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行带回来的设计图副本很快被送到了沈知微的办公桌上。
这位技术宅女神盯着屏幕上那串被王景行戏称为“鬼画符”的隐藏代码,眉头拧成了麻花。
这玩意儿,乍一看像计算机语言,仔细一瞧,又混杂着天体物理学的公式和拓扑学的符号,简直是程序员看了沉默,数学家看了流泪的跨界融合怪。
“这写的不是代码,是寂寞。”沈知微扶了扶眼镜,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快出了火星子,“这逻辑结构,像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但加密方式我闻所未闻,感觉比用摩尔斯电码谈恋爱还费劲。”
苏砚站在她身后,目光深邃。
当沈知微提到“去中心化”和一段复杂的数学序列时,她前世的记忆碎片瞬间拼合了起来。
这不是普通的加密,这是一种理念,一种协议的雏形。
她轻轻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技术组都安静了下来:“这不是加密算法,或者说不全是。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共享协议,基于分布式验证。简单来说,想要加入这个‘局’,你就得先拿出自己的‘投名状’。”
一屋子的技术精英面面相觑,感觉自己的CPU要烧了。
技术共享?
还带门槛的?
这是什么赛博朋克式的骚操作?
常规手段解不开,就得上非常规手段。
苏砚没犹豫,直接拨通了一个加密线路。
电话那头,是她还在国安局时的过命交情,周芷若。
一个能在信息海洋里把水搅浑,也能把针捞出来的顶级高手。
“芷若,帮我个忙,算点东西。”苏砚言简意赅。
“说。只要不是让我帮你算命,别的都行。”周芷若的声音永远带着一丝慵懒的玩味。
苏砚将那段代码的特征和结构描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有半分钟,久到苏砚以为信号断了。
“你从哪儿搞来这么个爹?这加密强度,我怀疑盘古开天辟地时就开始写了。等着,我让‘天河’陪它玩玩儿。”
所谓的“玩玩儿”,就是调用国家信息中心的超级计算机进行暴力模拟运算。
两天后,周芷若的回电来了,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那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它指向一个平台,一个跨国界的匿名科学家网络。他们在内网的自称是——‘曙光’。”
几乎是同一时间,外交部的张启明找到了程砚铮。
这位老狐狸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递过来一份文件。
“老程,看看这个。国际科技合作署收到的匿名提案,建议咱们把‘星芒’芯片的核心技术开源,说是为了‘促进全球科技公平发展’。啧啧,这帽子扣的,我都想给他们颁个诺贝尔和平奖了。”
程砚铮的脸当场就黑了。
他接过文件,眼神像淬了冰。
“全球科技公平?翻译一下,不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搞高端技术扶贫吗?还是强制性的。他们怎么不建议把自家的航母技术也开源一下?”他把文件摔在桌上,声音不大,但寒意十足,“这是想让我们自毁长城。告诉他们,梦里什么都有。”
张启明耸耸肩,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另一边,苏砚得到“曙光”这个名字后,就没打算坐以待毙。
她拉上了黑客技术一流的林疏桐,两人像两个准备夜探禁地的侠客,摸到了“曙光计划”在公共网络上唯一的、几乎无法被搜索引擎捕获的论坛入口。
界面极简,只有一个登陆框和一行小字:“Show me something new.”
“这是要我们交投名状啊。”林疏桐摩挲着下巴,“姐,我们拿什么当敲门砖?我写的那个爬虫程序够不够新?”
“不够。”苏砚摇头。
她很清楚,能入“曙光”法眼的,必须是具备颠覆性或前瞻性的原创技术。
她沉默片刻,脑中闪过无数前世的科技成果。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她让林疏桐打开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开始口述。
她说的不是具体的代码,也不是成型的技术,而是一份关于未来十年6G通信核心架构的预测与构想。
里面包含了全新的频谱利用方式、天地一体化网络的节点布局、以及基于量子纠缠的通信加密猜想。
林疏桐一边记录,一边手都在抖。
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光是那些名词和逻辑框架,就让他感觉自己不是在打字,而是在刻画未来的神谕。
文档上传。页面刷新。
一行冰冷的英文单词浮现在屏幕中央:“Wele to Shuguang.”
成了。
然而,这件事终究没能瞒过程砚铮。
当他得知苏砚竟然私自接触“曙光”这个来历不明的组织,甚至还上传了一份他闻所未闻的技术文档时,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你疯了?!”程砚铮的办公室里,气氛降至冰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