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 > 第73章 异邦的客人

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 第73章 异邦的客人

作者:骑猪看朝阳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9:35:53

晨雾还未散尽时,哈桑已带着水手马哈茂德和阿里踏上了湄洲岛的沙滩。沙粒被露水浸得微凉,踩上去像踩在碾碎的珍珠上,与波斯湾沿岸滚烫的黄沙截然不同。远处的椰子树在风里摇晃,叶片碰撞的沙沙声混着海浪拍岸的节奏,像谁在低声哼唱着陌生的歌谣。

“船长,这岛比想象中安静。”马哈茂德扯了扯被海风吹乱的头巾,他腰间的弯刀随着脚步轻晃,刀鞘上镶嵌的绿松石在晨光里闪着幽光。昨日交换物资时匆忙,只瞥见码头的热闹,此刻深入岛中,才发现这里的房屋都依山而建,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墙缝里还钻出几株倔强的三角梅,红得像团燃烧的火焰。

哈桑没有说话,目光被不远处的高台吸引。那是座用青灰色岩石垒成的台子,约有两人高,台面平整,边缘刻着细密的花纹。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正跪在台前,手里捧着晒干的海藻,嘴里念念有词。青烟从台中央的三足鼎里升起,被海风一卷,竟朝着停泊阿拉伯商船的方向飘去,与船上隐约传来的晨祷声缠在了一起。

“那是什么地方?”阿里指着高台,他的汉语比哈桑生涩些,每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滚出来的石子。

恰好有个背着竹篓的妇人经过,篓里装着刚采的海螺,听见问话便停下脚步,笑着指了指高台:“那是祈愿台,求海神保佑我们出海平安的。”她的声音细软,像沙滩上被潮水磨圆的贝壳。

哈桑三人顺着石阶走上祈愿台,青石板被历代人的脚步磨得光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汉字,笔画像缠绕的海藻。马哈茂德伸手摸了摸,指尖触到字痕里的细沙,突然“呀”了一声——他发现有几处刻痕里嵌着小小的贝壳,阳光照上去,贝壳内壁泛着虹彩,像把星星碎在了石头里。

“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哈桑问。旁边正在添香火的老妪抬起头,脸上的皱纹里积着岁月的痕迹,她指了指最显眼的一行大字,用带着口音的话说:“海佑众生,众生护海。”

哈桑在心里默默重复着这八个字。他走过许多港口,见过拜佛陀的,见过敬宙斯的,却从未听说过把海当作神来供奉的。鼎里的香火燃得正旺,散发出一种混合着柏叶与海盐的香气,与他们船上焚烧的**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人心里安宁。

海风突然送来一阵孩童的笑声,像银铃滚过沙滩。哈桑转头望去,只见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蹲在台下,手里捧着个陶碗,正往空中抛撒着什么。一群灰白相间的海鸟围着她盘旋,争抢着落在她脚边,啄食碗里的鱼干碎屑。

“小丫头,这是在喂神鸟吗?”马哈茂德觉得有趣,忍不住问道。

小姑娘仰起脸,脸蛋被海风吹得红扑扑的,像个熟透的苹果。她看见哈桑三人异邦的装束,眼睛瞪得圆圆的,却不怕生,反而从怀里掏出块巴掌大的烤鱼干,踮着脚递到哈桑面前:“给你吃,林姑娘说,来的都是客人,要好好招待。”

烤鱼干还带着阳光的温度,表面泛着一层淡淡的油光。哈桑迟疑了一下,接过来咬了一口。鱼肉的紧实与海盐的咸鲜在舌尖炸开,竟比船上用橄榄油烤的面饼还要香醇。他注意到鱼干边缘烤得微焦,带着点烟火气,像是用海边捡的枯枝慢火熏成的。

“林姑娘?是林默吗?”哈桑问。小姑娘用力点头,指着不远处的晒场:“对呀,林姑娘正在那边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哈桑看见一片开阔的滩涂。数十根木杆立在沙地上,拉起长长的绳索,上面挂满了银闪闪的渔获。渔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人用小刀剖开鱼腹,将内脏仔细装进陶罐——后来哈桑才知道,那是要埋进海边的泥土里,当作滋养红树林的肥料。

“他们在做什么?”阿里指着几个穿着统一灰布短褂的年轻人,他们正弯腰捡拾着沙滩上的碎玻璃和破渔网,动作麻利得像一群海鸟。

“那是护海队。”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哈桑回头,看见刚才在祈愿台添香火的老妪拄着拐杖走来,“林姑娘说,海里的东西不能取尽,岸上的垃圾不能乱扔,不然海神会生气的。”

哈桑看着护海队将垃圾分门别类装进竹筐,碎玻璃要单独放在铺着麻布的筐里,说是怕划伤赤脚的孩童;破渔网则要收集起来,交给织网的妇人拆成线,重新织成小鱼苗的养殖网。阳光照在他们黝黑的脸上,每个人都带着平和的笑意,仿佛在做一件无比神圣的事。

“奇怪,”马哈茂德喃喃自语,“他们不像在干活,倒像在……敬神?”

哈桑没有接话,他想起自己的船队靠港时,水手们总爱往海里扔空酒坛,商人们为了赶时间,常常将变质的货物直接抛进水中。那些港口的海滩,往往飘着腥臭的垃圾,哪像这里,连沙粒里都找不见一片碎陶片。

正望着,一个靛蓝色的身影从赛场那头走来,是林默。她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烤好的海苔饼,看见哈桑便笑着招手:“哈桑船长,要不要尝尝我们岛上的点心?”

海苔饼带着大海的清鲜,入口酥脆。哈桑咬了一口,突然问道:“林默姑娘,你们的神,教你们这样生活吗?”他指了指忙碌的渔民,又指了指洁净的沙滩,“珍惜万物,井井有条,像遵循着某种神圣的戒律。”

马哈茂德和阿里都竖起了耳朵。在他们的故乡,人们的行为受教义指引,每日五次的祈祷,饮食的禁忌,贸易的准则,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他们实在好奇,是什么样的神,能让一个海岛的居民活得如此自律而安宁。

林默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祈愿台边,伸手拂去鼎沿的细沙。海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里面浆洗得发白的布衫。她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那里有渔船正在收网,白帆在蓝天下像展翅的海鸥。

“我们的神,就是这片海。”林默的声音很轻,却像潮水般漫进每个人的心里,“她给我们鱼获,给我们生路,给我们挡风遮雨的港湾。我们对她好,不是因为戒律,是因为……她养活了我们,就像母亲养活孩子。”

哈桑怔住了。他走遍七海,听过无数关于神的传说,却从未有人这样形容神——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者,不是需要供奉的主宰,而是像母亲一样,与众生相依为命的存在。

他看向那些晾晒的渔获,突然明白渔民们为何会将最大的那条鱼扔进海里——老妪说那是“海神的祭品”,其实更像孩子给母亲的回礼。他又看向护海队,他们清理垃圾时的认真,不正是孩子在为母亲擦拭脸颊吗?

“船长,你看!”阿里突然指向海面。阿拉伯商船的甲板上,几个水手正学着护海队的样子,将昨日换下的破帆布仔细叠好,还把喝空的陶罐整齐地码在舱底。晨祷的歌声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听起来似乎柔和了许多,与祈愿台的香火气息、晒场的鱼干香气、海鸟的鸣叫声,融成了一种奇妙的韵律。

小姑娘又跑了过来,这次她手里捧着三个贝壳做成的哨子,分给哈桑三人:“林姑娘说,吹这个,海鸟会带路。”哈桑把哨子放在唇边,轻轻一吹,清越的声音像水滴落入玉盘,引得空中的海鸟又盘旋起来,翅膀在阳光下划出金色的弧线。

临近正午,林默邀请他们去村里做客。渔民们的屋舍简陋却整洁,墙壁上挂着用鱼骨做的装饰品,窗台上摆着养在贝壳里的海草。阿福的娘端上刚炖好的鱼汤,里面撒了些昨日换来的胡椒,香气瞬间填满了屋子。

哈桑喝着鱼汤,看着窗外——护海队正将新织的渔网搬到船上,准备趁着涨潮出海;祈愿台的香火依旧袅袅,飘向那片蔚蓝的大海;他的商船上,水手们正用换来的棕榈绳仔细捆扎着货物,马哈茂德甚至学着渔民的样子,往海里撒了一把碎鱼干,引来一群欢快的小鱼。

他突然明白,所谓神的教诲,或许并不在厚重的典籍里,而在人与万物相处的点滴里。就像这片海,滋养着不同肤色的人,也教会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去守护共同的家园。

离开村子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金红色。哈桑回头望去,湄洲岛像块被海水打磨过的碧玉,静静地卧在浪涛之间。祈愿台的青烟与商船的炊烟在暮色里交融,仿佛两个遥远的世界,在此刻达成了温柔的和解。

阿里吹着贝壳哨子,海鸟跟着他们的脚步飞了一路。哈桑握紧手里剩下的半块烤鱼干,那带着海盐与阳光的味道,像一个温暖的秘密,住进了他的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