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 > 第138章 “铁砧”重燃炉火

黑风岭夺来的粮食暂时缓解了饥荒,但根据地的另一个危机依然严峻——武器弹药的匮乏。每次战斗后,战士们都要小心翼翼地捡回每一颗弹壳,因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张振国站在被日军摧毁的兵工厂废墟前,眉头紧锁。曾经机器轰鸣的“铁砧”兵工厂,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和烧焦的梁柱。大部分设备或被日军捣毁,或被运走,技术人员也损失了近三分之一。

“老张,还有希望吗?”李铁锤拖着一条伤腿走过来,声音沙哑。他在上次保卫兵工厂的战斗中负伤,至今未愈。

张振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蹲下身,从废墟中扒拉出一段扭曲的金属管。他仔细端详着,眼中突然闪过一道光:“这是老刘那台冲床的传动轴!应该还能修复!”

李铁锤苦笑:“就凭这个?老张,咱们现在要什么没什么啊!”

“谁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张振国站起身,目光扫过废墟,“我们有双手,有脑子,还有这个——”他指着自己的心口,“永不熄灭的火种!”

他立即召集所有幸存的军工人员——总共不到二十人,大多带伤。面对一张张疲惫而迷茫的脸,张振国的声音却异常坚定:

“同志们!前线战士在用刺刀和鬼子拼命,因为他们没有子弹!伤员在忍受痛苦,因为我们没有药品!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兵工生产能力!”

他举起那段扭曲的传动轴:“今天,我们就要从这里开始,让‘铁砧’重新响起打铁声!有人可能觉得这是痴人说梦,但我问你们:愿意看着战士们赤手空拳打鬼子吗?”

“不愿意!”人群中响起稀落但坚定的回应。

“愿意看着更多同志因为缺医少药而牺牲吗?”

“不愿意!”这次回应更加整齐有力。

“好!”张振国重重点头,“那我们就用这双手,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兵工厂!”

没有动员令,没有宣誓仪式,二十几个军工人员默默地开始了工作。首先是在废墟中搜寻可用的设备和材料。

这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坍塌,而且日军撤退时埋设了不少诡雷。第一天就有一名工人在搬动石板时触雷牺牲。

“小心点!每一块石头都要先检查!”张振国红着眼睛提醒大家,同时更加仔细地示范如何排查危险。

渐渐地,一些宝贝被从废墟中挖掘出来:一台被砸变形的车床主轴、半套锻造模具、几箱侥幸未被发现的工具钢...

最令人兴奋的是,他们在一个隐蔽的地下室发现了部分被埋藏的设备和原料——那是高胜寒牺牲前带人紧急隐蔽的。

“是高队长!他给我们留下了火种!”李铁锤抚摸着那些设备,泪流满面。

设备有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动力源。原有的柴油发电机已被彻底破坏。

“我们可以造人力机床!”一个年轻工人提议,“就像当年在延安那样,用脚踏板驱动!”

说干就干。工人们用找来的材料制作简易脚踏机床,用缴获的自行车零件传动。虽然效率低下,但至少能进行最基本的加工。

更大的挑战是选址。原址太暴露,容易遭日军袭击。经过仔细勘察,他们选择了一处极其隐蔽的山洞——入口狭窄,内部宽敞,而且有多个出口。

“这里就是新‘铁砧’了!”张振国宣布,“条件比过去差远了,但更安全,更隐蔽。”

搬迁过程异常艰难。没有起重设备,工人们就用肩膀扛,用滚木挪,将一台台设备运进山洞。许多人肩膀磨破了皮,鲜血染红了衣襟,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李铁锤拖着伤腿,坚持参与搬运:“多一个人多份力!我这条命是高队长和同志们救的,现在正是报答的时候!”

最令人感动的是群众的自发帮助。王家村的老王听说兵工厂要重建,带着十几个村民赶来:“别的干不了,出力气的活我们在行!”

军民合力,进度大大加快。一周后,所有能用的设备都搬进了新址。虽然简陋,但至少有了个像样的工作环境。

“点火!”张振国庄严宣布。

李铁锤用力踩下脚踏板,机床缓缓转动起来。接着,锻造炉也被点燃——燃料是收集来的木炭和煤渣,火苗虽不旺,但足以加热金属。

“铁砧”兵工厂重新燃起了炉火!

第一项任务是修复损坏的枪支。战士们送来的破损枪支堆成了小山,每一支都关系着战斗力的恢复。

没有备用零件,工人们就手工制作;没有专用工具,就改造代用;没有检测设备,就凭经验和手感。

张振国亲自示范如何修复一支卡壳的步枪:“看,撞针断了,我们可以用这段钢轨重新打磨一个。虽然不如原装,但至少能打响!”

工人们日夜轮班,山洞里响起了久违的敲打声和机床运转声。每修好一支枪,就意味着前线多了一个能战斗的战士。

更大的挑战是复装子弹。弹壳可以回收,但发射药和弹头极其缺乏。

“我们可以用火柴头提取火药,”一个老工人提出土办法,“虽然威力不足,但总比没有强。”

弹头问题更棘手。最后是李铁锤想出了办法:“鬼子的炸弹皮!我们可以收集未爆的炸弹,取出里面的金属做弹头!”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但没有人退缩。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拆卸哑弹,收集每一克可用材料。

第一批复装子弹终于生产出来。虽然只有区区两百发,且质量参差不齐,但却是希望的开始。

“送去给利刃小队,”张振国吩咐,“他们最需要这个。”

当赵铁鹰收到这盒珍贵的子弹时,这个硬汉眼眶湿润了:“告诉老张,这些子弹每一颗都会用在鬼子身上!”

兵工厂的恢复消息很快传遍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知道,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了背后的支撑。

更令人惊喜的是,军工人员开始尝试制造新武器。利用缴获的钢管和炸药,他们成功试制了土制手榴弹和地雷。

“虽然粗糙,但能炸响!”李铁锤自豪地展示新产品,“够小鬼子喝一壶的!”

一天,常超送来一份情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经过附近,车上可能有机床设备。

“如果能搞到一台真正的工作母机...”张振国眼睛亮了。

赵铁鹰毫不犹豫:“交给我们利刃小队!”

一次精心策划的伏击后,利刃小队真的带回了一台半旧的铣床和一些工具钢。虽然机器有些损坏,但对兵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工人们如获至宝,连夜修复这台机器。当铣床终于运转起来时,整个山洞沸腾了。

“这下好了!能加工更精密的零件了!”张振国激动地说。

随着条件改善,兵工厂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任务——制造迫击炮弹。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军工人员没有被吓倒。

没有模具,就手工雕刻;没有测具,就反复试验;没有原料,就想方设法替代。

经历数次失败后,第一枚土制迫击炮弹终于试制成功。虽然射程和精度远不如正规产品,但至少能够爆炸。

“这是我们自己的炮弹!”试射成功后,李铁锤抱着那枚还发热的弹壳,像抱着新生儿一样激动。

消息传到师部,陈征特意前来视察。看着在山洞中忙碌的工人们,看着那些简陋却实用的产品,他感慨万分:

“同志们,你们的工作无比重要!每一颗子弹,每一枚手榴弹,都是战胜敌人的保证!你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张振国代表大家回答:“师长,我们只是尽本分。前线的同志们在流血牺牲,我们做这点算得了什么?”

离开前,陈征特意去看望了李铁锤:“铁锤同志,伤怎么样了?”

李铁锤拍拍伤腿:“没事!比起高队长,我这条命算捡来的。只要还能动弹,就要为抗战出力!”

夜幕降临,兵工厂依然灯火通明——如果那些油灯和火把算得上灯火的话。工人们继续轮班工作,敲打声、机床声、锻造声在山洞中回响,奏响着一曲不屈的乐章。

张振国在工作间隙,常常会走到洞口,望向远方的星空。他知道,距离真正满足部队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铁砧”重燃的不仅是炉火,更是希望和信心。在这隐蔽的山洞中,在这最简陋的条件下,一群普通工人正在创造着不平凡的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这场艰苦的抗战。

军工事业在废墟中重生,正如中华民族在战火中淬炼。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代价多么巨大,生命的火种和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