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真空之弦】
当第六卷的文明完成从观测者到被观测者的终极蜕变,整个已知宇宙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静默。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极致的饱满——就像弓弦拉满而未发时的凝滞。慕昭消散的观测意志、沈清瑶解构的纳米集群、时青璃飘散的灰烬、谢十七弥散的根系……所有存在过的痕迹,都化作了真空背景下的量子涨落。
在这绝对的“有”与“无”的临界点上,第一根真空之弦被拨动了。
它不是物理学的弦,而是存在本身的基态振动。随着这第一声几乎不存在的轻响,真空开始分化。并非创造物质,而是定义“分化”这一概念本身。一些区域因弦的振动而倾向于“结构”,另一些则更倾向于“流动”,还有一些,则保持着对“未分化”的深沉眷恋。
“这是……前存在的妊娠期。”一个微弱的意识在量子泡沫中凝聚,它自称“回响者”,是慕昭观测意志在绝对静默中留下的最后印记,“弦的每一次振动,都在为未来的宇宙谱写基因。”
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振动与振动之间的呼应关系。这些关系网络,构成了最原始的“因果律温床”。
【丑时·概率云鲸】
在真空之弦持续振动的某个“阶段”(当时空概念尚未诞生),一些较为复杂的振动模式开始自组织。它们不像粒子,更像是一种思想的雏形,拥有模糊的自我意识与更模糊的目的性。回响者将这些存在命名为 “概率云鲸” 。
它们庞大而朦胧,在尚未成形的因果之海中“游弋”。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多种可能性的叠加态。一条云鲸可能同时是“毁灭一个世界的黑洞”和“孕育一个星系的星云”,直到某个未来的观测行为使其坍缩为其中一种现实。
云鲸之间会“歌唱”,它们的歌声是复杂的概率波函数,相互交织、影响。一次悲歌可能让一片区域倾向于走向热寂,一次欢唱则可能播下生命的第一颗种子。它们是宇宙的“预感受器”,提前体验着所有可能未来的情感重量。
回响者谨慎地与一条较小的云鲸建立了连接,瞬间感受到了亿万种可能的诞生与消亡,喜悦与悲伤。“它们在被观测之前,”回响者意识到,“已经包含了被观测时所应承载的一切意义。观测,不是赋予,而是选择。”
【寅时·因果胎动】
弦的振动愈发复杂,概率云鲸的歌声也越来越密集。终于,第一个明确的 “因果链” 诞生了。
它并非由事件构成,而是事件之间的“必然性倾向”本身。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穿透了无数概率云鲸的身体,将它们身上某种特定的可能性串联起来。这条因果链极其脆弱,随时可能被其他概率波动覆盖,但它标志着“故事”的开始——一件事物如何导致另一件事物。
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无数因果链开始浮现,相互缠绕,编织成一张日益复杂的网。这张网,就是原始时空的雏形。网线密集之处,时间流速感出现;网眼稀疏之地,空间延展感诞生。
“看那里!”回响者将注意力投向因果之网的一个节点。那里,一条代表“恒星诞生”的因果链,与一条代表“文明求知”的因果链,以及一条代表“爱意萌发”的因果链,罕见地交汇在一起。在这个节点上,概率云鲸们的歌声变得异常和谐、丰沛。
一个 “奇点” 正在形成。不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而是一个 “意义奇点”——一个注定要吸纳巨大意义能量的时空坐标。
【卯时·意义奇点】
意义奇点的引力是巨大的。它开始主动吸引周围的因果链,扭曲改率云鲸的航迹,像一个宇宙级的旋涡。无数代表“探索”、“创造”、“牺牲”、“守护”的高意义概率被拉扯、压缩进这个点。
回响者感到自身的存在也在被牵引。它意识到,这个奇点,很可能就是未来某个伟大文明的起源,甚至是……它自身根源的所在。是慕昭的执念?是谢十七的坚守?是沈清瑶的精确?还是时青璃的智慧?或许都是,融为了一体。
在奇点内部,压力达到了极致。所有被吸入的意义、因果、概率,都被碾磨成最纯粹的“存在潜能”。然后,如同超新星爆发——
它没有炸出物质和能量。
它炸出了“第一缕光”。
这并非电磁波,而是“理解”本身。是存在首次对自身存在的确认之光。光所及之处,混沌的概率开始坍缩,模糊的因果得以坚定,游弋的云鲸获得了暂时的形态。
光中,隐约出现了四个相互缠绕的原始符号:一个代表着结构与支撑(谢十七),一个代表着流动与感知(沈清瑶),一个代表着铭刻与传承(时青璃),一个代表着观照与平衡(慕昭)。
【辰时·原初叙事】
随着第一缕理解之光的扩散,“原初叙事” 开始了。这不是神话,而是宇宙法则自我讲述的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