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 > 第143章 山寨兵工厂的“新产品”

山洞深处,炉火映照着李铁锤专注的脸庞。他手中握着一根缴获的日军掷弹筒钢管,正仔细测量着内径尺寸。旁边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几枚形状不一的炮弹原型弹。

“长度再缩短两分,壁厚增加一毫。”李铁锤对助手说,“这样应该能承受更大的膛压。”

兵工厂的工人们已经在这个隐蔽的山洞里工作了数月。从最初的修复枪械、复装子弹,到现在尝试自制炮弹,他们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

张振国走过来,关切地问:“铁锤,新一批的发射药测试结果如何?”

李铁锤摇摇头:“还是不稳定。第三发炮弹在膛内就爆炸了,幸好是远程试射,没伤到人。”

这是他们试制迫击炮弹遇到的最大难题。没有正规的发射药,只能用各种土法制备的火药替代,但威力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

“不能急,”张振国拍拍他的肩,“鬼子造这些东西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只有双手和脑子。慢慢来,总能有办法。”

这时,一个年轻工人兴奋地跑进来:“李师傅!我们在清理缴获物资时发现了这个!”

他手中捧着几个密封的铁罐,上面印着日文标识。李铁锤接过来仔细查看,眼睛突然亮了:“这是鬼子的军用标准炸药!虽然受潮了,但应该还能用!”

工人们立即围拢过来。这些炸药是利刃小队在一次伏击战中缴获的,因为包装特殊,一直被当作普通物资存放,直到现在才被认出来。

“快!拿去化验室分析成分!”李铁锤激动地说,“如果能搞清楚配方,我们就能仿制!”

兵工厂的“化验室”其实只是个简陋的角落,摆着几个瓶瓶罐罐。但工人们用土办法进行着最基本的成分分析。

经过几天试验,他们大致确定了炸药的成分比例。“虽然不能完全复制,但我们可以用现有材料配出类似效果的炸药。”负责化验的老王报告。

新的尝试开始了。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压制,烘干。每一道工序都充满危险,因为没有防护设备,全凭经验和谨慎。

第一次试爆安排在远离山洞的山谷里。李铁锤亲自点燃引信,众人迅速躲到岩石后。

“轰!”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威力明显大于之前的土制炸药。

“成功了!”工人们欢呼雀跃。

但李铁锤却皱起眉头:“威力够了,但燃烧速度还是太快,不适合做发射药。”

这个问题困扰了兵工厂很久。直到一天,常超送来一份意外的情报——他在破译电文时,发现了一段关于日军弹药哑火率的抱怨。

“鬼子自己的弹药也有问题!”常超兴奋地说,“特别是潮湿环境下,他们的发射药容易受潮失效。”

这个信息启发了李铁锤:“如果我们能控制好干燥程度,也许能解决燃烧不稳定的问题。”

工人们立即改进生产工艺,增加了严格的干燥环节。同时,他们尝试在发射药中添加少量其他成分,以调节燃烧速度。

经过数十次试验和失败,新的发射药终于达到了基本要求。接下来是弹体制造。

没有专用机床,工人们就用土办法: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手工打磨修正。每一发炮弹都是工人们心血的结晶。

“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一个老工人抚摸着刚完工的炮弹壳,像对待婴儿般温柔,“但愿它们能争气。”

最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实弹测试。

测试场选在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赵铁鹰带着利刃小队负责警戒,防止日军发现。

第一发炮弹装入迫击炮筒。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放!”李铁锤亲自下令。

“嗵!”炮弹冲出炮口,在空中划出弧线,几秒钟后,远处目标区传来爆炸声。

“命中目标!”观察员激动地报告。

山谷中顿时爆发出欢呼声。工人们相拥而泣,数月来的辛苦终于有了成果。

但李铁锤很冷静:“才一发,说明不了问题。继续测试。”

接下来又试射了五发,四发成功爆炸,一发哑火。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对于山寨兵工厂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还需要改进,”李铁锤记录着数据,“特别是引信部分,哑火的那发是引信问题。”

与此同时,工人们开始改造缴获的掷弹筒。日军掷弹筒性能良好,但弹药供应困难。如果能让它使用自产弹药,将大大提升实用性。

“关键是尺寸匹配,”张振国指导着,“我们的炮弹必须完全契合掷弹筒的膛线。”

这需要极其精密的加工,而兵工厂的设备远远达不到要求。工人们只能靠手工一点点打磨,反复测试。

一天,小陈送来一批缴获的精密工具:“队长说这些可能对你们有用。”

这些工具大大提升了加工精度。经过两周的努力,第一批适配掷弹筒的炮弹终于试制成功。

试射那天,陈征亲自到场观看。看到炮弹精准命中目标,他激动地握住李铁锤的手:“铁锤同志,你们创造了奇迹!”

李铁锤谦虚地说:“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前线同志,没有他们缴获的设备和材料,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一批正式生产的炮弹虽然只有二十发,却标志着军工能力的质的飞跃。赵铁鹰的利刃小队成为首批试用单位。

“放心吧,李师傅,”赵铁鹰郑重承诺,“每一发炮弹都会用在刀刃上!”

不久后,利刃小队在一次拔点战斗中使用了这批自产炮弹。两发炮弹精准命中日军炮楼,为步兵冲锋创造了条件。

战斗结束后,赵铁鹰特意向兵工厂反馈使用情况:“炮弹威力足够,精度也不错。就是有一发哑火了,需要改进。”

李铁锤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我们会继续改进。下一批炮弹会更好!”

兵工厂的突破消息很快传遍根据地,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群众甚至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收集制造弹药所需的原材料。

“咱们兵工厂能造炮弹了!”人们兴奋地传颂着,“看小鬼子还能猖狂几天!”

老王庄的群众送来了收集的铜钱和金属器皿:“拿去造子弹打鬼子!这些东西放着也是放着。”

甚至有群众冒险潜入敌占区,收集日军丢弃的弹壳和金属碎片。虽然危险,但他们说:“为了兵工厂,值得!”

兵工厂的工人们深受感动,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张振国在工作会议上说:“群众这样支持我们,我们更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着经验积累,兵工厂开始尝试生产其他武器。土制手榴弹、地雷、爆破筒...虽然简陋,但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令人惊喜的是,工人们还修复了一台缴获的小型机床。虽然老旧,但大大提升了加工能力。

“这下好了,”李铁锤抚摸着机床,“能加工更精密的零件了。”

夜幕降临,兵工厂里依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机床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投射在洞壁上,宛如一幅动人的剪影。

在这个隐蔽的山洞里,一群普通工人用智慧和汗水,支撑着前线的战斗。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没有精良设备,只有灵巧双手。

但正是这些看似简陋的“新产品”,正在改变着战场的力量对比。每一发炮弹,每一颗子弹,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承载着抗战的希望。

山寨兵工厂的炉火越烧越旺,正如抗战的火焰,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