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帝国倾覆 青灯余响(全文完)

大业十四年的江都行宫,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气象,如同一艘搁浅在历史河岸的华丽破船,弥漫着末路的奢靡与绝望。隋炀帝杨广,这位曾经意气风发、志吞天下的帝王,如今已两鬓斑白,眼神浑浊,终日沉浸在酒色之中,试图麻痹自己,逃避那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帝国分崩离析的噩耗。

中原已失,洛阳被围,长安易主,太原李渊公然称帝……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大隋江山,在他无度的挥霍和暴政下,已然土崩瓦解。他身边可信的臣子越来越少,侍卫的眼中也充满了异样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已是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行将就木的王朝,进行着最后的、疯狂而颓靡的狂欢。

这一日,炀帝下令,准备再次巡幸江都更南的丹阳宫,仿佛想借此逃离那越来越近的死亡阴影。然而,这一次,陈氏以“病体沉疴,不堪舟车劳顿”为由,坚决拒绝随行。

炀帝驾临她暂居的江都宫苑,看着榻上面色确实苍白、眼神却异常平静的陈氏,沉默了许久。殿内熏香浓郁,却掩不住那股陈腐的、属于末日的气息。

“爱妃……真的不随朕同行?”炀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他看着她,这个他纠缠了二十三年,用尽手段强留在身边,却似乎从未真正得到过的女人。

陈氏微微欠身,语气疏离而淡漠:“臣妾病体孱弱,恐成陛下拖累。且臣妾……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实难适应江南湿热气候。恳请陛下恩准,允臣妾……留在江都,或返回长安。”她早已通过秘密渠道,与长安方面(此时李渊已控制长安)取得了联系,为自己安排了退路。

炀帝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萧瑟的庭院,良久,忽然问了一个盘旋在他心头二十多年的问题,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近乎回光返照般的清醒:

“陈氏,这些年来……你可曾对朕,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真心?”

殿内瞬间陷入了死寂。侍立的宫人皆屏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青莲紧张地看着陈氏,手心满是冷汗。

陈氏缓缓抬起眼,看向那个背影已显佝偻的帝王。二十三年的恩怨情仇,如同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御花园初遇的惊惧,椒房殿内的威胁,弑父篡位后的强占,蓬莱阁中的屈辱,以及她暗中编织的、一步步将他推向深渊的复仇之网……

真心?这二字从他那沾满她亲人鲜血、践踏她毕生尊严的口中问出,是何等的讽刺与可笑。

她唇边泛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如同冰雪之上反射的月光,美丽,却毫无温度。她轻声开口,声音清晰而平静,如同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陛下,有些问题,不如永远不要知道答案。”

炀帝的背影猛地一僵。他没有回头,只是肩膀微微耸动,发出了一阵苍凉而空洞的大笑,笑声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充满了无尽的悲凉、自嘲与……最终的释然?

“好!好一个‘不如永远不要知道答案’!”他止住笑声,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了陈氏最后一眼,那眼神中,竟似有了一丝了悟,“那你就留在这里吧!留在江都,或者回长安……看看朕的江山,究竟会不会亡!”

说完,他不再有丝毫留恋,拂袖转身,龙袍在空气中划出决绝的弧度,大步离去。这是他留给陈氏的,最后一个背影。

不久,炀帝起驾南巡丹阳。然而,他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

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兵变爆发。早已对炀帝彻底失望的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人,煽动骁果军,发动叛乱。叛军攻入行宫,将炀帝从藏匿的阁楼中拖出。

面对昔日臣子的刀锋,杨广曾问:“朕何罪至此?”

叛军回答:“陛下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贼蜂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

杨广沉默片刻,叹道:“朕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

最终,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被宇文化及下令缢杀,结束了他充满争议与罪恶的一生。曾经强盛无匹、一统南北的大隋王朝,也随之正式宣告覆灭。

消息传到已秘密返回长安、隐居于一所僻静宅院的陈氏耳中时,正值春日。长安的梨花,又到了盛开的时节。

她独自一人,来到了那处早已物是人非的御花园。梨花依旧如雪,纷纷扬扬,落满肩头。空气中弥漫着与二十三年前别无二致的芬芳,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她走到那株最为古老的梨树下,蹲下身,用早已准备好的小铲,在盘根错节的树根旁,挖了一个深深的坑。然后,她取出了那柄陪伴她度过无数绝望夜晚、见证了她所有屈辱与挣扎的乌木鞘匕首。

父亲唯一的遗物,她复仇路上最后的精神支柱。

她将匕首连同刀鞘,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如同埋葬一个时代,也埋葬掉那个充满了仇恨与痛苦的自己。

“父亲,母亲,”她对着那捧新土,轻声低语,声音平静而安详,“女儿……为你们报仇了。陈氏的冤屈,今日,终于得雪。”

她缓缓将泥土覆上,填平,不留任何痕迹。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拂去身上的花瓣与尘土,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口积郁了二十三年的浊气,仿佛终于彻底消散。

不久后,李渊在长安正式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他感念陈氏在隋末乱局中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并未参与后期隋炀帝的暴政,特下诏旨,允其出家为尼,在感业寺安度余生。

陈氏接受了这个安排。对她而言,这或许是最好,也是最安宁的归宿。

从此,感业寺内,多了一位法号“净尘”的比丘尼。她每日青灯古佛,晨钟暮鼓,诵读经卷,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已与她无关。

偶尔,在夜深人静之时,她会独自坐在禅房窗前,望着天边那轮冷月,回忆起那波澜壮阔、交织着爱恨情仇、权力**与国仇家恨的一生。从江南孤女到前朝妃嫔,从新帝禁脔到复仇亡国者……命运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将她抛向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她是命运的受害者,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受尽屈辱;她也是历史的参与者,用她自己的方式,亲手推动了那个囚禁她、侮辱她的王朝的覆灭。

那些曾经的惊心动魄、刻骨仇恨、无边恐惧,如今都已化作了香炉中一缕袅袅的青烟,随风而散。

窗外,年复一年,梨花依旧盛开,洁白如雪,无声地见证着人世的沧桑变幻。

她的故事,也如同那梨花的芬芳,最终消散在历史的浩渺尘烟之中,只留下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回荡在青灯古佛的余响里。

——全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