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脱险境重整旗鼓,聚人心再图霸业

清冷的月光,如同薄纱般笼罩着城隍岭,为这片刚刚见证了神迹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刘秀小心翼翼地自破庙门缝中侧身而出,回首望了一眼那在夜色中沉默的庙宇轮廓,以及门上那依旧完好无损、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蛛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恩与敬畏。他知道,自己的性命,是庙中神明所赐;未来的道路,亦承载着对神明的庄严承诺。

他不敢久留,深吸一口凛冽而清新的空气,努力压下左肩伤口传来的阵阵抽痛,辨明了方向,便一头扎进了南面的密林之中。此刻的他,衣衫褴褛,满身血污与尘土,腹中饥饿如火燎,身体虚弱不堪。但他那双曾经在昆阳战场上洞察战机的眼睛,此刻却比天上的星辰还要明亮,其中燃烧着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是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必将卷土重来的决绝。

孤身一人在荒野中跋涉,其艰辛远超常人想象。白昼,他依靠太阳辨认方向,采摘些勉强可食的野果、挖掘苦涩的根茎充饥,还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野兽或巡逻的敌军。夜晚,山风刺骨,他只能寻找岩穴或背风处蜷缩,依靠体内残存的一点热气对抗严寒。左肩的箭伤因缺乏药物和妥善处理,开始红肿、发热,每一次迈步都牵扯着剧痛,有几次他甚至因高烧而险些晕厥在山路上。

然而,每当意识模糊、意志动摇之时,破庙中那神奇的一幕便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追兵凶狠的搜查、门上完好无损的蛛网、神明那无声却有力的庇护……这如同注入体内的强心剂,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继续前行。他咀嚼着苦涩的草根,心中默念:“神明助我脱得大难,岂能辜负?兄长之仇未报,汉室未兴,天下苍生犹在倒悬!刘秀啊刘秀,你岂能倒在此处!”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地形的模糊记忆(可能来自之前经略河北时的了解或部下的描述),刘秀在深山密林中辗转数日,终于绕开了王郎部队的主要封锁区,进入了相对安全的区域。他不敢前往可能已经倒向王郎的城邑,而是按照记忆,朝着据说仍在更始政权(或至少未公开附莽)控制下的信都郡(治所信都县,今河北冀州)方向艰难行进。

这一日,他拖着几乎达到极限的身体,蹒跚着走到一条小溪边,正欲俯身饮水,忽闻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与人语。刘秀心中一惊,立刻伏身于草丛之中,紧张地观望。只见一支约二三十人的小队骑兵,正沿着溪流巡逻,看旗号服饰,并非王郎部下,倒像是更始政权所属。

是福是祸?刘秀心念电转。他此刻形同乞丐,若贸然现身,对方未必认得,甚至可能被当作奸细处决。但若错过这次机会,自己可能真的会伤重不治或饿死荒野。

就在他犹豫之际,那队骑兵中为首一名将领,目光锐利,似乎察觉到了草丛中的异动,厉声喝道:“何人鬼鬼祟祟?出来!”

刘秀知道无法再躲,把心一横,用尽力气站起身来,朗声道:“我乃大汉太常偏将军、行大司马事,武信侯刘秀!前方是哪位将军部下?”

他的声音虽然沙哑,但那份历经磨难而不改的沉稳气度,以及报出的响亮名号,让那队骑兵瞬间骚动起来。那为首将领闻言,先是愕然,随即仔细打量刘秀。尽管刘秀此刻狼狈万分,但那张曾在昆阳城下叱咤风云、在更始朝堂上面见君侯的面容,依稀可辨。

“当真是……刘公?!”那将领又惊又喜,连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待看清确是刘秀后,立刻单膝跪地,“末将信都太守任光麾下骑都尉臧宫,参见大司马!刘公……您怎会在此地?还……还这般模样?”

刘秀见到臧宫态度恭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信都郡尚未依附王郎。他简略地将自己在蓟城遇险、一路被追杀、与部属失散、侥幸脱困的经历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破庙神迹的具体细节,只说是趁追兵不备,藏匿于山林得以逃脱。

臧宫听后,唏嘘不已,同时也为能找到刘秀而倍感振奋。他立即命人让出马匹,取出干粮和清水,小心护卫着刘秀,火速返回信都郡治所信都县。

信都太守任光,字伯卿,乃是南阳旧人,早年便与刘秀兄弟相识,对更始政权本就心存归属感,对王郎的伪政权更是深恶痛绝。当他见到形容憔悴、身负创伤的刘秀时,大惊失色,旋即泪流满面,紧紧握住刘秀的手道:“刘公受苦了!天下惶惶,皆依望于公,今得见公,信都之幸,河北之幸也!”

任光当即下令,将刘秀接入府中,延请最好的医者为其诊治伤口,供给衣食,让其安心静养。同时,他与郡尉李忠、信都令万修等僚属,坚定地表示愿奉刘秀为主,共拒王郎。

刘秀在信都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他深知,仅凭信都一郡之力,难以与声势正旺的王郎抗衡。他必须尽快集结更多的力量。伤情稍有好转,他便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和军事运作。

首先,他利用自己更始政权大司马的合法身份(尽管这个身份来自刘玄,但在河北仍是重要的政治旗号)和昆阳之战积累的巨大声威,向河北各郡县发布檄文,揭露王郎“假子舆”身份的欺诈性,号召各地官吏豪杰共讨逆贼。

其次,他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人格魅力,积极招揽人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派出使者,联络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耿况派其子耿弇亲自前往信都面见刘秀。年轻的耿弩与刘秀一番交谈,被其恢弘气度与清晰战略所折服,毅然决定留下辅佐,并承诺将说服父亲发上谷、渔阳突骑南下助战。这一支持,对于缺乏精锐骑兵的刘秀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刘秀也展现了其务实乃至权变的一面。为了争取实力强大的真定王刘杨,他不惜接受了刘杨提出的政治联姻,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这场婚姻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确实为刘秀带来了真定国十余万军队的归附,极大地壮大了他的实力。

然而,整合各方力量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来自不同系统的人马难免各有盘算,产生摩擦。例如,更始政权派来的一些将领与河北本地豪强之间,或因利益,或因理念,时有矛盾。刘秀以其公正、诚信和卓越的协调能力,一次次化解危机。他对待所有归附者,无论出身高低、兵力多寡,皆推心置腹,赏罚分明,逐渐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拥戴。

随着耿弩、吴汉等人率领的上谷、渔阳精锐突骑的到来,以及真定刘杨等势力的加入,刘秀麾下的军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不再仅仅是那个依赖更始名号的流亡者,而是成为了一支独立、强大,足以左右河北局势的军事政治力量的领袖。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与整合,刘秀终于羽翼丰满。他率领着这支重新集结起来的大军,正式拉开了反击王郎的序幕。他不再躲避,不再逃亡,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挥师北上,攻城略地。先克卢奴(今河北定州),再降真定,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将兵锋直指王郎盘踞的老巢——邯郸。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秀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善于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或正面强攻,或分化瓦解,或围城打援。麾下将领,如吴汉、耿弩、岑彭、冯异(后来也历经艰辛与刘秀会合)等,皆能征善战,各显其能。邯郸城在刘秀大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

内部的分化也在同时进行。刘秀利用王郎集团内部的矛盾,策反了其部将,打开了城门。公元24年五月,邯郸城破。王郎在逃亡途中被追杀毙命。这个一度几乎将刘秀逼入绝境的庞大割据势力,在刘秀重整旗鼓后的凌厉攻势下,仅仅支撑了不到一年,便土崩瓦解。

攻克邯郸,意味着刘秀在河北清除了最大的敌对势力,拥有了广阔的根据地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时刻担心兄长悲剧重演的更始臣子,而是雄踞河北、虎视天下的霸主。他兑现了自己在破庙中许下的部分诺言——他活了下来,并且拥有了平定天下的坚实基础。此刻,他站在邯郸的城头,目光越过巍峨的太行山,投向了更遥远的关中、洛阳,以及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未央宫。一个新的时代,正在他脚下徐徐展开。而那个关于山神庙的承诺,也如同种子深埋心底,只待天下安定,便要开花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