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关于秦王府财富被抄没的讨论渐渐平息,朱及第将话题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老铁们,我们刚刚详细聊了末代秦王的结局和他家族的财富。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朱及第的声音带着引导的意味,“秦王的命运,在明末是特例吗?”
弹幕立刻给出了答案:
“网友【格局打开】:当然不是!福王被煮了,蜀王在成都也没好下场,楚王、周王……基本上都是一个剧本,区别只在死法不同!”
“网友【历史规律】:天下朱姓藩王,有一个算一个,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眼里,那都是行走的钱包和经验包!”
朱及第点头认可:“没错,秦王的结局,绝非个案,而是明末所有藩王命运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的代表。而这一切的根源,还要追溯到大明王朝的初创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这两位最具权势的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
画面切换,出现了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和朱棣“靖难”成功的场景。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江山来之不易。”朱及第解释道,“他坚信‘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为了防止外姓权臣篡位,确保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力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派往各地,‘夹辅王室’,希望利用血脉亲情,构建一道坚实的藩屏。”
“然而,他去世后不久,他亲自制定的这个制度就出了问题。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就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最终夺了侄子的皇位。”朱及第话锋一转,“朱棣自己是靠当藩王造反成功的,他比谁都清楚藩王手握重兵的威胁有多大!所以他上台后,虽然表面上尊崇《祖训》,但实际上一步步地、彻底地剥夺了藩王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画面中显示出藩王的护卫被裁撤,行动受到严格限制,不得随意离开封地,不得干涉地方政务,甚至兄弟子侄见面都很难。
“网友【屠龙者终成恶龙】:朱棣:当藩王太危险了,你们都别学了!都给我圈起来!”
“网友【因果循环】:朱元璋种因,朱棣加速,后世子孙一起咽下苦果。”
“削除了藩王的权力,朱棣和他的后继者们安心了。但是,另一个他们无法解决,或者说不愿下决心解决的巨大隐患,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荒谬感,“那就是——宗室人口的恶性膨胀!”
天幕上出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图表和不断增殖、密密麻麻的宗室谱系图。
“根据《皇明祖训》,所有宗室都由朝廷财政供养,生下来就有俸禄,而且待遇优厚。亲王每年俸禄万石,往下郡王、镇国将军……层层递减,但架不住人多啊!”朱及第列举着,“明朝初期,宗室才几十人。到了明朝中叶嘉靖年间,涨到了近万人。而到了明朝灭亡前夕,在籍的宗室人口,据估算已经超过了——几十万!”
“网友【指数增长的恐怖】:我的天!这是几何级数增长啊!大明财政就是被这群人吃垮的!”
“网友【社会寄生虫】:他们不能科举,不能经商,不能务农,除了领俸禄和生孩子,啥正经事也不能干,可不就成猪了嘛!”
“于是,一个奇观出现了。”朱及第总结道,“太祖皇帝希望用来保卫江山的‘藩屏’,在成祖皇帝之后,彻底变成了被圈养在各地王府高墙内的‘囚徒’。他们空有尊贵的爵位和庞大的数量,却手无寸铁,对社会毫无贡献,只会消耗天文数字的财富,成为地方财政和百姓的沉重负担。”
“这些朱元璋的后代,真的成了他姓氏谐音里的那种动物——‘猪’。”朱及第的话语尖锐而残酷,“他们被圈养了两百多年,养得膘肥体壮。当农民起义的洪水冲破王府的高墙时,这些毫无反抗能力、又怀揣巨富的‘肥猪’,自然成为了最先被宰杀和掠夺的对象。”
“所以,老铁们,”朱及第沉声道,“明朝藩王的集体悲剧,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藩王个人的责任,它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并在后续修正中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制度性悲剧。这个制度由朱元璋开创,经朱棣定型,最终,这几十万被圈养的‘朱’,和他们所依附的王朝一起,成为了这个失败制度的陪葬品。”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他听到了自己制度被后世如此评判,听到了自己的子孙被形容为“猪”。他想反驳,想怒吼,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因为他透过天幕,已经清晰地看到了那条通往毁灭的道路,而这条路,正是他亲手铺设的起点。
朱棣站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他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抉择,虽然巩固了皇位,却也亲手阉割了宗室的力量,将他们推向了纯粹寄生和最终被清算的命运。
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制度与宿命的寒意,笼罩在所有洪武君臣的心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