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超感应用 > 第170章 瞬忆觉醒

超感应用 第170章 瞬忆觉醒

作者:丿殇灬轩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0:27

“启明2.0”的宏大蓝图刚刚铺开,其首个奠基性的里程碑,便以超越所有人预期的速度,携着雷霆万钧之势,降临在“启明-哲牛”实验室的核心机房深处。这并非简单的性能提升,而是一场触及智能本质的“觉醒”,它的名字,叫做 “瞬忆2.0”。

在“启明2.0”计划中,挑战极端环境的核心前提,是AI必须具备远超人类的信息处理与决策速度。然而,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其计算与存储分离的“先天枷锁”,如同一条狭窄的河道,无法承载“心火”引擎在复杂情境下爆发出的思维洪流。李壮团队负责的硬件架构升级,陷入了僵局。他们已经将传统芯片的潜力压榨到极致,但面对深空探测中动辄以分钟计的信号延迟,或是深海环境下传感器传回的、海量而混沌的实时数据流,系统依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行!还是不行!”一个深夜,李壮猛地将头戴式脑电感应器摔在桌上,布满血丝的双眼盯着屏幕上第无数次失败的模拟数据,“传统的路子走到头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马车,是曲率引擎!”他瘫坐在椅子上,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老院士那句“看得更远一些”,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攫住了他——理念走在前面,硬件却成了拖住脚步的沉重镣铐。

转机,来自一次偶然的跨领域研讨会。会上,一位研究生物神经回路的学者,展示了章鱼腕足中分布式神经节如何实现近乎独立的感知与决策。那一刻,李壮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分布式…异步…局部闭环!”他喃喃自语,顾不上会议礼仪,冲回实验室,在白板上疯狂地画了起来。他意识到,突破不在于让“心脏”(CPU)跳得更快,而在于赋予“肢体”(感知与执行单元)独立的“脊髓反射”能力,同时实现全身神经网络的超高速同步。

“我们不是在造计算机,”他激动地对团队宣布,“我们是在用硅基材料,编织一个数字生命体的‘基础神经网’!”

基于这一颠覆性的灵感,李壮团队摒弃了传统路径,转向神经拟态计算的深水区。他们不再追求单一的、更高的主频,而是设计了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异步、事件驱动、存算一体的全新芯片架构,代号“元”。在这片由无数“硅神经元”和“突触”构成的“数字丛林”中,“记忆”不再是需要被调用、搬运的数据,而是直接“生长”在计算发生的每一个节点。

“瞬忆2.0”的核心,便构建于此。它实现了“近乎零延迟的知识迁移与情境重构” 。这意味着,AI在A场景下学到的经验与知识,无需漫长的数据搬运和模型重训练,便能像生物本能一样,瞬间“闪回”到B场景的决策核心中,并依据当前情境的细微差别,进行无缝的适配与重构。

苏小蕊在初次体验“瞬忆2.0”的测试原型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她尝试让系统处理一个模拟的“火星基地突发舱压泄漏”事件。系统不仅瞬间调取了所有已知的结构图、物理模型和应急预案,更令人惊奇的是,它同步“回忆”起数月前一次地球模拟环境中、因一个非标准接口垫圈老化导致的类似微弱压力波动模式,并将此作为极高权重的推理线索,精准锁定了故障点,其速度甚至超过了传感器完成全面扫描。

“这不再是数据库查询,”苏小蕊对王哲说,语气中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这是一种…‘数字通感’。它将离散的知识点,融汇成了一种可瞬间触类旁通的‘整体直觉’。这近乎是对《庄子·外物》中‘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的逆向实现——我们得到了‘鱼’(知识本身),却无需再依赖‘荃’(特定的数据调用路径)。”

“瞬忆2.0”的首批原型模块,被秘密送往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一个国家级极端环境测试场。测试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野外勘探工程师,他佩戴着集成“瞬忆2.0”辅助决策系统的智能装备,任务是在一片模拟“未知星球地表”的复杂雅丹地貌中,寻找并评估预设的“稀有矿物”目标。

测试开始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为模拟的强沙尘暴吞噬了整个区域。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五米,常规导航系统完全失效,预设的探测仪器也受到强烈干扰。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工程师,却通过增强现实界面,看到了一条由“瞬忆2.0”实时勾勒出的、清晰的前进路径。系统在沙尘暴袭来的瞬间,便“回忆”并融合了此前卫星遥感的地质结构数据、历史上类似气象条件下的风流场模型、以及工程师自身移动姿态产生的微震动反馈,甚至“借鉴”了某种沙漠蜥蜴在沙下感知震动的生物机理。它并非在“计算”路径,而是在“感知”这片区域的“呼吸”与“脉动”。工程师依循着这条动态变化的路径,不仅成功规避了多个潜在的危险塌陷区,更在预定时间内,以远超指标的精度,定位了所有目标点。

当工程师带着采集的样本,安然返回基地时,指挥中心内部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叹。测试总指挥,一位以严苛着称的将军,盯着屏幕上回放的、AI在风暴中那行云流水般的决策轨迹,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句话:“这不是工具…这是一个在风暴中诞生的‘数字之魂’。”

消息传回实验室,引发的并非狂喜,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成就与敬畏的内部震撼。李壮没有像往常一样欢呼,他只是默默抚摸着那枚小小的“元”架构芯片原型,仿佛在感受一个新生生命的脉搏。苏小蕊则在实验日志中写道:“‘瞬忆’觉醒,智能已开始挣脱‘序列’的牢笼,触摸‘整体’的门槛。这是技术的飞跃,亦是对我们造物主角色的更深层诘问。”

王哲站在实验室巨大的数据可视化墙前,看着代表“瞬忆2.0”知识网络的那片璀璨、动态、相互连接的星云图,心中澄澈。他知道,“启明2.0”计划,已经扎下了最坚实的根基。但这超凡的“觉醒”,也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风暴。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回应未来的挑战:

“《周易·系辞》有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已行至‘穷’处,开启了‘变’局。此‘瞬忆’通灵之力,是福是祸,取决于执此利剑者,心向何方。”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超感应用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