着的毒囊,咬破只需一瞬。

可老杨头比他更快。烟杆的铜头“咔”地塞进他齿间,轻轻一别,毒囊“噗”地弹出来,落在地上滚了两圈,像粒发霉的蚕豆。

吴国炎抬脚碾过去,鞋底蹭了蹭,“重庆还是老方子,”他碾得更碎些,“氰化钾混薄荷油,死得快,也死得香。”

廖逸阳嘴角渗出血丝,却笑得更厉害:“你们赢了这一回,可‘织女’不止一根线。”

老杨头收起烟杆,往火盆里添了块炭:“那就一根一根剪,剪到天亮。”

天快亮时,雪停了。

窑洞外,吴国炎把廖逸阳交给两名侦察科战士,低声吩咐:“用棉被裹严实了,别冻坏,这人还有用。”

战士押着人往山坳走,雪地上留下三行脚印。廖逸阳的深,战士的浅,被风一吹,渐渐糊了边。

老杨头站在门口,望着那串脚印,忽然摸了摸手腕。绳芯里的铜丝此刻正缠在他腕上,像圈冷冷的箍,冰得刺骨。

吴国炎递来碗新熬的姜汤,热气腾腾的。“辛苦您了,折腾大半夜,”他说,“喝口暖暖,睡会儿吧。”

老杨头接过碗,闷声闷气地喝了一大口。姜汤辣得嗓子发烫,他却皱着眉:“现在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军统这帮人倒好,吃饱了撑的。”他抹了把嘴,热气糊了眼,“天亮后,我还有根线要剪。”

他想起老周负伤时说的话,那天也是个雪夜,老周在完成任务途中被不暗身份的黑衣人袭击。刚好被老杨头率领的锄奸队救下,当时。老周捂着流血的伤口对老杨头说:“老伙计。快派人送我去边区八路军医院,处理好伤口。军统那伙人,是喂不熟的狼。”

此刻,暗间里的灯芯已经烧断了,可窗棂缝里透进的微光,却越来越亮。远处传来鸡叫,一声,两声,刺破了黎明前的最后一点黑。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