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超感应用 > 第25章 全力备战

超感应用 第25章 全力备战

作者:丿殇灬轩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0:27

项目计划书的提交,并非冲刺的终点,而是一道更急促的起跑令。距离校园科技节开幕仅剩不到十天,王哲团队如同被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啮合转动。那股模拟盘决赛最后一周的紧张感再次回归,甚至更为强烈——这一次,他们将要面对的不是虚拟的数字波动,而是真实的评委、潜在的投资者以及全校师生的审视。自习室彻底变成了“战时指挥部”,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熬夜的疲惫感和一种高度专注的临界状态特有的寂静嗡鸣。

张涛的角落率先被各种线缆和高速运转的笔记本电脑主机占据。他像是潜入数据深海的潜水员,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只有键盘敲击声如同密集的鼓点,宣告着进程的推进。他的眉头时而紧锁,面对数据接口的权限限制或爬虫算法的优化瓶颈;时而舒展,当一段代码成功运行,抓取到清洗干净的校园消费数据流时,眼角会泄露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得意。他的世界缩小到了算法逻辑和数据流之中,对外界的反应变得迟缓,但对代码中的任何“异味”却异常敏感。

苏小蕊 将她的极简主义和高效率带到了备战中。她的桌面上永远只有一台打开多种分析软件的电脑、一个贴满彩色分类标签的活页夹和一支设计精良的签字笔。她是团队的战略架构师,将王哲提出的宏观框架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可验证的模块。她负责构建那个用于预测店铺客流、活动人气的核心模型,不断调整参数,进行回溯测试。当模型结果与张涛抓取到的现实数据出现偏差时,她会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所在,语气冷静如手术刀,追求的是逻辑上的无懈可击。她的严谨,是项目质量最重要的守门员。

李壮 的战场则在自习室之外。他发挥了其出色的外联能力和“脸皮厚”的特点,再次穿梭于校园的咖啡馆、打印店、社团活动中心。与上次初步调研不同,他这次带着更具体的问题,甚至拿着苏小蕊模型生成的初步分析图表,试图与店主、社团负责人进行更深入的“验证性访谈”。这个过程充满了挫败感,被不耐烦地打发是常事,但也时有惊喜,比如一位咖啡馆老板对他提到的“高峰时段预测”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提供了部分真实的销售数据以供参考。李壮将这些一线反馈,无论好坏,都视为珍宝,回来后在白板上用粗犷的字迹写下关键点,成为连接技术模型与真实世界的重要桥梁。

然而,高强度的协作必然伴随摩擦。在关于最终演示环节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的问题上,一场激烈的争论爆发了。

李壮用力敲着白板上他写的“市场痛点”和“投资潜力”:“演示只有十分钟!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抓住评委的眼球!得讲清楚这玩意儿能赚多少钱,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技术细节?那是附录里的东西!”

苏小蕊立刻反对,语气坚决:“壮哥,这是科技节,不是创业路演。评委首先是教授和技术专家。模型的创新性、逻辑的严谨性才是核心得分点。缺乏技术支撑的商业模式描述,是无源之水,会被质疑可信度。”

张涛难得地加入了争论,声音不大但很坚持:“演示……必须展示核心算法流程的简化框图。否则,他们不知道我们工作的难度和价值。”他担心自己的技术贡献被淹没在商业包装里。

眼看讨论要陷入僵局,王哲没有立刻表态支持任何一方。他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时间轴:

“我们的十分钟,需要像一个精彩的故事。开头(2分钟),由壮哥负责,用一个真实的校园消费困境小故事切入,引出痛点,抓住注意力,讲明白‘为什么需要’。

中段(5分钟),小蕊主导,讲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逻辑,展示模型框架和关键预测结果,用最直观的图表说话,证明‘我们如何做到’以及‘效果如何’。涛哥的框图可以放在这里,但要极度简化。

结尾(3分钟),由我收束,总结项目的创新点(技术迁移的应用创新)、社会价值(优化校园资源配置)以及潜在潜力,回答‘这意味着什么’。

这样,既有吸引人的故事,又有硬核的技术,还有升华的展望。三者缺一不可,只是顺序和侧重点的问题。”

王哲的方案,将一个主观的“侧重”之争,转化成了一个客观的“结构”优化问题。他清晰地定义了每个阶段的目标、负责人和内容边界,确保了演示的逻辑流畅性和内容完整性。这既尊重了李壮对市场吸引力的坚持,肯定了苏小蕊对技术深度的要求,也包含了张涛展示技术价值的诉求,体现了他作为核心的系统整合能力。

在团队分工演练演示内容时,王哲的超感能力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他不再仅仅被动感受情绪,而是开始主动进行小范围的“情景模拟”和“共鸣调试”。当李壮练习演讲时,王哲闭目感知,然后建议:“壮哥,讲到学生排队抱怨时,语速可以再放慢一点,带上一点无奈的笑,共鸣感会更强。”当苏小蕊讲解模型时,他建议:“小蕊,这个地方的图表,颜色对比可以更强烈些,配合一个手势引导,能避免观众走神。”他甚至能模拟出评委可能产生的疑惑点,提前让团队准备应对说辞。这种能力,仿佛为团队的最终演示装上了一套精密的“心理预演系统”,进行着深度的优化和调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