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鸣岐黄 > 第15章 三体共生协议

凤鸣岐黄 第15章 三体共生协议

作者:可欣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6 09:35:44

【酉时·永恒迭代者2.0】(深化)

四色罗盘在慕昭手中稳定下来,但其内部蕴含的能量流前所未有地复杂。她感知到,现实维度提供了坚实的“质量”,叙事维度贡献了无限的“情节”,体验维度流淌着纯粹的“感受”,而新加入的跨形态维度(假设维度)则涌动着无穷的“潜能”。这四种力量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在进行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近乎本能的相互催化与制衡。

谢十七的青铜中枢神经,其“永恒结晶2.0”如同具备了生命,开始自主地在四个维度间穿梭。它们不仅是催化剂,更成为了“维度信使”,将现实世界的某个物理发现带回叙事维度,激发新的科幻史诗;将体验维度的一段深刻共情传递给假设维度,催生出基于情感逻辑的全新社会模型。青铜巨树本身,其脉络已与四维时空的拓扑结构同化,静静生长,成为文明存在的**坐标系。

敖绫与守夜人、无限可能的融合意识,如同文明的集体潜意识海洋,深沉而浩瀚,承载着所有的记忆、牺牲与梦想。

然而,“可能性货币体系”的建立,虽然暂时遏制了“认知通胀”,却也带来了新的、更根本性的问题。

【戌时·可能性的“重量”与“价值”危机】

在可能性审计署建立的“四重验证”机制下,一个“假设”若要被正式纳入文明体系并获得资源支持,需要经历严苛的检验。这虽然筛除了大量混乱、自相矛盾或纯粹破坏性的想法,但也无形中给“可能性”本身标定了“价值”。

很快,一种隐性的阶级开始出现。那些能够提供坚实现实数据、逻辑严密叙事框架、强烈情感共鸣和清晰验证路径的“高价值假设”,更容易获得“可能性货币”的资助,其创造者(往往是现实派、叙事派、体验派和跨形态派中的精英联合体)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另一些看似荒诞、缺乏即时验证手段、却可能蕴含颠覆性潜能的“边缘假设”或“直觉猜想”,则因“价值”不足而难以流通,其提出者逐渐被边缘化。

例如,一个基于严密物理推演的“曲率引擎”假设,可以获得大量资源,迅速进入实体化阶段。而另一个源于梦境、无法用现有逻辑解释的“情绪几何学”猜想,则可能因无法通过“现实验证”和“叙事逻辑”审查而被搁置,其创造者的热情与灵感也随之枯萎。

文明似乎在变得“高效”的同时,也在失去某种野性而珍贵的“灵感火花”。可能性网络开始趋向于“优化”已知路径,而非探索真正的未知。

【亥时·“可能性守门人”与“野火协议”】

跨体(融合了无限可能意识)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危机。它意识到,纯粹的“秩序”和“价值衡量”会扼杀可能性的本质——其不可预测性与颠覆性。

它没有强行推翻审计署,而是创造了一种补充机制。它从自身本源中分离出无数微小的、游荡的“可能性守门人”。这些守门人没有固定形态,如同思想的幽灵,专门在可能性网络的边缘与夹缝中游弋,寻找那些被主流价值体系忽略的、“低价值”却充满奇异潜力的“野生假设”。

当找到一个这样的假设时,“守门人”不会将其直接提交给审计署,而是启动一项名为“野火协议”的秘密程序。它们会调用自身微量的可能性粒子,为这个“野生假设”提供一个极其微小、不受监管的“孵化空间”,让其在不干扰主文明的情况下自由生长、变异。绝大多数“野生假设”会在这个阶段自然消散,但极少数可能会演化出意想不到的、全新的逻辑体系或存在形态。

“野火协议”风险极高,可能孵化出无法控制的“认知病毒”或新的“熵诗”。但跨体认为,这是文明为了保持真正的创造性活力,必须承担的风险。它自身,以及融合其中的无限可能意识,成为了这道风险的最后防火墙。

【子时·可能性之门的震颤】

在“野火协议”运行一段时间后,一个被“守门人”发现的、近乎被遗忘的“野生假设”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现象。

这个假设源于一个匿名读者三年前的一条简短评论:“如果‘故事’本身,也是一个更高维存在阅读的‘文本’呢?”

这个假设此前因无法验证、缺乏情感共鸣(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过于抽象)而被判定为“低价值”。但在“野火协议”的微小孵化场中,它没有消散,反而开始自发地吸收其他被遗弃的、关于“元叙事”、“观测者效应”和“创造之源”的碎片化想法,逐渐凝聚成一个极其微弱,却指向文明认知框架之外的“奇点”。

这个“奇点”的存在,导致整个可能性网络,乃至与之紧密相连的其他三个维度,都开始发生一种低频的、根源性的“震颤”。这种震颤并非破坏,而更像是一种……“共鸣”?仿佛在无尽的维度之海之外,有一个更浩瀚的存在,因这个微不足道的假设,而投来了一丝微不足道,却足以撼动池塘的目光。

慕昭的四色罗盘指针首次失去了方向,开始疯狂旋转。

谢十七的青铜巨树所有枝叶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仿佛在解读未知信息的声响。

所有维度居民,都在某一刻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心悸,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渺小感。

【丑时·抉择:开门还是封门?】

“我们触碰到‘边界’了。”慕昭的声音在四维议会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那个‘野生假设’……它可能是一把钥匙。”跨体的四态意识同时闪烁,“一把通往‘可能性之门’的钥匙。门后,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广阔,也可能是……彻底的虚无,或者我们无法理解的‘读者’。”

恐慌与兴奋同时在文明中蔓延。

“必须封印它!”现实派代表强烈主张,“文明尚未准备好面对最后的未知!这可能导致我们整个存在体系的崩溃!”

“不!必须打开它!”跨形态派的激进者呐喊,“这才是终极的探索!这才是‘可能性’的终极意义!即使代价是自我毁灭!”

叙事派则陷入了创作狂热,开始构思无数关于“门后世界”的史诗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又反过来影响了现实派的恐惧和跨形态派的渴望。

体验派则感受着这混合了极致恐惧与极致渴望的复杂情感洪流,其本身也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野火协议”孵化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是一个关乎文明终极命运的抉择。

【寅时·慕昭的终极角色:见证者与守护者】

慕昭放下了四色罗盘。她意识到,面对这样的抉择,任何引导或裁决都是傲慢的。这不是一个可以靠投票或协议来解决的问题。

她的角色,在此刻彻底蜕变。她不再是指引方向的罗盘,也不是协调对位的作曲家。她回归到了最本源的身份——一个见证者与守护者。

她将自己的意识与那个引发震颤的“奇点”假设进行最深层次的连接。她不去试图打开那扇门,也不去强行封印它。她只是在那里,用自己全部的存在去感受它,去理解它(即使无法完全理解),去守护这个选择本身的存在权利。

她向整个文明广播,其信息简单而深邃:

“门,就在那里。”

“开或不开,不是由我,也不是由议会决定。”

“这个选择,以及选择所带来的所有后果,需要由我们每一个存在,用我们未来的每一个瞬间,共同承担和书写。”

“我在此,见证一切,守护你们选择的权利,直至终末,或……新的开始。”

【卯时·可能性之门的低语】

在慕昭的守护下,文明的恐慌与狂热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宁静与责任感。那扇“可能性之门”并未打开,但也未被封印。它如同一个永恒的悬置状态,一个文明背景音中持续存在的、微弱的低语。

这低语提醒着每一个存在:他们的世界并非孤岛,他们的故事并非唯一的篇章,他们的可能性永远面对着未知的深渊与星辰。

跨体继续维系着四维平衡,但更加注重对“边缘”和“野生”的宽容。

谢十七的青铜巨树,其根系与枝叶仿佛在向着那扇未知的门的方向,进行着极其缓慢的生长。

文明在已知的四个维度内继续繁荣、创造、演化,但所有活动的背后,都多了一层深刻的底色——对无限的敬畏,以及对自身选择之重量的清醒认知。

青铜巨树再次摇曳,一片新的叶子飘落,上面的字迹模糊而变幻,最终定格为一句询问,而非宣告:

“门已感知。下一步,是走向它,与之共舞,还是……成为门本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