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异教的池鱼 - 祆教、景教与摩尼教的覆巢之灾

帝国的风暴,一旦掀起,便难以精准地控制其波及的范围。当佛教这棵参天大树被强行砍伐时,其树荫下及周边那些来自异域、本就小心翼翼生长的宗教藤蔓,也无可避免地被连根拔起,遭遇了灭顶之灾。这场旨在“清荡释教”的运动,在其凌厉的锋芒下,展现出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笼统排外性,所有带有“胡教”色彩、非华夏本土源流的信仰,都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在毁灭性的敕令中,除了针对佛教的条款,还有一句冰冷而明确的补充:“其大秦穆护、祆僧等,并令还俗,递归本贯,充税户。如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穆护”是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教士的波斯语称谓,“祆僧”则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僧侣的简称。这道命令,如同一声丧钟,敲响在长安城西市、醴泉坊等波斯、粟特胡商聚居区的上空。

长安,作为国际化的大都会,除了佛寺道观,还存在着一些风格迥异的宗教场所。祆教的拜火祠,风格神秘,不设偶像,唯有象征光明的圣火长燃不熄;景教的“波斯寺”(又称“大秦寺”),则有着来自遥远地中海的十字架标志和独特的叙利亚礼仪;此外,还有更为隐秘的摩尼教(明教)团体的活动点。这些宗教随着丝绸之路的商队、使团来到中土,主要在胡人社区中流传,虽也曾得到过唐代前期某些皇帝的好奇和礼遇,但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和夹缝之中,其影响力与根深蒂固的佛教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在此刻朝廷的眼中,它们与佛教共享着一些致命的“特征”:都是外来的,都有独立的组织(哪怕很弱小),都有不事生产的僧侣(教士)。在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逻辑下,它们被不加区分地列入了必须清除的名单。

灾难降临得迅速而彻底。京兆府的胥吏和兵丁,在完成了对主要佛寺的清算后,很快便将目标转向了这些更小的目标。

在醴泉坊的一处祆祠,官吏们闯入了那平时绝不对外人开放的神秘场所。他们惊讶地看着那跳跃的火焰,无法理解这种不拜偶像只拜火的信仰。为首的胥吏皱着眉头,宣读了敕令。

“熄灭火坛!拆毁祠屋!僧侣还俗!”命令简单直接。

祆教僧侣(穆护)们试图用生硬的汉语解释,圣火象征着光明与善良,崇拜的是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与佛教完全不同。但胥吏们毫无兴趣,不耐烦地推搡着他们:“啰嗦什么!都是蛊惑人心的胡教!快动手!”

圣火被强行扑灭,燃烧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火坛被砸毁,祠中的经典、仪式用品被扔出践踏。那些来自波斯的穆护,有的被勒令还俗(如果他们已有汉人身份),而更多的外国裔穆护,则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命运。他们悲愤地看着信仰的中心被摧毁,却无能为力。

更大的冲击发生在义宁坊的景教“波斯寺”。这座教堂由波斯僧阿罗本于贞观年间获太宗皇帝准许建立,已存在二百余年。长老阿罗本(取用了景教先驱之名以示传承)是一位年高德劭的叙利亚教士,他亲眼见证了景教在唐朝的起伏。

当官兵涌入时,他正带领着少数信徒在做日常祈祷。教堂前方醒目的十字架(当时称为“十字莲花”或“十”字纹)在透过彩色窗棂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庄严。

“奉旨拆毁邪祠!所有人等,即刻离去!”军官高声喝道。

阿罗本长老上前,他努力保持镇定,用流利的汉语试图辩解:“将军明鉴。我等乃景净僧侣,源自大秦(东罗马),敬拜天主,救赎世罪,与浮屠之法截然不同。敝教素来劝人向善,忠君爱国,太宗、高宗皇帝皆曾降旨优容……”

那军官嗤笑一声,打断了他:“休得聒噪!什么大秦、大食,皆是化外胡教!尔等不耕不织,聚众集会,与僧尼何异?陛下有旨,一切邪外之教,尽皆革除!来人,将那十字架给我拆下来!”

兵丁们一拥而上,架起梯子,用斧凿猛敲那悬于圣坛之上的十字架。

“不!不可!那是救世的象征!”阿罗本长老发出痛心疾首的呼喊,他想冲上前去,却被兵丁粗暴地推开,跌倒在地。他苍老的眼中充满了泪水,看着那象征信仰的十字架在暴力的摧残下轰然坠落,摔在地上,断成数截。

紧接着,兵丁们开始抢夺、撕毁教堂内的经卷。那些用叙利亚文精心抄写的福音书、祈祷文、赞美诗,被随意抛掷、践踏,甚至投入即将点燃的火堆中。教堂内的圣像、烛台、圣器皿被洗劫一空,登记充公。

阿罗本长老绝望地看着这一切,心如同那十字架一样碎裂。他毕生奉献的事业,二百年的传承,就在这短短半天内,化为乌有。他和他的信徒们被驱逐出教堂,教堂大门被贴上封条,随后不久便被彻底拆毁。景教在中国刚刚扎下的、本就脆弱的根苗,被彻底斩断。

而对于更为隐秘、常被官府视为“妖术”的摩尼教,打击则更加严厉和彻底。摩尼教虽也源自波斯,但其教义独特,主张光明与黑暗的二元斗争,且在中亚等地常与民间反抗运动有所关联,因此更为唐朝官府所忌惮。剿灭摩尼教的行动往往与搜捕“妖贼”相结合,其教徒一旦被发现,往往不是简单的还俗或驱逐,而是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其经卷、画像被系统地搜寻和销毁,使得这个宗教在中华大地上的痕迹几乎被抹除干净。

在这场针对一切外来宗教的清洗中,官府的逻辑是清晰而高效的,也是极其粗暴的。他们并不在意祆教、景教、摩尼教之间巨大的教义差异,也不关心它们与佛教的根本不同。在他们的认知框架内,这些都有着令人不安的“异质性”:外国来的、有奇特仪式、有独立组织、不融入传统的儒家伦理秩序。在集中力量打击主要目标佛教的同时,顺手将这些边缘的、难以理解的“杂音”一并清除,在统治者看来,是整顿秩序、净化风俗的必要之举,是“永绝根本”的必然要求。

这种“一刀切”的连带清除政策,彻底摧毁了唐代以来因开放包容而形成的多元宗教文化格局。长安、洛阳等城市失去了其国际化的宗教色彩,变得更加“纯粹”,也更加单调。许多波斯、粟特商人在失去精神寄托后,也对大唐感到失望和疏离,逐渐减少了往来或转向其他地区。

对于还俗后在中市胡商店铺里艰难谋生的玄净而言,他或许隐约听到了关于波斯寺、拜火祠被毁的消息,但这离他自身的苦难太遥远了。他无暇他顾。然而,他所在的胡商店铺的老板,一位虔诚的祆教徒,自从拜火祠被毁后,便终日郁郁寡欢,生意也懈怠了许多。玄净能感受到那种弥漫在胡人社区中的低落与悲凉。

帝国的风暴,在清除主要目标时,轻易地碾碎了这些依附于其上的、脆弱的异域之花。文化的多样性遭受了重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定式,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浩瀚的大唐,在走向内向和保守的路上,又迈出了沉重的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