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穴工厂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黎明壁垒内部激起层层涟漪。紧张与备战的气氛再次笼罩基地。
指挥室内,气氛凝重。
凌风、雷烈、阿木、小文和陈守义齐聚,全息投影上正展示着那几张模糊却令人不安的工厂影像。
“必须摧毁它。”雷烈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军人特有的决绝,“不能等它们成型。看这规模,一旦投入战场,我们的防线会承受巨大压力。”
“我同意。”阿木罕见地率先表态,他指着影像中那些红色容器周围隐约可见的、扭曲的能量纹路,“这些容器散发出的能量波动……很邪恶,充满破坏欲。我感觉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更像是纯粹的杀戮兵器。”
小文补充道:“巴图在后续通讯里提到,工厂守卫极其森严,不仅有大量强化型幽掘者,似乎还有某种……能量感应陷阱。强攻代价会很大。”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凌风。
凌风沉吟片刻,看向陈守义:“陈工,技术层面,有没有可能进行远程打击或者内部爆破?”
陈守义推了推眼镜,面露难色:“距离太远,我们缺乏精确制导的远程武器。内部爆破……除非能精准定位其能量核心或支撑结构,否则很难一次性摧毁如此庞大的地下设施。而且,‘破壁者’小队携带的炸药量恐怕不够。”
他顿了顿,提出一个设想:“或许……我们可以利用‘断能’计划的初步成果?虽然还无法干扰母巢的主能量源,但如果能制造一次小范围的、强烈的能量扰动,或许能引起工厂能量系统过载,甚至引发链式爆炸?”
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不确定性极高。
“需要多久能准备好?”凌风问。
“至少需要48小时来组装和调试设备,而且……需要有人将扰动发生器送到足够近的距离,并确保它启动。”陈守义估算着。
“太久了!”雷烈反对,“战场瞬息万变,48小时足够工厂生产出一批怪物了!我建议,由我带领‘利刃’组主力,配合‘地火’,执行强攻突袭!就算不能完全摧毁,也要重创它,拖延其生产进度!”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指挥室内陷入了短暂的争论。
最终,凌风拍板:“双管齐下。雷烈,你立刻挑选人手,携带最大当量的爆破物和净化装备,前往与‘地火’汇合,做好强攻准备。陈工,你这边全力加速,务必在36小时内准备好扰动发生器。届时,视情况决定使用哪种方案,或者……两者并用!”
“是!”雷烈和陈守义齐声领命,立刻转身离去执行。
决议已下,但忧虑并未散去。
小文看着凌风紧锁的眉头,轻声问道:“你在担心什么?”
凌风走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忙碌而有序的基地:“我在想,这间工厂……是特例,还是只是冰山一角?母巢的工业能力,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
与此同时,在基地相对安静的图书馆区(由原资料室扩建而成),一场小型的学术讨论正在发生。
孟教授,一位在末世前德高望重、如今负责整理历史与人文资料的老学者,拦住了正准备去技术工坊的苏婉。
“苏医生,请留步。”孟教授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急切。
“孟教授,您找我?”苏婉停下脚步,她对这位始终保持着学者风范的老人十分尊敬。
“我听说,前线又发现了新的威胁?”孟教授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我们是否……过于专注于眼前的战斗,而忽略了更长远的东西?”
他引着苏婉走到一排书架前,上面摆放着他们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各类书籍残本。“你看,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文明,若只剩下斗争与生存,最终都会走向扭曲和灭亡。艺术、哲学、伦理……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文明真正的基石和韧性所在。”
苏婉沉默地点点头。她理解孟教授的忧虑。基地里,孩子们学习战斗和生存,成年人忙于生产和防卫,那些承载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东西,正在被逐渐遗忘。
“我最近在整理旧时代的医学伦理资料,”苏婉轻声说,“我在想,当我们利用源晶、甚至可能利用那些遗迹力量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底线?力量本身无分对错,但使用力量的人需要。”
孟教授欣慰地看着她:“你说得对,苏医生。科技与力量是文明的利剑,但人文与伦理是执剑的手。我们不能在对抗怪物的过程中,自己也迷失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怪物’。我希望,你能在医疗和异能研究领域,倡导这种理念。我也会尽我所能,在基础教育中,为这些‘无用之学’保留一席之地。”
这番对话,如同在战争的喧嚣中,注入了一缕清醒而悲悯的微风。
另一边,技术工坊灯火通明,气氛与图书馆的宁静截然不同。
陈守义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地组装着那个被命名为“混乱之源”的能量扰动发生器。火花四溅,能量读数不时发出刺耳的警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