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手艺银行的新账本
郭峰把平板电脑推过来时,屏幕上的数字正一跳一跳往上涨。"全国已有17家社区开设'手艺银行',"他指尖点着地图上的红点,"但老人们总说'存手艺换鸡蛋'太生分,得改改规则。"
我翻开试点社区的台账,泛黄的纸页上记着:王奶奶存3小时剪纸换2斤白菜,李爷爷教扎风筝抵物业费。最打眼的是页涂鸦,张婆婆用毛笔写"手艺当钱花,不如换牵挂",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盘扣。
召集团队时,我把绣绷摆在桌上:"咱们搞'时间绣'。"取来七色线,"红色换陪聊,蓝色换代购,金色最金贵——存满100小时,换套定制传家绣品。"小美突然拍手:"我奶奶总说'闲时学手艺,急时有人帮',这不就是老话新说?"
第一个响应的是独居的周爷爷,他把攒了半年的竹编课时换成三小时"陪绣"。当我教他绣平安结时,老人突然说:"我儿子要是在,也该这么教他儿子。"后来他的竹编筐里总躺着半完成的绣品,社区的孩子们放学就来帮他续针。
郭峰开发的电子账本上线那天,后台跳出条特别记录:"用5小时剪纸换1小时听故事"。备注栏里写着:"张奶奶说,她的手艺比钱金贵,得换能记在心里的东西。"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夜市里的非遗摊位
城管第三次来劝离时,小美正举着荧光棒给盘扣打光。"这里不让摆非遗展,"他指着我们的"夜市绣摊","要么按普通摊位收费,要么搬走。"我突然把绣绷往折叠桌上一放:"我们按'手艺体验'收费,一针一块钱,您看行吗?"
郭峰连夜做了块发光价目牌:"绣1针体验价1元,绣会1个结送材料包"。穿汉服的姑娘们最先围过来,她们捏着绣花针的样子笨拙又认真,有个女孩把没绣完的盘扣别在洛丽塔裙上:"这是最潮的夜市勋章"。
卖烤冷面的大叔总往我们摊上送吃的:"我闺女在外地学设计,说你们这叫'文化变现'。"他的烤冷面包装很快换成了我们设计的盘扣图案,有人专门为了包装来买面,说要"集齐一套做手账"。
最意外的是个流浪汉,他用捡来的易拉罐换了半小时绣活。当他把歪扭的平安结系在破背包上时,突然说:"这比讨来的钱暖。"后来他每天来帮忙看摊,说要"用劳力换手艺,攒够了就回家"。
现在每个周五,夜市尽头的绣摊前都排着队。城管来检查时,会特意站在旁边维持秩序:"注意别扎到手,这些线比你们的化妆品贵。"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校服上的盘扣密码
校长把设计稿摔在桌上:"家长说这盘扣太复杂,孩子穿脱费时间。"我捏着那枚绣在校服领口的"校徽扣",突然有了主意:"做成可拆卸的!"取来磁石扣演示,"早上吸上,体育课摘下,还能当书签。"
郭峰立刻画了新款图纸:低年级用卡通动物扣,高年级用校史故事扣。初三(2)班的特别定制款最妙——把他们的毕业照绣成微型盘扣,远看是校徽,近看能认出每个人的笑脸。
试穿那天,孩子们的反应超出预期。小胖把熊猫扣别在书包上:"我妈说这比校牌好看";扎辫子的女生用多余的丝线编手链,说要"把班级友谊系在手上"。有家长发来视频:孩子睡前在灯下绣自己的名字扣,说"这是全世界独一份的校服"。
教育局来调研时,正赶上孩子们交换盘扣。"这叫'扣对暗号',"穿碎花裙的小姑娘举着她的兔子扣,"换到同款的就是好朋友。"后来全市推广我们的设计,要求每所学校都有"能带走的校徽"。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直播间的绣娘101
"家人们投票选款了!"小美举着手机喊,屏幕上的三款盘扣设计正在PK。穿工装的大哥们疯狂给"机械齿轮扣"刷票,宝妈群体则力挺"童话动物扣",最终胜出的竟是融合两者的"机甲小熊扣"。
郭峰开发的"绣娘养成系统"刚上线就爆了。粉丝可以给喜欢的绣娘"打赏材料包",累计100个支持就能解锁专属设计。王绣娘的"老派新绣"系列最受欢迎,她把京剧脸谱绣在潮牌卫衣上,弹幕里满是"想要"的呐喊。
有次直播突发状况,李奶奶的老花镜摔碎了。小美正想中断直播,老人却摸着绣绷说:"不用看,我的针认路。"她凭手感绣出的凤凰,比平时更添几分灵动,那晚的打赏够买十副眼镜。
现在每个绣娘都有自己的"技能标签":阿梅是"流浪风首席",张婆婆(数字分身)主打"传家款",连监狱释放的学员都有了粉丝群,她们的"重生扣"被称为"最有力量的饰品"。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快递箱里的手艺课
"这盘扣怎么系啊?"客服后台的提问刷成了瀑布。郭峰嚼着泡面设计图解时,我突然把快递箱拆开:"把教程印在箱子上!"用虚线画出步骤,"拆箱就是第一课,材料包当教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