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辕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粮价一日三涨,市面恐慌加剧,街头已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抢粮骚乱,都被章邯的军队强行弹压下去,但谁都清楚,这绝非长久之计。
陈平眉头紧锁,在地图前反复踱步,试图从错综复杂的情报中找到一丝破局之机。
章邯焦躁地摩挲着剑柄,恨不得立刻带兵冲进那些粮商的仓库。
墨荆则快速计算着工坊的流动资金和可能调用的资源,但面对整个三郡的粮食缺口,仍是杯水车薪。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默然不语的张苍身上。
他依旧坐在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记录着骇人粮价的报告,眼神却已飘向了更远的地方,仿佛穿透了行辕的墙壁,看到了某种不同于当下困局的图景。
“直接平抑粮价,我们手中无足够存粮,强行压价,只会让粮食彻底从市面消失,黑市横行,局面更糟。”
张苍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清醒,“动用武力抄没,则正中昭闾下怀,污名一旦坐实,万难洗刷。”
“那该如何是好?”章邯忍不住问道,“总不能看着百姓饿死,看着新政崩盘吧?”
张苍的嘴角,忽然勾起一丝奇异的弧度,那是一种混合着智谋与冒险的光芒。
他拿起笔,在“秦纸”上飞快地写下了两条命令,然后将其推向陈平。
“季平,即刻以此两条命令为核心,起草安民告示与官府文书,明发三郡!”
陈平接过一看,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茫然,随即猛地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他反复看了几遍,抬头看向张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大人……这……此法闻所未闻,简直是……神来之笔!若能成,必可釜底抽薪!”
章邯和墨荆好奇地凑过来。只见纸上写着:
一、即日起,凡参与官府工程如水利、道路、工坊建设之役夫、工匠,其部分工钱,可以‘未来粮食兑换券’形式支付。
此券由‘新政推行司’签发,盖有御史印信,承诺在三个月后新粮上市时,可凭券于各地官仓,足额兑换等值新粮,或按届时官定平价折算为钱帛。
自愿认领者,每日工钱额外补贴一成。
二、开放三郡边境,鼓励并组织商队,前往南阳、砀郡等未推行新政、粮价平稳之邻郡,大规模采购粮食。
官府提供通关文牒便利,并对运回之粮食,按采购价加一成予以收购,或准许其在市面平价销售,官府予以补贴。
章邯看得一头雾水:“这……这‘兑换券’是何物?虚晃晃的一张纸,能当饭吃?那些役夫能答应?”
墨荆却若有所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我明白了!大人此计,高明至极!”
张苍微微一笑,开始解释,他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让章邯豁然开朗:
“将军,百姓眼下最缺的不是钱,是粮!我们直接发钱,他们拿着钱也买不到平价粮,反而推高物价。但我们发‘未来粮’的承诺,等于给了他们一个稳定的预期——只要现在出力干活,三个月后全家就不会饿肚子!这比虚无的钱帛更实在!而额外一成的工钱补贴,足以让大量为粮食发愁的百姓趋之若鹜!”
“此举,第一,稳定了民心,让恐慌的百姓有了盼头,知道朝廷有办法,不会不管他们;第二,将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力量饥民转化为建设力量,继续推进水利、道路等工程,利于长远;第三,我们暂时无需动用大量真金白银和实物粮食,缓解了府库压力。”
他顿了顿,指向第二条:“至于开放边境采购,更是关键!昭闾能控制三郡大半粮商,但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无法完全控制所有邻郡的粮食产出!我们以官方信誉和资金为后盾,组织商队出去买粮,等于是绕开了他们设置的本地封锁线,直接将粮食源头与三郡需求对接!”
“我们甚至不需要把所有运回来的粮食都用于平抑市价。”
陈平接口道,他已经完全领会了张苍的意图,“我们可以将大部分收购的粮食,直接充实官仓,作为兑现‘兑换券’和应对未来危机的储备。只要让百姓和那些投机粮商知道,我们有稳定的外部粮食输入渠道,昭闾他们人为制造的‘短缺’假象,就会不攻自破!”
章邯终于听明白了,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样我们既没动刀兵,也没强行压价,却直接把昭闾那老小子的局给破了!他囤积的粮食,要是再不卖,等我们的粮食源源不断运进来,他就得烂在手里!”
命令迅速颁布。
起初,百姓和役夫们对那薄薄一张“未来粮食兑换券”将信将疑。
但当官府明确承诺,并展示部分从邻郡紧急调运来的粮食作为底气,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工钱补贴,越来越多为粮食发愁的青壮年开始踊跃报名参与官府工程。
毕竟,一边是看着家里米缸见底等死,一边是出力干活还能拿到三个月后肯定有粮的承诺和额外工钱,选择并不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