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城下,葛婴的贼军如同被搅动的蚁群,黑压压的人影在尘土中翻滚着列阵。
近万兵马的呐喊声、戈矛碰撞的铿锵声、车轮碾过碎石的沉重声响,混合成一股令人心悸的噪音,顺着风往城头涌来,每一声都像重锤般砸在守军的耳膜上。
然而,比这更让人心头发紧的,是贼军队列前方那两处突兀的景象——两名身着灰布八卦道袍的身影,正指挥着士卒快速搭起一座半丈高的简陋法坛,坛上插着五色小旗,摆着香炉符咒;法坛两侧,还停着两辆被纯白幔布覆盖的车驾,幔布下隐约能看到不规则的凸起,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将军!他们要作法了!”城头上,一名眼尖的什长指着法坛方向,失声喊道,声音里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
他曾听说过江湖术士“呼风唤雨”的传闻,此刻亲眼见到这阵仗,难免心生惧意。
这话一出,城头守军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连握着兵器的手都不自觉地收紧。
只见那两名道士——一个身形瘦削如枯竹,脸颊凹陷,眼神却亮得吓人;另一个矮胖如圆球,肚子圆滚滚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已然踏上法坛。
瘦道士手持一柄杏黄旗,旗面画着看不懂的符文;胖道士则捧着一个青釉陶罐,罐口用红布封着,不知装着什么。
两人面对面站定,接着便踏着怪异的步伐——左脚踩“乾”位,右脚落“坤”位,一步一顿,正是道家的“踏罡步斗”。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瘦道士率先开口,声音起初低沉如蚊蚋,渐渐拔高,尖锐得如同鬼哭狼嚎。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胖道士也跟着附和,两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竟隐隐压过了战场上的喧嚣,顺着风飘到城头,听得守军头皮发麻。
“装神弄鬼的把戏!”王离按在剑柄上的手紧了紧,啐了一口,语气不屑,可眼神却不由自主地死死盯着那法坛,连呼吸都屏住了几分——他不信鬼神,却不得不防对方用邪术扰乱军心。
墨荆伏在城垛后,将特制的青铜观测仪架在砖缝上。
这观测仪是她根据墨家“望山”改良而成,镜片能放大远处景象,还能通过细微的光影变化捕捉能量波动。
她眯起一只眼,透过镜片死死锁定法坛和那两辆怪车,嘴唇快速翕动,无声地计算着:“风速现在是三级……法坛周围的气流有异常波动,骤增点在瘦道士的黄旗附近……那陶罐里的粉末反光率很高,不像普通草木灰……还有那车驾,幔布下有金属反光,难道藏着机关?”
张苍静立在城头中央,玄色监军袍在越来越强的风中猎猎作响,衣摆扫过城砖上的青苔,留下一道水痕。
他没有看向法坛,反而微微闭目,眉头轻蹙,似乎在用心感受着空气中那股正在被强行扭曲的“势”——原本平稳的气流变得躁动,连尘土都开始朝着一个方向旋转,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天地间的力量。
他右手下意识地按在了腰间那枚铜印上,印上“监军”二字在风中泛着冷光,那是他稳定军心的底气。
章邯站在女墙旁,面色冷硬如石刻,下颌线绷得紧紧的,可握剑的手指关节已然泛白。
他猛地睁开眼,厉声高喝,声音穿透渐起的风声,传遍整个城头:“全军听令!弩机手校准箭道!弓手搭箭上弦!礌石营将滚木、石碓搬到垛口旁!没有本将军的命令,谁也不许后退半步!退后者,立斩!”
他的吼声刚落——
那瘦道士突然停下念咒,双手握住杏黄旗的旗杆,猛地向阳翟城方向奋力一挥!
“呼——!!!”
仿佛有一只沉睡的巨兽猛然苏醒并发出咆哮!
原本只是卷起尘土的风,威力陡然提升了数倍,瞬间化作狂暴的旋风,顺着法坛方向直冲城头!
风中裹挟着碎石、断草、沙尘,如同无数条冰冷的鞭子,狠狠抽打在守军身上。
城头上的玄色黑龙旗被风扯得笔直,旗杆发出“咯吱咯吱”的不堪重负之声,几面标识队伍的小旗更是直接被狂风撕碎,布片打着旋儿卷上天空,像断线的风筝般飘向远方。
“啊!我的眼睛!”一名弓手来不及闭眼,被风沙迷了眼,痛得蹲在地上,手中的弓“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稳住!快抓住城垛!”队正嘶吼着,伸手去拉身边一个被风吹得踉跄的士卒,两人一起撞在城砖上,才勉强稳住身形。
狂风让城头瞬间陷入混乱。
弓弩手们努力眯起眼睛,可风沙迷得他们连前方三尺外的景象都看不清,更别提瞄准。
负责操作重型床弩的士卒,需要七八人合力才能稳住弩身,此刻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弩箭根本无法对准目标。
更有两名站在垛口边缘的郡兵,直接被强风吹得失去平衡,若不是身后的同伴及时拽住他们的甲带,险些就栽下十几丈高的城墙!
“妖法!这真的是妖法啊!”郡守冯劫躲在垛口后面,吓得魂不附体,一把抓住身旁郡丞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对方的肉里,声音带着哭腔,“这根本不是人力能抵挡的!章将军,要不……咱们暂且避一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